張金晗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素質(zhì)教育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學階段教育教學中,老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技能,也要通過自身的正向引導幫助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塑造學生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老師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這樣可以讓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有效提升,讓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當中出現(xiàn)的挫折,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此探討了“立德樹人”教育思想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的實踐。
關鍵詞:小學階段;立德樹人教育思想;實踐
對小學生來說,老師是知識的傳播者、班級的管理者,也是班級活動的發(fā)起者,在學生心目中有著很高的地位。老師和學生接觸的時間比較多,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對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因此,老師不僅要在學習上關心每個學生的成績,在平時老師還要主動去關心學生的心理、思想以及健康情況。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較低,老師是與學生接觸較多的人,也是學生模仿的人,因此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樹立良好的形象。
一、健全德育的管理體系,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對于小學生德育,學校要設置專門的德育課程,科學調(diào)整學生每日所學的課程,以合理教育學生為基本原則,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管理體系。對于學生德育活動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和具體實施方面,學校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學校要制定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認真落實德育活動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健全德育管理體系,提升學校德育水平。這些規(guī)劃和落實都離不開校長、學生管理部門的領導以及一線教師的努力,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將德育落到實處,德育教學非升學必考科目,因此絕大多數(shù)學校都沒有德育專業(yè)老師,一般都是各個學科的教師兼職,由于代課老師非本專業(yè),只是按照課本進行講解,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學校要定期對德育教學的老師開展實踐技能培訓,鼓勵他們對授課模式以及授課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進,樹立全新的德育理念。學校還要作為紐帶,把家庭和社會連接起來,創(chuàng)建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使學生可以更加茁壯地成長。
二、利用課堂的教學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
小學生會對新鮮的事物產(chǎn)生新鮮感和好奇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運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能夠直觀看見具體的實物,可以多給學生播放一些視頻素材,老師可以給學生播放關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突出人物的影片,在觀看視頻的過程當中可以不斷地開拓學生思維,形成良好品德。
三、結合教學過程,滲透德育
一名好的老師不僅僅是給學會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鼓舞學生,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有機插入德育不僅可以激活課堂氣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它還有助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培養(yǎng)頑強和勤奮的品質(zhì),提高學生的人格素質(zhì)。比如當學生看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獲獎情況時,不僅了解了各個國家的金牌數(shù),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知曉祖國的偉大。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老師要在合適的時機告訴學生這類知識,這不僅會讓學生對課堂產(chǎn)生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道德教育。
四、加強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開展多元化實踐活動
小學教材當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其中人生哲理非常深刻,同時情感也非常豐富,所以老師要對學生進行熏陶,讓學生的身心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發(fā)展,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情感教育。比如,在教學《媽媽睡了》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出現(xiàn)的有關于教材當中的情境,通過將教材內(nèi)容和生活實際相互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深刻了解父母給予我們的一切都是非常無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盡量幫助父母做家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引導學生要有感恩之心。
五、結語
小學時期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開展德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而且可以彌補家庭教育的缺陷。老師是學生前進方向的燈塔,所以要有博大胸懷包容學生優(yōu)缺點,幫助他們走好人生重要的一步。
參考文獻:
[1]劉楨.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德育教育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687(5):210.
[2]馮立新.新時代“立德樹人”理念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實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