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摘要】教學朱自清的《背影》,通過引導(dǎo)學生聚焦作者對“背影”的具象描寫,關(guān)聯(lián)語境,探究“背影”蘊含的復(fù)雜的思想感情,發(fā)展學生的言語思維。
【關(guān)鍵詞】語境;具象;言語思維
言語與思維的融合是言語思維。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言語能力,應(yīng)善于發(fā)現(xiàn)、利用作者的寫作思維規(guī)律,引導(dǎo)學生走近、明晰作者的思維規(guī)律,進而引導(dǎo)學生內(nèi)化思維規(guī)律。教學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發(fā)現(xiàn)“背影”一詞在文章開頭、中間、結(jié)尾共出現(xiàn)四次。作者“立象盡意”,借助“背影”具象,表達復(fù)雜的思想感情。教學中可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語境,獲得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發(fā)展言語思維能力。
筆者在執(zhí)教《背影》時,通過借助具體語境,引導(dǎo)學生抓住“背影”具象,展開研讀品析。在教學活動中,筆者抓住文章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引導(dǎo)學生把握“背影”具象,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這是一個怎樣的背影
(一)結(jié)合人物動作,學生品讀、交流“背影”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軌,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p>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背影?
生1:這是一個衰老的背影。“蹣跚地走”這一動作寫出了父親腿腳不靈便、年老體衰。
生2:“慢慢探身下去”是向前或向外伸出身子?!奥倍謱懗隽藙幼鬟t緩、不靈活,這是一個年老的背影。
生3:“攀”寫出父親用手支撐月臺,沒有依托,撐住全身,突出爬上月臺的艱難?!翱s”,寫出了腳懸空,無處可蹬,一點點向上挪動的姿態(tài),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生4:“向左微傾”,是為了使兩腳盡可能夠到月臺,寫出吃力、不容易,這是一個努力的背影。
作者為了讓讀者理解“背影”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創(chuàng)設(shè)語境,聚焦具象化的“背影”,通過細化分解父親爬月臺的動作,讓讀者充分感受爬月臺的艱難,感受父親的年邁體衰,體會作者的深厚感情。
(二)結(jié)合人物衣著,學生品讀、交流“背影”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軌,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p>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背影?
生1:這是一個充滿對孩子的疼愛的背影?!拔摇钡拇┲且患白厦笠隆保赣H穿的是“黑布大馬褂”,對比中襯托出一個疼愛孩子的背影。
生2:這是一個暗淡的背影。父親的衣著是黑色布料的,透露出生活窮困、家境慘淡。
師:從文中哪里還能讀出生活的窮困?
生2:課文2、3節(jié),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
父親的衣著是深色、布料的,透露出生活窮困,家境慘淡。聯(lián)系課文2、3節(jié),學生能更充分地感受作者當時家境慘淡、禍不單行。教學《背影》,引導(dǎo)學生關(guān)聯(lián)語境,聚焦暗淡的“背影”,更好地讓學生感受行文的悲傷情感基調(diào),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結(jié)合送行中父親所做之事,學生品讀、交流“背影”
“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K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茫?/p>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
師:行文要注意詳略,送行中作者除了寫父親“爬月臺”“買橘子”事件,還寫了哪些事件?能否不寫或略寫?
生1:寫了囑茶房、行小費、講價錢、找座位等事件。
生2:不能不寫或略寫,事件寫得越多越細致,越能突出父親對我的疼愛很細致入微。
師:作者通過描述一系列細碎事件進行反復(fù)渲染,表現(xiàn)父親對兒子深沉、含蓄的愛。
師:“囑茶房”事件中,父親怎么把一個茶房說成“他們”?
生3:“他們”不特指前文“一個茶房”,而是泛指自身以外的人,父親將自己以外的人都稱之為“他們”。
生4:在父親的語言中可以感受到父親不親自送不放心的心情,流露出父親對“我”的真誠、執(zhí)著。
作者通過描述一系列細碎事件:“爬月臺”“買橘子”,還對許多事情如“囑茶房”“行小費”“講價錢”“找座位”等進行反復(fù)渲染,通過語言表達中的矛盾沖突,突出父親對兒子真誠、含蓄、執(zhí)著的愛。
思維依傍語言,語言固定思維。通過反復(fù)品讀“背影”,結(jié)合人物動作、衣著、事件等讀出父親的年邁衰老、行動艱難以及境況窘迫,也讀出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愛。通過“背影”具象,感受樸素文字中充滿的深情,感受作者將具象思維和言語表達融合一體。
二、父親的“背影”融入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來信的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苯Y(jié)合文章最后一節(jié),學生品讀、交流“背影”中融入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父親來信中說:“我身體平安,唯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备赣H身體平安,但又說大去之期不遠。在矛盾反常中流露出父親想念兒子的感情,這是父親在主動向兒子求和。
結(jié)合前后文語境,教師引導(dǎo)學生探究“我的不好”是指什么?
學生交流:
(1)“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p>
(2)“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3)“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教師設(shè)計語言比較品析活動: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保ㄔ洌?/p>
“我與父親沒有相見已二年余了?!保ǜ木洌?/p>
學生交流:
“沒有”側(cè)重于客觀事實;“不”側(cè)重于主觀因素,流露“我”不愿或不想見父親之意。
父親雖曾經(jīng)與“我”不好,但“終于忘卻了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在晶瑩的淚光中再現(xiàn)那個色彩黯淡、行動艱難的背影,“背影”這一具象中蘊含著父親對兒子的永恒不變的愛。教學中利用語境因素探討“背影”中的隱含信息,出示本文寫作背景:
1915年,朱自清父親包辦朱自清的婚姻,父子發(fā)生矛盾;
1921年,朱自清北大畢業(yè)參加工作,父親為了緩解家庭經(jīng)濟的緊張私自扣留了朱自清的工資,父子間發(fā)生激烈沖突,朱自清離家出走;
1925年,朱自清寫作《背影》時,已生有4個子女。他在《兒女》一文中寫到很多撫養(yǎng)子女的艱難情形:“近來差不多中年人了,才漸漸覺得自己的殘酷;想著孩子們受過的體罰與斥責,始終不能辯解,我的心里酸溜溜的?!薄叭ツ旮赣H來信,問起阿九,那時阿九還在白馬湖呢;信上說,‘我沒有耽誤你,你也不要耽誤他才好。我為這句話哭了一場;我為什么不像父親的仁慈?我不該忘記,父親怎樣帶我來著?!?/p>
作者多年后再憶“背影”,其中浸潤了“我”對父愛的深刻情感體悟,融入了“我”對父愛的理解、感動,對不曾理解父愛的懺悔;對父親老境頹唐的哀傷,對生活不幸的無奈……
教學《背影》,通過設(shè)計主問題,結(jié)合全文語境,聚焦作者對“背影”的具象描寫,反復(fù)品讀具象化的“背影”,探究“背影”具象中蘊含作者復(fù)雜的思想感情,進一步發(fā)現(xiàn)并內(nèi)化思維規(guī)律,促進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孔凡成.語境教學論[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