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萍
摘 要: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現(xiàn)階段廣大初中美術教師的教學目標就是,著力培養(yǎng)中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其中培養(yǎng)審美能力是美術綜合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诖耍诔踔忻佬g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是一項勢在必行的教學舉措,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陶冶中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心靈,不斷提升其藝術品位,從而促進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初中美術;審美能力;培養(yǎng)路徑
一、 引言
眾所周知,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不是先天形成,而需要后天的努力,并且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而是長期努力的一個過程。因此,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建立學生的審美意識,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分析美的內涵,進而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多措并舉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實現(xiàn)初中美術課堂的高效性。
二、 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提升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力度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中學生的審美能力主要通過美術教育來進行有效培養(yǎng),美術教學是審美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完成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基于此,初中美術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和處理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問題,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升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力度,帶領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對美術教學的不斷感知,從而培養(yǎng)學生懂得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才能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按照美術新課程標準要求進行美術審美教學。在傳統(tǒng)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由于應試教育模式的前期影響,使得部分美術教師仍然持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沒有意識到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因而學生對于美術教學也同樣缺乏深入的了解,并且,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以講授法對學生講述知識,這會局限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也極大影響學生的美術學習效率。而今通過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意識到審美能力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利用多元化的美術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積極性,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自發(fā)自主地投入到美術學習中,為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JP+1〗例如,在“走進水墨畫”一課的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為學生講解水墨畫形式和藝術特征,讓學生能夠大致對水墨畫學習形成一個初步認知。同時,由于水墨畫的特點是具有較強的民族特色,而通過民族化的繪畫材料和工具創(chuàng)作水墨畫作品,可以充分凸顯出水墨畫的意境與意象。再者,水墨畫還具有兩個方面的特征,分別是:宣紙與水墨交融后的滲透性以及水墨畫水乳交融的特點,這兩種表達方式都可以充分表達出作品的意象,也可以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而這也與中國畫的審美理想有較強的關聯(lián)性;其次,在學生對水墨畫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之上,教師加大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適時為學生引入水墨畫前輩們的作品,比如著名畫家張桂銘的《覓》,向學生進一步闡述畫作中的層次和節(jié)奏感,引導學生的不斷遐想。教師不斷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為日后學生的美術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明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倡導自主學習,逐步建立學生審美意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對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種情況之下,教師首要目標就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中學生的視角出發(fā),把握中學生的美術發(fā)展水平,明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參考教學標準,不斷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確保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每名學生的基礎能力、家庭背景、教育情況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使得學生之間產生一定的差異性,學生對于審美的事物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師應當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打造以學生為本的美術課堂教學,只要學生對美術的認知是正向的、積極的,教師就應該進行肯定以及相應的鼓勵,以期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例如,在“人物速寫”一課的教學活動中,第一步,教師向學生講授人物速寫的相關技巧,確保能夠讓學生對基礎層面的美術知識進行掌握,包括速寫知識。速寫是指通過簡單的筆調對一種動態(tài)化的形象進行表現(xiàn),能夠確保學生在短時間內將繪畫對象的線條等進行表現(xiàn),包括繪畫對象的神態(tài)、動作、形體等,從而可以廣泛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又能夠提升學生的美術表現(xiàn)能力及美術觀察能力;第二步,為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性,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課本教材人物速寫的相關畫作,讓學生通過對速寫作品的欣賞,加深對人物速寫的審美理解,并從中產生對于美的思考;第三步,為進一步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努力使學生建立自身的審美意識,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小組內對學生進行教學分配,一個為人物
模特速寫,其他學生對其進行人物速寫,在速寫過程中將學生自己的審美理解融合進速寫作品中,其對人物速寫線條、神態(tài)的運用,呈現(xiàn)出多種不同的畫作,提升學生對美的感知。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打造學生初步審美的形成。
四、 精心篩選美術教學內容,樹立學生審美理念
根據對初中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不斷觀察,美術學科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當前初中教育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傳統(tǒng)初中美術課堂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及內容等多種因素的局限,對于目前初中美術教學而言,很難真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廣大教師需要進行及時的改進,通過教師精心篩選美術教學內容,不斷樹立學生的審美理念,此種方法可視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經過教師精心篩選的美術教學內容,將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在講解藝術作品的同時,充分挖掘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背后的深層含義,通過藝術形式的展現(xiàn)樹立學生審美理念,健全學生的人格。例如,講解西方油畫作品“最后的晚餐”一課:《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創(chuàng)作,它的主題內容是“最后一次晚餐”,主角是耶穌與十二門徒,畫面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tài),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題材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教師從油畫的構圖布局著眼講起,達·芬奇不僅在繪畫技藝上力求創(chuàng)新,在畫面的布局上也別具新意,一直以來,畫面布局都是耶穌弟子們坐成一排,耶穌獨坐一端,而達·芬奇卻讓十二門徒分坐于耶穌兩邊,耶穌孤寂地坐在中間,他的臉被身后明亮的窗戶映照,顯得莊嚴肅穆,背景強烈的對比讓人們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耶穌身上,耶穌旁邊那些躁動的弟子們,每個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動作各不相同。教師借助油畫為有效載體,向學生講解西方藝術文化,使學生的藝術審美內容不斷增加,同時深入挖掘藝術作品內涵,向學生傳遞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藝術創(chuàng)造,豐富學生內心情感,樹立學生審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