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昆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提出,“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已經深入到每一位教師心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教學方式與方法的改革是小學數學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本文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論述了現代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與實踐,思考提高小學學段數學課堂效率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
數學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擁有空間想象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也正是因為數學學科之一獨特的特點使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出現難以理解的現象。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領者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巧妙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而提升教學質量。為適應新時代的課程標準,教師要探究適應新時代學生的教學方案,并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基礎、不同方向的要求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為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傳統小學學段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弊端
(一)教學方式缺乏多樣性
小學階段是一個孩子數學思維形成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主要由形象直觀的思維方式轉化為抽象思維的一個復雜過程,同時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和死氣沉沉的教學氛圍最能夠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如果不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將會變得毫無生氣,教學質量也會大幅度下降。所以說,教學方法的單一和守舊在影響著小學數學改革的順利推進。
(二)沒有完成講練的有效融合
實踐表明,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只有做到學與練的有效結合才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往往會選擇將大部分課堂時間用來講,而不是讓學生進行有效的練習。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忽視了練習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理論都是需要通過實踐來證明的,單純地學習理論知識是不能達到學習的真正目標的。學生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夠擁有對理論的深刻認識,進而完成對知識的鞏固與掌握。
二、提高小學學段課堂效率的方法建議
(一)積極組織課堂知識活動,活躍課堂氛圍
在小學階段數學課堂中多組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活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能夠在學生中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學習課堂知識。合理富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比如,學習認識基礎圖形的課時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對圖形有更加清晰的認識,教師在教學開始之前就可以和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預習之后的理解說一說自己觀看的動畫片里都出現了怎樣的圖形,或者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找出幾張學生喜歡的圖形,在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進行提問,看哪一位學生能夠準確無誤地說出答案。
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提供了一個學生自有表達自我想法的窗口,從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適時地調整在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過程中各方面的考慮因素,幫助學生最大程度地掌握知識。為構建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創(chuàng)造了機遇。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為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二)挖掘生活素材,開展生活化教學
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每一處都蘊含了數學知識,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再感覺到知識的陌生。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樣也要回歸生活,這就要求各位教師在教學知識的時候,要處處思考知識點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既要讓學生感受知識的書本性,又要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生活性。
例如,在學習方向與路線時,教師可以讓每一位把自己每天的上學路線在紙上畫出來,同時標上對應的方位以及距離,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讓學生用學過的比例尺、量角器等數學工具輔助作圖,使圖形更加精確,在這一過程中數學知識與生活產生了密切的關系,在精細化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標上上學路上的每一處建筑物,將從家出發(fā)到學校這一路線上自己轉過的方向進行標注,其次在另一張紙上對自己從學校出發(fā)回家的路線進行方向的標注。在標注完成經過觀察之后,學生就會發(fā)現雖然自己走的都是同一條路線,但是參考點不同方向也是不同的。當學生學習完成之后,還可以在自己回家或者去學校的道路上進行實地的體會。
(三)小組交流合作,深化教學效果
為適應新時代的教學標準,教師除了要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點的教學,還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通常小學生一堂課能夠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要借助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要讓學生多參與課堂活動,多讓學生開口,讓學生在交流、溝通、互動中學到知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想發(fā)言,敢于發(fā)言,樂于發(fā)言的好習慣。比如,在探究圓錐的體積公式時,教師可以考慮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去教學,分出若干小組,以小組為每一個學習單位共同制作出等底等高的圓柱模型和圓錐模型。同時結合前面關于體積的知識,從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等低等高情況下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的關系,進而真實地體驗公式的由來。在教學中多采取合作交流的小組學習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同樣可以提高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培養(yǎng)合作分享的好習慣。
(四)培養(yǎng)學生領悟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這就導致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和掌握各有不同,同樣每個學生對于知識的領悟能力也各有千秋,悟性也有好有壞。培養(yǎng)學生的悟性對于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悟性也會相應地影響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數學知識的學習對悟性的依賴也是很大的,悟性好的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會很敏感,教師只要進行簡單的講解和舉例他們就能夠接受,而悟性稍差的學生哪怕教師講了三四遍他們仍然不能理解知識點的核心。眾所周知,悟性涉及先天因素,但好的教學方法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悟性,彌補悟性之間的差距。提升學生悟性主要就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提問題。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悟性的時候,做到因材施教,對悟性弱的同學給予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如果經過長期的堅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效率定然會得到大幅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育要逐步擺脫傳統教學思維對數學教學起到的不利影響,要側重于對學生德、智、體多方面的綜合培養(yǎng),同時還要考慮各個學生不同的差異,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那么作為教師,更要提高自我的能力,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課堂教學的快樂,進而熱愛數學。
參考文獻:
〖1〗徐美玲.小學階段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探索的實踐與認識.課程教育研究,2020(05):134.
〖2〗李軍.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課程教育研究,2020(02):170171.
〖3〗陳林.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方法.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8).
〖4〗周冬梅.讓有效教學浸潤數學課堂——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探尋.華夏教師,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