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要:愛國一直是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愛國主義教育是整個學生教育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從小學到中學,乃至大學都必須要滲透的一個重要的教育元素。愛國主義教育是通過老師和學生在圍繞一個話題,或者是一篇文章學習時,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體味人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操,最終形成愛祖國,愛人民,成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好少年。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就非常有必要。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愛國主義教育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
當前,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采用的教學方式,對學科專業(yè)性知識更為注重,老師注重語文專業(yè)知識的講解,學生注重語文知識的學習,而講述的內(nèi)容,大多數(shù)只是課本上的文章,愛國主義教育內(nèi)容比較少。同時,學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對曾經(jīng)戰(zhàn)火紛飛、民不聊生的艱難時代了解甚少,無法將自身的幸福與未來,與祖國命運相聯(lián)系。如果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中,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僅僅要通過教材,同時還應(yīng)結(jié)合自身對愛國主義的理解,根據(jù)當前階段學生實際的年齡情況和知識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愛國,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對祖國產(chǎn)生深厚的情感。進而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是與祖國命運相聯(lián)系的,逐漸成為一個心系祖國的大寫的人。
二、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的途徑
(一)語文字詞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滲透
語文字詞學習是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語文學科教育中的開始,是一切知識教育的基石。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遍布語文學習材料的方方面面。作為教師,應(yīng)該利用語文學科知識材料,引導學生了解歷史,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小學一年級在教學“大、小、多、少、山、水、土、石”時,教師應(yīng)該從文字的演變過程教起,借助多媒體,讓學生了解文字從甲骨文一路演變到今天的楷書、行書的歷史過程,進而感受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文化深厚,讓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滲透
語文閱讀教學是基于字詞教學基礎(chǔ)上的另一個階梯,此時,語文材料將更為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滲透于語文閱讀材料中,作為教師,在引導學生初讀、熟讀、熟記,進而到背誦的基礎(chǔ)上,再根據(jù)語文課程目標,探索文章的深層內(nèi)涵,了解主旨,體會情感。
如五年級《圓明園的毀滅》一文,課文前面大部分內(nèi)容在講述圓明園的特殊地位,圓明園建筑的精美,圓明園內(nèi)寶物的眾多,然而,這樣一件偉大的藝術(shù)精品、建筑瑰寶,卻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被徹底毀滅,化為一片灰燼!這讓所有中國人痛心不已。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了解圓明園的富麗堂皇、精美絕倫、寶物奇多后,讓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藝術(shù)瑰寶,絕世珍品卻被英法聯(lián)軍給破壞了、毀滅了,而在當時,所有的中國人卻無能為力,只能任由帝國主義強盜在中國肆意橫行、燒殺搶掠。這是怎樣一種恥辱?課文教學到這個地方,教師適時出示20世紀60年代的歷史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國家情形,讓學生知道當時的中華民族,正處于風雨飄搖中,國家極度衰弱,國民愚昧無知,處于落后就要挨打的困局。帶領(lǐng)學生探索,造成這樣困局的根源,進而讓學生明白:國家的繁榮發(fā)展,離不開教育,離不開學生,學生應(yīng)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以天下為己任,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努力讀書。
(三)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滲透
今天的課堂教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比較有限,課堂教學應(yīng)該有所改革,應(yīng)該結(jié)合教育實際進行教學,教師在講解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還應(yīng)與學生交流溝通實事,進行鞏固,讓學生得以活學活用語文知識。
比如在教學魯迅文章的時候,要讓學生認識到魯迅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作家,可以說他的一生都在為祖國的獨立和民主而奮斗,在其孩提時代,由于家庭的變故,魯迅的父親被病魔折磨,他奔波于家和當鋪之間,深深地感受到了底層人民的困苦,于是他的第一志愿是想做一名醫(yī)生,長大以后救助像他父親一樣被病魔折磨的人,戰(zhàn)爭時可以上戰(zhàn)場救助士兵,因此他到日本留學學醫(yī)。然而,在日本學習期間,課間觀看德國人殺中國人的影片,在場也有中國留學生,在中國留學生無知愚昧的笑罵中,魯迅先生認識到?jīng)]有強健的精神,即使擁有強壯的體魄,也沒有辦法改變中國任人宰割的現(xiàn)狀。于是,魯迅先生憤而棄醫(yī)從文,他決定要用自己的一支筆,來喚醒中國人,讓千千萬萬的中國人覺醒,參與到拯救中國的大潮中來,他真的這么做了,并且在之后的所有時間里,都在為這一目標而奮斗,直至生命結(jié)束。教學到這里,學生們一定對魯迅先生產(chǎn)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向魯迅先生學習,學習其學習是為了祖國,重新定下學習目標,在新時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這將是學生學習長久而遠大的動力源泉。
三、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的方法
(一)依照單元主題進行教學
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是以單元的形式來展現(xiàn)的,一個單元會有一個統(tǒng)一的主題,圍繞這個主題,選取文章,每篇文章之間都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老師在具體教學時,可以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整合和補充,讓學生在把握主題的基礎(chǔ)上,從多角度理解,針對單元主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樣更易于現(xiàn)當代的學生接受,更易于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
(二)同類文章閱讀教學
在學習完課本文章的基礎(chǔ)上,通過圍繞這一主題選取多篇類似文章,這在選材上賦予了老師很大的自主權(quán)。老師可以根據(jù)本課的主旨,結(jié)合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以及閱讀水平等情況來選取文章,同時關(guān)注文章的內(nèi)容、作者的寫作風格和文章的表達方式等,使類文閱讀的素材更加的科學合理,最終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三)多媒體教學
愛國主義教育,無論在什么時代,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落到實處,需要媒介,多媒體就是最好的媒介,采用多媒體教學,更易進行情境教學法,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到愛國的重要性,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如教學中涉及20世紀20年代初的內(nèi)容,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歷史資料。今天的社會情況,也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全方位的展示。
結(jié)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和論證,提出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分析了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同時也給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只有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才能讓學生將自己個人的學習與祖國聯(lián)系起來,才能讓學生的學習目標更遠大,學習動力更強勁、更持久,也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1〗馮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司.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