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慧
【摘? ?要】統(tǒng)編教材編排的寫話內容貼合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對寫話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從教材的育人功能、編排特點、教學價值出發(fā),優(yōu)化教學方法,“巧設情境,激發(fā)寫話興趣;搭建支架,厘清寫話思路;沉浸體驗,豐富語言表達;多元評價,提升寫話成效”,讓學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喜歡寫話,樂于分享,為中年級習作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低年級;寫話教學
寫話是小學習作起始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通過幾輪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統(tǒng)編教材“話題式”“生活性”“學材化”的編排特點貼合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也對寫話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如何用足用好統(tǒng)編教材,發(fā)揮教材的教學價值,促進學教方式的變革,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是低段寫話教學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巧設情境,激發(fā)寫話興趣
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寫實、想象、應用這三大類寫話特點,在真實的交際情境、趣味的游戲情境、奇妙的故事情境中,激發(fā)學生寫話的興趣,啟動學生樂于寫話的引擎。
(一)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明確寫話任務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第一學段寫話提出的要求,在寫話的起始階段,重在培養(yǎng)學生書面表達的興趣,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口語交際與寫話的銜接,用好學生的口頭語言資源,鼓勵學生大膽說、放膽寫。
統(tǒng)編教材編排的內容往往前后關聯。例如,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為《有趣的動物》,交際要求是說說喜歡的動物和它有趣的地方。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編排了寫話主題“我想養(yǎng)小動物”,要求寫幾條想養(yǎng)小動物的理由??谡Z交際為寫話奠定了情感和認知的基礎,寫話則是口語交際的拓展和進階,體現了學生由說到寫的言語發(fā)展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有趣的動物”這一交際話題引入,讓學生聊聊自己想養(yǎng)的小動物,在有話可說的基礎上,多角度說說想養(yǎng)的理由,試著完成多寫幾條理由的寫話任務。
(二)設計游戲情境,激活寫話引擎
統(tǒng)編教材以圖文、表格等不同形式呈現寫話內容。教學中,教師要用足用好教材資源,借助圖片、音頻、視頻、實物等設計具有思維性的趣味游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寫話任務的需要,選用觀察發(fā)現、操作體驗、益智思考等類型的游戲活動,喚醒學生的經驗和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寫話的內在動機。
如,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寫話主題是“我最喜愛的玩具”,教師設計了“猜玩具”的活動,先讓學生“摸一摸,猜一猜”,感受玩具材料的特點,再分部位呈現玩具的樣子,讓學生“看一看,猜一猜”,從局部到整體逐步感知玩具的樣子。學生體驗了猜測與思考帶來的無限樂趣。從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表現中不難看出,玩游戲比教師直接拿出實物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注力。游戲把觀察指導與動手操作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經歷了“猜想—觀察—操作—驗證”的學習過程,豐富了他們的認知經驗,點燃了他們寫話的熱情。
(三)創(chuàng)生故事情境,釋放寫話活力
看圖寫話是低段想象寫話的重要教學內容。由于教學內容直觀、簡單,在教學中教師常常會流于形式,讓看圖寫話變成了回答問題式寫話,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在指導看圖寫話時,要把學生帶入圖畫創(chuàng)設的故事情境中,讓學生借助豐富的想象使圖畫“活”起來。基于此,設計導入故事情境的問題很重要。問題要將看圖寫話的內容與兒童的認知結合在一起,引發(fā)學生的發(fā)散式想象,使其在思維變式中豐富想象的形式和內涵。
比如,指導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看圖寫話“貓和老鼠”時,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圖片展開想象:“老鼠遇到電腦貓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大部分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認為貓是老鼠的天敵,因此在故事情境中貓和老鼠是對立關系,不是貓從電腦里跳出來要吃了老鼠,就是老鼠被電腦貓嚇壞了。如何改變學生的思維定式,激發(fā)他們寫話的想象力呢?教師可以采用逆向思維法:“如果故事中的老鼠大膽地鉆進了電腦,結果又會怎么樣呢?”一問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開了:老鼠在電腦世界里變得強大無比,最終戰(zhàn)勝了電腦貓。老鼠和貓化敵為友,成為了好朋友。想象讓老鼠“逆襲”成功。又如,寫“我想養(yǎng)小動物”的理由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相關主題的繪本,幫助學生打開寫話思路,讓繪本中的畫面和文字啟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學生不僅可以寫生活中常見的動物,還可以寫想象中的動物,生發(fā)寫話創(chuàng)意。
二、搭建支架,厘清寫話思路
統(tǒng)編教材凸顯寫話的過程性和策略性知識,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寫話步驟和方法指導。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寫話難點,搭建學習支架,不僅發(fā)揮教材傳授知識的教學價值,還能實現言語實踐活動的學本價值。
(一)借助圖示支架,顯化構思過程
在低年級的寫話課堂中,可以常??吹接械膶W生遲遲不肯動筆,苦于沒有思路,或者在寫話的過程中卡殼,寫不下去。教師可利用板書圖示法幫助學生打開寫話思路,明晰寫話方法。隨著寫話教學的推進,教師逐步完善板書,使其成為學生語言輸出的“腳手架”,外顯學生的構思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情和寫話內容,設計不同類型的圖示支架。比如,針對“我最喜愛的玩具”,可以從形狀、顏色、部位、材料等維度來設計演繹式圖示支架,讓學生根據不同的角度,有選擇地寫好自己喜歡的玩具的樣子。針對“我想養(yǎng)小動物”,則可采用同質分組的方式,讓喜歡同一種小動物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頭腦風暴,列舉自己想養(yǎng)小動物的理由,借助發(fā)散式圖示支架,豐富寫話角度,從動物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與人互動等多個維度想開去,多寫幾條想養(yǎng)小動物的理由。
(二)借助范文支架,梳理內容序列
由于低段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寫話內容常常是跳躍的、碎片化的,缺乏整體性,容易出現前后重復或錯亂的問題。這些問題正是教師在寫話教學時需要特別指導的。教師要在學生的思維和表達困難處,用好范文支架,幫助學生學習有條理的表達。
比如,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要求學生學寫留言條,并以“范文+文字提示”的方式出示留言條的內容和格式。學生通過學習范文,明確留言條的內容包含稱呼、正文、署名和日期等部分,并了解內容的順序關系和具體的格式位置,便于在寫話中模仿。范文支架發(fā)揮了示范、導寫的功能,大大降低學生第一次寫留言條的難度,讓應用類寫話更直觀,更易于學生掌握。
(三)借助例句支架,發(fā)現表達特點
低段學生在內部語言轉化成外部語言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語言組織方面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提供例句支架,作為語言表達的“拐棍”,讓學生逐步學習規(guī)范表達,從寫好一句話到寫好幾句話。
例如,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寫話主題是“我的好朋友”,教材以表格的方式呈現具體寫法:“我們天天一起……一起……”“我們經常一起……”寫話中,學生可模仿不同句式來寫自己和好朋友經常做的事情,在句式的引領下寫好幾句話就容易多了。同時,教師還可以聯通閱讀教學和寫話教學,讓學生把閱讀中積累的語言遷移運用到寫話中。又如,寫“我最喜愛的玩具”時,學生在寫玩具樣子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可出示課文《小蝌蚪找媽媽》中的句子:“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睂W生交流發(fā)現,課文是通過描寫小蝌蚪的腦袋、身子、尾巴等部位把它的樣子寫清楚的。借助例句支架,學生發(fā)現表達的特點,積極地進行語言輸出。
三、沉浸體驗,豐富語言表達
(一)多種感官觀察體驗,儲存表象
進行低段寫話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觀察時要充分調動眼睛、耳朵、鼻子等各種感覺器官,從不同感官體驗中獲取有關寫話內容的表象。表象越豐富,學生主動表達的愿望就越強烈。
比如,在學寫“我最喜愛的玩具”的過程中,筆者設計了“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讓學生多感官參與的觀察活動。通過體驗,學生描述玩具樣子時不再拘泥于“大大的、小小的”等概念化的語言,而是進行更為具體形象的表達,例如“水滴形、有豹子一樣的花紋、樣子像彩虹似的”。還有的學生用上了“呆萌、炫酷”等充滿當下生活氣息的詞語??梢?,多感官參與觀察體驗,能幫助學生激活存儲在腦海中的表象,使之成為有效的語言素材。
(二)動手動腦操作體驗,定格畫面
在進行寫話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開展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加深對寫話對象的認知。實踐發(fā)現,課堂中學生喜歡“動”起來,“忙”起來,活動體驗越充分,表達效果越精彩。
比如,寫“我最喜愛的玩具”時,教師將兒童愛玩的天性和兒童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創(chuàng)設“玩一玩”的活動情境,讓學生玩老師的玩具,玩同伴的玩具,體驗玩玩具帶來的快樂。在活動中,教師及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玩玩具的感受。動態(tài)的活動過程定格成為一幅幅反映個人獨特體驗的畫面,如“老師一提起大公雞的雞冠,大公雞就喔喔地叫起來了”“大公雞扭起屁股,拍起翅膀,好玩極了”等精彩的語句從學生的筆下流淌出來。
(三)分配角色表演體驗,顯化想象
統(tǒng)編二年級教材非常關注兒童想象力的培養(yǎng),安排了多次想象寫話,有趣的圖片給低年級學生提供無限想象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把圖片中角色說的話、做的動作、心里的感覺“演”出來。表演體驗越充分,獲得的感性記憶就越深刻,有助于學生把體驗成果外化為語言進行輸出。
比如,在看圖寫話“貓和老鼠”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圖片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讓學生合作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化身為圖片中的小老鼠和電腦貓。有趣的卡通形象讓他們腦洞大開。教師幫助學生把動態(tài)的表演及時轉化為描寫動作、神態(tài)的詞語。師生合作,借助詞語提示編故事。直觀形象的表演為寫話提供豐富的素材,釋放了兒童的想象力與表達力。
四、多元評價,提升寫話成效
(一)等級式評價,在比照中自我診斷
統(tǒng)編教材的寫話要求清晰,既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也是開展教學評價的標準。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設計動態(tài)的過程性評價,還要進行等級式的結果性評價,讓評價的標準更加具體化、直觀化。學生將自己的寫話與樣章進行比照,完成自我評價(如表1)。樣章發(fā)揮了診斷和激勵的功能。
(二)同步式評價,在展評中及時修正
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關注學生的寫話過程,進行過程監(jiān)控,讓更多學生獲得有針對性的評價指導。教師可采用相關軟件的語音轉換功能,大大縮短說、寫、評的時間,提高指導效率和評價效能,實現寫話教學中學、教、評同步。教師還可以利用同屏技術,及時展示學生的寫話內容。教師既是學生寫話的欣賞者,也是學生語言表達的診斷者,在師生互評中可以先讓學生說清楚評價的理由,再加以點撥和指導,使概念性評價走向理解性評價,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改。
(三)延伸式評價,在應用中提升能力
寫話評價應積極對接兒童的生活。教師以開展延伸性活動的方式,鼓勵學生“寫下來”“寫起來”,讓寫話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比如,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寫話主題為“我心中的‘問號”,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問題寫在卡片上,在班級中布置一面“問題墻”,對提問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式進行評價,評出最有意思的問題、最熱門的問題、最難解開的問題等,鼓勵學生通過伙伴交流、請教他人等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再如,完成“我想養(yǎng)小動物”的寫話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整理自己想養(yǎng)小動物的理由,與父母交流,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并就表達效果進行評價。課后延伸式評價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真切體會到“我手寫我心”的寫話價值。
寫話不僅是一項學習任務,更是兒童發(fā)現自我、認識世界、與人交往和自主表達的工具。教師應讓學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喜歡寫話,樂于分享,為中年級習作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汪潮.部編教材第一學段寫話教學的理據分析[J].語文教學通訊·C刊,2017(9):8-11.
[3]鄭宇,魏航.繼承 發(fā)展 創(chuàng)新: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介紹[J].小學語文,2017(7/8):66-74.
(浙江省杭州市回族穆興小學? ?3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