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文化意識視角進行小學英語學科關鍵問題提煉與指標分解并開展教學,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譯林版《英語》四下Unit 3 My Day(Story time)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基于高觀點視角進行關鍵問題提煉,并細化文化意識指標,同時在深度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確立“時間管理”的大概念,然后基于關鍵問題,設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和評價任務。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意識;關鍵問題;大概念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35-0057-05
【作者簡介】顧麗娟,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星韻學校(江蘇常州,213161)副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英語特級教師。
一、背景
學科中的關鍵問題是指向對學生發(fā)展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核心學習內容的問題,是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學科核心思想方法、核心能力以及重要價值觀的問題。學科關鍵問題的界定、梳理和提煉過程是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融入課程目標并轉化為課時目標的過程。
(一)高觀點視角下的關鍵問題提煉
高觀點是高層次的觀點、理論、思想、方法的總稱。事實上,越對事物的普遍性進行描述(觀點越高),信息的空間需求就越少(越顯得簡單)。當我們用較高的觀點去審視事物時,往往能看清它的本質。依據(jù)《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文化意識的解讀,我們認為:在小學階段,文化意識維度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幫助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來更好地學習本民族語言與文化”。為此,學生需要掌握3個層次的3個一級關鍵問題和8個二級關鍵問題,具體內容如下(括號外為一級關鍵問題,括號內為二級關鍵問題):
如何幫助學生有效學習文化知識?(如何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有序、有結構地學習中外文化知識?如何通過語言知識學習,理解語篇中隱含的文化知識?如何在起始階段使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簡單的了解,同時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和維持文化知識學習的興趣?)
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如何提升學生對不同領域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如何組織豐富的課內外活動、創(chuàng)設和諧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如何提升學生的文化理解力,并將優(yōu)秀文化進一步轉化為個人的認識和行為?)
如何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文化鑒別力,初步樹立文化自信?(如何對文化現(xiàn)象進行比較、鑒別,從而初步提升學生對不同國家、時代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如何提升文化鑒別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總之,提煉文化意識維度的關鍵問題,歸根結底是為了幫助學生從學習國內外的文化知識到理解、認同這些文化,并形成文化鑒別能力以及形成民族文化底氣和民族文化自信。
(二)低落點視角下的文化意識指標分解
所謂低落點,即要落地、接地氣,要讓學生看懂、理解并能夠應用內化。以譯林版《英語》教材為例,我們對教材中所有單元的相關文化知識進行了梳理,并歸納出小學英語學科的文化知識圖譜,同時用明確具體的語言表述文化意識指標。比如在“通過表演,了解英語國家的人們會不吝贊美之詞來肯定、稱贊他人,理解并認同他人的肯定和稱贊,并作出禮貌的回應”這樣的文化指標中,“通過表演”是教學方式,“了解”“理解和認同”是目標層次,“英語國家的人們會不吝贊美之詞肯定、稱贊他人”是具體文化知識,“作出禮貌的回應”是評價的標準尺度。像這樣四個元素整合在一起的文化意識指標,規(guī)范、嚴謹,容易理解也好落實。
二、教材內容解讀與關鍵問題提煉
下文,筆者結合譯林版《英語》四下Unit 3 My day(Story time)來具體談談教材內容的解讀和關鍵問題的提煉。
(一)深度解讀教學內容
進行教材解讀時,教師需要把握課程的要求、語篇的內容和教學的特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1.課程維度分析。
譯林版《英語》四到六年級教材中有關時間的語言知識是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編排的。學生從交流年齡開始學習數(shù)字1~10,然后學習時間的表達,認識11、12,之后學會數(shù)數(shù)13~20,再在購物話題中學習數(shù)字30~50,然后學習星期、月份、序數(shù)詞等語言知識。時態(tài)則從一般現(xiàn)在時到一般過去時到將來時。
從課程維度分析,教師要思考:Unit 3 My day(Story time)要實現(xiàn)的課程目標(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是什么,這個教學內容屬于怎樣的目標節(jié)點,該內容語言技能(聽說讀寫看)及語言知識(語音、詞匯、語法、功能、話題、篇章知識、語用知識等)的學習目標是什么。
時間話題屬于主題語境“人與自然”的范疇。在三下Unit 6 What time is it? 中,學生已經(jīng)初步知道時間表達的相關語言知識:整點時間的表達(Its seven oclock.),問答時間(What time is it? Its... ),以及在這個時間點應該做什么事(Its time for...)。從文化意識的角度分析,學生需要對時間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并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同時能夠初步、簡單地安排一天的學習生活。對于Unit 3 My day(Story time),從文化意識角度分析,學生需要掌握非整點時間的表達,如7:20、6:40、8:30等,還有下午6點、早晨6點這樣更加復雜的時間表達以及時間和活動關聯(lián)起來的表達,如“I get up at seven twenty.”,還有針對活動時間的問句“When do you get up?”。經(jīng)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要能夠比較深入地理解時間,知道時間的珍貴,認同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的觀點,且能夠合理安排時間。
因此,從課程維度分析,Unit 3 My day(Story time)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目標為:學生通過在語篇中聽說看讀有關Mike一天的活動,學會用句型“When do you...?”對其一天活動進行問答,同時通過在不同情境中遷移應用所學語言知識,對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形成價值認知。
2.語篇維度分析。
語篇是教學的基礎。教學中,教師要把語篇的結構、內容、語境、語用目的等綜合起來進行教學。
從語言技能的角度看教材中的語篇,三下Unit 8 We're twins!要求學生在語篇情境中填詞完成短文。四上教材在口語表達方面需要學生有篇的意識;四下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要求學生完成語篇的寫作,雖然是半開放的,但寫的內容已經(jīng)是句子了,Unit 3 My day繼續(xù)要求學生填寫句子完成短文,從文本內容來看,需要學生寫的句子,一個比一個成分多,四下Project 1 My school life要求學生比較豐富地表達語篇。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四年級下學期,學生語篇意識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非常重要,而Unit 3 My day(Story time)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一次正式接觸到的非對話語篇,其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教師須在教學中凸顯語篇的結構性、功能性,讓學生在語篇輸入中學習語言,初步掌握語篇結構,形成初步的語篇能力。
基于以上語篇內容、結構、語境以及語用目的的分析,本節(jié)課可按照“整體進入語篇—分層理解整體內容—分段內化內容—整體消化內容”的結構展開教學。
3.教學維度分析。
從Unit 3 My day的內容看,F(xiàn)un time中有對時間表達方式與重點句型的鞏固運用,Cartoon time中有重點句型“When do you...? I ... at...”在新情境中的運用,Song time中對重點句型進行了反復呈現(xiàn),Checkout time則根據(jù)Miss Li的作息時間,以第一人稱描寫了Miss Li的一天。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單元的幾個板塊分別從語法、語境、語量反復、語用等多個維度對核心語言知識進行了多次復現(xiàn),其最終要讓學生用第一人稱介紹自己一天的活動,并引導學生學會珍惜時間、管理時間。因此,作為該單元的第一課時,Story time的教學目標和重點應是在整體語境中學習理解Mike的一天活動,并初步學會用“When do you...? I ... at ...”以及相關詞匯交流他人的活動安排。
綜上,從課程的角度進行分析,我們可以找到該單元相關語言知識的前延后續(xù),以形成語言知識體系,然后在知識體系中準確定位這篇課文;而從語篇維度進行分析,同樣可以確定本單元在小學階段的節(jié)點功能;最后從教學的角度來分析單元內容的銜接承轉,如此,便可以確定各課時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
(二)精準提煉關鍵問題
英語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應該學習哪些語言知識和技能,將來能夠用英語做哪些事情,還要考慮學生能形成哪些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在實際教學中,一線教師往往重視語言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忽視或者輕視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其實,從文化意識的角度解讀文本,能夠讓教師從主題意義的層面,抓住文本核心,而這樣的核心,我們也可稱之為大概念(或大主題)。
從文化意識的視角看,“時間管理”是Unit 3 My day(Story time)一課的大概念。對時間語言知識的認識為第一層次,即知道有關時間點、時間段的準確表達;第二層次是理解,即理解時間與活動相關聯(lián)的語言知識,并能夠理解、應用語言文化知識;第三層次是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
三、基于文化意識視角的教學設計與評價活動
基于以上文化意識視角下的關鍵問題提煉及教材分析,教學設計可以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一)基于“時間管理”大概念,分解具體教學目標
基于“時間管理”的大概念,本課可確定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道、了解時間:學生通過圖片、游戲等知道、了解同一個時間點在不同時間段的表述,拓展時間表達a.m.及p.m.,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掌握關于時間的文化知識。
理解、認同時間:學生通過對Mike一天活動的聽說看讀,理解關于什么時間做什么事的語言知識,認同Mike的一天安排。
內化認識、珍惜時間:學生在活動中內化對時間的認識,樹立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觀念。
(二)設計進行時間知識學習的活動
為解決本課關鍵問題——幫助學生有效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7:40/6:30;7:40 in the morning/at night;6:00 a.m./ 6:00 p.m.;At 6:40,I get up./I get up at 6:40.),教師可以設計五個小活動,即猜謎激趣,進入主題;復習舊知,簡單問答;觀察感知,建構時間表達;拓展學習,豐富時間表達;情境表達,關聯(lián)時間與活動。
(三)在課文情境中進行語篇整體教學
為解決關鍵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一天作息安排的理解能力,教師進行了語篇整體教學設計。學生在對Mike一天活動的聽說看讀等活動中,理解什么時間做什么事的相關語言知識,認同Mike一天的學習安排。
第一步:學生聽全文,選擇課文主題。(整體感知)
第二步:學生細聽課文,勾選Mike的活動。(記憶檢索)
第三步:學生再聽課文,選擇與活動相匹配的時間。(記憶提?。?/p>
第四步:學生兩兩合作,運用核心句型交流、校對。(檢索概括)
第五步:教師示范按照順序介紹Mike早晨的活動。(觀察模仿)
第六步:學生小組合作,選擇介紹另外兩個時段Mike的活動。(描述闡釋)
第七步:整體跟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八步:思考評價Mike度過了怎樣的一天。(分析判斷)
語篇整體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整體感知文本,從獲取概要信息到細節(jié)閱讀,從單一信息獲取到完整信息匹配(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從學習理解走向應用實踐,這為下一個關鍵問題的解決(遷移創(chuàng)新)打好了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基礎。
(四)基于教學評一體化開展評價任務設計
對于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時間管理能力,初步產(chǎn)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自覺行為。教學中,教師進行了評價任務設計,先創(chuàng)設生活中常見的情境:(1)學校春游,要求7:50在學校集中出發(fā),你會如何合理安排時間,讓自己從容并準時出行?(2)下午3:30放學后,媽媽同意你去同學家過夜,但必須在9點前睡覺,你會怎樣度過這段時間呢?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會很自然地運用本課所學的核心句型“When do you get up? I get up at six oclock.”展開交流。語言是文化的產(chǎn)物,當學生的情感被激活,語言的運用會與學生對時間的價值判斷交織融合在一起,由此,學生的對話會表現(xiàn)出交際的溫度與自信的狀態(tài)。
從Unit 3 My day(Story time) 的教學流程圖(見圖1)可以看出,整節(jié)課的三個板塊分別指向三個關鍵問題,每個板塊的教學設計均體現(xiàn)問題解決,整節(jié)課有鮮明的認知發(fā)展與遞進軌跡:從學習理解類活動到實踐應用類活動到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通過層層遞進的語言、思維與文化相融合的活動,能幫助學生理解主題意義,學習語言知識、文化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思維品質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還能評價學生在新情境中語言運用和文化習得的情況。
總之,教學時,教師要學會抓住學科的關鍵問題和語篇的主題意義,同時要學會結構化地思考問題。從小學英語教學走向小學英語教育,讓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真正落實在課堂教學中,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收獲的就不僅僅是語言知識和技能,還有文化觀念、態(tài)度價值等。
【參考文獻】
[1]章策文.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特點與價值[J].教學與管理,2019(19):47-50.
[2]魯子問.小學英語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3]梅德明.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教師指導 英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