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杰,曹 勃,洪曉春
(1.寧波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數(shù)學(xué)教研室,浙江 寧波 315800;2.云南財經(jīng)大學(xué) 統(tǒng)計與數(shù)學(xué)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221)
考慮擾動的Hamilton系統(tǒng)
定義如下積分
對于弱化的Hilbert16問題,Khovansky[2]和Varchenco[3]在1984年獨立地證明了Z(m,n)的存在性,但都沒給出Z(m,n)的具體表達形式[2-3].對于特殊形式的Hamilton系統(tǒng)H(x,y)=U(x)+V(y),其中U(x)和V(y)分別是關(guān)于x和y的多項式,對此類Hamilton系統(tǒng)相關(guān)文獻很多,例如,Petrov估計了H(x,y)=y2-x+x3,H(x,y)=y2+x2+x4和H(x,y)=y2-2x2+x4三類Hamilton系統(tǒng)相應(yīng)的Abel積分零點個數(shù)[4-6].當(dāng)時,其中degU(x)=4且使得(1)0至少有一個中心,趙育林和張芷芬證明了Z(m,n)≤7n+5[7],對于四次Hamilton 系統(tǒng)H(x,y)=?x2+x4+y4和H(x,y)=x2+y2+ax4+y4,周鑫和李翠平得到了相應(yīng)Abel積分零點個數(shù)的上界[8-9].對于Hamilton函數(shù)H(x,y)齊明輝和趙麗琴證明
對于Hamilton函數(shù)H(x,y)中含有xiyj時,這里i和j是正整數(shù),目前研究結(jié)果很少,當(dāng)m=2,未擾動系統(tǒng)含有周期環(huán)域時,其對應(yīng)的Hamilton函數(shù)規(guī)范型可化為
Horozov和Iliev應(yīng)用Picard-Fuchs方程法證明了Z(m,n)≤5n+15[11].因此,針對原點是初等中心的Hamilton函數(shù)
吳娟娟,張永康和李翠萍證明了Z(m,n)≤對于形如下面Hamilton函數(shù)
其中a≥0,a≠ 2,楊紀華和趙麗琴得到其Abel積分零點個數(shù)的上界[13].對于下面一類具有冪零中心四次的Hamilton系統(tǒng)
針對極限環(huán)問題,文獻[15]研究具有m條切換線的擾動微分系統(tǒng)的極限環(huán)個數(shù)問題,文獻[16]研究一類連續(xù)的分段線性Hamilton系統(tǒng)在一次多項式擾動下,周期閉軌族附近分支出極限環(huán)的個數(shù)問題.
受文獻[7 ? 17]的啟發(fā),本文研究如下的Hamilton系統(tǒng).
其中a2>4bc,a <2b,c <0,a <2c與之對應(yīng)的向量場為
令
且該系統(tǒng)有一個冪零中點O(0,0)和四個鞍點Q1(A,B),Q2(A,-B),Q3(-A,B)和Q4(-A,-B).H(x,y)=0對應(yīng)冪零中心對應(yīng)于四個鞍點Qi(i=1,2,3,4)的多角環(huán).且該系統(tǒng)只有一個圍繞冪零中心O的有界周期環(huán)域,記其為且
Z(n)為 Abel積分I(h)在上的零點個數(shù)(包括計重數(shù)),
當(dāng)h∈其中i和j是 自然數(shù),由于Γh是關(guān)于坐標(biāo)軸對稱,因此Ii,2j(h)=0,I2i+1,2j+1(h)=0,所以我們只需考慮I2i,2j+1(h)=0即可.
引理1假設(shè)
其中α(h),β(h),γ(h)和δ(h)是關(guān)于h的多項式,
證明根據(jù)Green公式可得
這里的C2i,2j+1是常數(shù).
同時在(2)式兩端對x求導(dǎo)可得
在(6)式兩端同時乘以x2i一3y2j+1dx,然后沿Γh積分可得
同樣,在(3)式兩端同時乘以x2iy2j一3dx,然后沿Γh積分可得
根據(jù)(7)和(8)可得
取i=2,j=0和i=0,j=2分別代入(9)式和(10)式,得到下面的等式
當(dāng)n=5時,(4)式成立.設(shè)當(dāng)2i+2j+1≤2k?1(k≥3)時,(4)式成立,則當(dāng)(i,j)=(0,k),(1,k? 1),(2,k?2),…,(k? 2,2)和 (i,j)=(k? 1,1),(k,0)時,可推得
這里的A為
A是一個(k+1)× (k+1)階矩陣,通過直接計算可得因此
這里的α2k-s,β2k-s,γ2k-s,δ2k-s,其中s=1,3 都是關(guān)于h的多項式,其中滿足
同理可得
由以上證明可得,引理1成立.
引理2記V=(I0,1,I0,3,I2,1,I2,3)T,這V滿足下面的Picard-Fuchs方程
其中
證明由(2)式可得
所以
因此
(15)式兩端同時乘以h可得
另一方面
由(16)~(18)我們可以得到
由(19)式可得
同時由(9)式和(10)式,即可推出引理2的結(jié)論成立.
取
我們可得如下引理
引理 3I01,I03,I21,I23和Z滿足
其中
對(13)式兩端的h求導(dǎo)得
這里的I是4×4階單位矩陣,然后把(21)式代入(23)式即可得到(22)式成立.
易知h∈∑時,所以可得如下引理:
引理4當(dāng)h∈∑時,令則滿足如下Riccati方程
證明由(20)式中第一個和第四個方程既可得(24)成立.
由(4),(13)和(21)式得
在 (25)式中消去I′2,1可得
其中
且
引理5[15]
引理6設(shè)S是β3(h)和G(h)在 上的零點成的集合,則在上
證明根據(jù)(20)式和F1(h)的定義可知,在上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