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濤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運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溝通方法和技巧對學生進行心理幫助、啟迪和引導。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美好的一段學習時光,也是面臨學習壓力最大的一個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對他們的健康成長乃至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將分析當代高中生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對于高中生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闡述心理健康教育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健康;學習效率
引言
近些年來,全國各地的校園中,從幼兒園到大學,均有各種各樣的校園事件發(fā)生,小到幼兒之間的大鬧,大到高中生的抑郁自殺等,均體現(xiàn)出當代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xiàn)了較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來自學生自身,也可能來自其所處的家庭、校園環(huán)境、社會等。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本文將列舉當代高中生面臨的來自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層面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對于高中生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闡述心理健康教育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性。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家庭
正如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個學生以及其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也是獨一無二的。學生在家庭中成長,因此家庭對學生的內心思想的形成具有極大的影響。一方面,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大,如考試排名必須靠前、分數(shù)必須過線,甚至是以后必須上重點大學等,均會使得部分父母忽視孩子自身的想法,甚至有些父母還會采取暴力的手段迫使孩子去從事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因此導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另一方面,學生所處的家庭氛圍不和諧也會導致該類問題,如父母之間的感情不和,經常在學生面前爭吵,導致孩子從小接觸的事物并不美好,由此導致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調查顯示,許多離異家庭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遠不如一個幸福和諧家庭的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二)校園環(huán)境
學校對學生的后天思想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老師的教育方式和引導方式,直接決定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健康。一方面,高中普遍注重考試科目的教學,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視;另一方面,高中作為學習壓力最大的一個階段,不少教師仍然保留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以為注重課本知識,而不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對于不太關注學生日常生活表現(xiàn)的教師,或者只關注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而忽視表現(xiàn)較次的學生,會使學生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造成心理扭曲。
(三)社會層面
互聯(lián)網設備等在高中學生中尤其受歡迎,不少在線軟件、在線游戲、在線社交平臺等,均充斥著大量的誘惑。如果高中生無法判斷信息的真實性,或無法克服網絡的吸引力,很可能誤入歧途,如逃課上網、私藏游戲機、手機等違反學校規(guī)定的行為,因而受到學校和家長的處罰。并且,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成長階段中的叛逆期,如果未能很好的處理這些問題,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不僅會造成學習效率的下降,還會損害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性
(一)發(fā)揮課程教學特色
鼓勵學校和教師積極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個學科之中,并且結合學科特色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去。例如,在開展政治學科時,通過講述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艱辛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在學生心中建立不畏險阻、砥礪前行的前進決心;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講述紅軍長征、抗日戰(zhàn)爭、抗美援朝等歷史故事,在學生心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愛國情懷。通過審時事、憶古今,幫助學生不忘報效國家、回饋社會的初心,在高中學習階段以正確的態(tài)度去學習,才能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還可設立學科學習榜樣,鼓勵在某一學科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幫助其他學生的課程學習,取長補短,達到互相提升學習效率的效果。
(二)開展心理健康講座
對于剛步入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心理必然是興奮和激動的,心理健康講座可幫助學生了解校園環(huán)境、教學特點,特別是高中教學和學習的重難點,提前打好“心理預防針”。這是因為,經歷過中考的他們能夠踏入高中校園學習,可能對于高中課程量大、要求高、難度大等特點并不了解,而導致心理上的不適應現(xiàn)象發(fā)生。因此,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就顯得尤為必要,通過講座引導學生理性看待高中課程的特點,不要使用消極的心態(tài)去對待這些難點,而是將其作為踏入高考考場的墊腳石。以此來鼓勵學生克服消極情緒,消除學習顧慮,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高中校園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三)組織家校合作教育
首先,家校共育是完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基礎保障。最近幾年,我國相關部門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進一步促進學校與家長的合作教育,這些政策在肯定家長教育的高度重要性之外,也對高中學校提出了明確要求,即鼓勵將家庭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制度建設中,以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來完善我國教育制度。其次,家校共育有助于提高高中心理健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設。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設應由學校主導完成,再結合孩子家長的參與,形成完備的、高效高質量的教育管理制度。最后,家校共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家校共育的最終受益者是學生,在高中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學校需通過與家長的互動,接收家長的反饋,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以及壓力,才能夠幫助學校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發(fā)展情況,及時解決孩子在思想觀念、行為模式方面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其發(fā)展關乎國家、社會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心理健康作為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方面,是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各個學校和全社會高度重視當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也是全面推進學生整體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王珍珍.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效性探究[J]. 高考, 2021(6):2.
李杏.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效性探究[J]. 時代教育:下旬, 2021(8):2.
王建平.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的效性研究[J]. 神州, 201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