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龍
【摘要】教師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用他們的自尊心打開自信之門,要用他們的自信開發(fā)內(nèi)在的潛能,真正讓被動的學習變成學生一種主觀能動性,讓乏味的知識傳授變成一種相互尊重的愛的接力。
【關鍵詞】自尊心、尊重學生、平等、賞識
“我清晰的記得在一次物理課上,張老師將我的練習拿到展臺上投影,這可是中等生難得受到的待遇,更何況還是公開課上。我竊喜著,看著老師在投影板上一個個又大又紅的勾,別提心里有多高興了。可是后面連續(xù)的幾個叉,像是給我狠狠地潑了一桶涼水,我低下頭……老師走到我跟前,遞過練習并輕聲地說到‘沒關系’,此時一股暖流涌進心頭,‘沒關系’聽起來是那么響亮。從此以后我愛上了原本‘枯燥’的物理課……”這段話來自學生的一次考試作文,文字很樸實,卻深深地震撼我的心靈。無意的一聲“沒關系”,讓一個學生喜歡上物理課,也讓我這位年輕教師意識到保護學生自尊心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聽過一則故事:一天下午,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學生放學后獨自到一片樹林里玩耍。天黑了,這個膽小的孩子還沒有走出樹林,他怕遭到野獸襲擊,就爬到一棵大樹上躲了起來。父親見孩子很晚還沒回家,就沿孩子放學回家的路去尋找,在一片樹林里,借著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親隱約看見兒子正躲在一棵大樹的樹杈上。父親沒有馬上喊兒子下來,而是假裝沒有看見,吹著口哨在離兒子藏身的大樹不遠處溜達。兒子聽到父親的口哨聲好像遇到了救星,馬上從大樹上溜下來。父親沒有直接去喊他,而是吹響口哨,用口哨聲引他過來,并關切地說“我是獨自散步,沒想正碰上你在樹上玩耍呢。”據(jù)說這個孩子長大后進入軍官學校深造,畢業(yè)后成了一名作戰(zhàn)勇敢的將領。
聽了這個故事,我深受啟發(fā)。這位父親沒有當面指責孩子的貪玩、膽小,而是假裝恰好散步路過,認為孩子在樹上玩耍,非常巧妙地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作為教師的我們,也應該通過理解、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喚起學生的自信,使學生始終有健康的心理,快樂健康成長。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說話權力。
在我們傳統(tǒng)的認識中,課堂是教師傳道之地,在這段時間學生必須腰挺直,頭抬起,聚精會神聽課,如果哪位學生說話了,可就犯了課堂大忌,要被挨批,其實讓學生把自己的觀點說也來,相互之間去交流思想,這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其實有的學生為什么愛說,那是一種自我表現(xiàn),他在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上感覺較好,想去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故顯得好說。對于這種情況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說“坐好,不許說話”,久而久之學生在課堂上便失去了活力,教師應適當引導,比如說,某某真聰明,領悟就是快,我們現(xiàn)在要學習新的內(nèi)容了,看看哪位同學能注意聽做到最先理解。語言能力的訓練能促進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在表達自己觀點時,其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訓練?,F(xiàn)代教育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讓學生坐在下面聽教師侃侃而談。
其次,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實現(xiàn)教育民主化,教師必須樹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在很多教師眼里,班上那些成績差,調(diào)皮的學生就是一無是處,沒出息,就該受到打,挖苦,諷刺。要知道剛入學時,他們也和其他同學一樣有著自己夢想,也許由于家庭、社會、智力等原因使他們成為后進生,我曾經(jīng)找過班上最差的幾個學生,我問他們是不是從心里面就不想學習,認為學習是無用的,他們說誰不想好好學啊,可是聽不懂怎么學,這讓我陷入思考:從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們渴望被喜歡、被注意、被關愛。而問題的根本恰恰在我們?yōu)槿藥煴淼慕逃呱砩?。由于教師的一些行為使得其他學生對差生側目而視,使得差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無論怎么做得到的總是批評、訓斥,甚至嘲笑、諷刺、漫罵……,所以干脆將錯就錯,破罐子破摔。是的經(jīng)過小學到了中學,其學習能力已經(jīng)落到最低谷,想去改變這種狀況談何容易。教育要以學生為本,每個學生在教育上都應受到平等對待,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尊重,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
最后,教師要用賞識的眼光看待他們。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本領,而重要的是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信任、鼓勵,逐步樹立起自尊和自信,由此產(chǎn)生一種奮發(fā)向上的力量,進而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即使是所謂“差生”,也應該相信他們不是天生就無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開發(fā)之人”。 現(xiàn)在新的教育理念也在提倡賞識教育,關注學生閃光點,不要過分批評,多對學生說些鼓勵性話語。
一聲“沒關系”,啟發(fā)了我要好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用一顆真誠的心走進學生的心靈,精心呵護他們,讓他們的個性得以張顯,自尊得以保護,創(chuàng)造性地思維得以發(fā)展,用他們的自尊心打開自信之門,用他們的自信開發(fā)內(nèi)在的潛能,真正讓被動的學習變成學生一種主觀能動性,讓乏味的知識傳授變成一種相互尊重的愛的接力。
參考文獻
1.(美)葛羅莉亞·斯坦能(Gloria Steinem)著;羅勒譯《 內(nèi)在革命:一本關于自尊的書》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版
2. 崔學鴻《賞識教育初論》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