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
文言知識中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詞類活用,文言文中包含的典故、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思想以及歷代文人作家的精神境界等,對詩歌鑒賞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文言知識遷移在詩歌鑒賞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言實詞知識遷移對詩歌理解的作用重大
1.實詞詞義遷移,正確理解詩歌字面含義。
《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是2020年全國Ⅰ卷詩歌鑒賞考查的一首詩,僅就對題目的理解而言,就需要文言實詞詞義的遷移:“奉和”“抱疾”“杜門”“見”都是學過的文言實詞詞義的體現(xiàn),準確理解了題目的意思,自然有利于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2.實詞各義項的關聯(lián)的學習,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與思維品質的提升,可以遷移到對詩歌語句的準確理解。
如《野菊》一詩中“政緣在野有幽色”中的“緣”字的多個義項。
二、文言虛詞知識遷移,準確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涵與作者的情感傾向
《野菊》一詩中“未與騷人當糗糧,況隨流俗作重陽”一句中對虛詞“況”的理解是理解第二句詩意的關鍵?!皼r”是“何況”“況且”之意,“況”表示后句為前句的遞進,由此可以明確“況隨流俗作重陽”所表達的含義是“野菊沒有成為世俗賞識的對象”,從而準確理解詩句傳達出的作者的情感傾向。
三、詞類活用有助于學生體會詩歌煉字的妙處
學生學習了詞類活用中的形容詞使動用法,便可以去分析“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的精妙;學習了名詞的意動用法,便能夠理解“糞土當年萬戶侯”中的“糞土”所含有的情感。這樣的遷移教學有利于學生體會到詩歌煉字的妙處。
四、對文言文中的典故成語的理解,有助于理解詩歌用典的意圖和妙處,準確把握詩意
用典有明用、暗用、化用、正用、反用等多種形式。詩人往往根據(jù)需要創(chuàng)造性使用典故,達到隱性傳情達意的目的,含蓄蘊藉。這就需要學生的知識遷移不僅是由彼處搬到此處的知識內容的簡單再現(xiàn),而是融入詩歌內容的環(huán)境分析理解?!兑熬铡肺猜?lián)使用了陶淵明的典故,卻不是表達歸隱之意??梢姡瑢τ谖难晕闹袑W習過的典故知識的遷移,不能固化在歷史事件(或傳說故事)本身,而是要放到詩歌本身的語境中去理解,方能準確理解詩意,恰切體會詩人情感。
五、對文言文中所體現(xiàn)的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思想以及歷代文人作家的精神境界的把握,有助于準確把握詩人所抒寫的情感
“菊花”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特殊的意蘊,自古以來,封建士大夫就賦予了菊花以節(jié)高志堅的形象特征。“菊花”作為一種“香草”,在詩歌中自然也會呈現(xiàn)它所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思想,并且表達詩人的高尚精神境界。
文言知識遷移在詩歌鑒賞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生拓展思維,提升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