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紅
內容摘要:基于現代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基礎性文化素養(yǎng),在教學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在保證學生們得到素質化教育的同時,最大化的培養(yǎng)學生在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優(yōu)秀品質。本篇文章先是闡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的必要性,再分為幾個方面說明了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相互滲透的現狀,并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項有效的措施促進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 傳統(tǒng)文化 滲透
傳統(tǒng)文化的不斷傳承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便是通過語文課堂教學,而語文教學作為運載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方式,包含了社會類、民族類、歷史類等多種文化。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蘊含著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智慧,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因此為增強學生們對文化魅力的感知以及不斷開拓學生在思維上的創(chuàng)造能力,應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式的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
一.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的必要性
由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對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的行為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語文在整個教學體系中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語文不僅是促進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一種媒介,更是傳統(tǒng)文化流傳下去的核心方式。這就意味著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式的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
1.有效阻止外來文化的入侵與沖擊。隨著我國的不斷發(fā)展,文化環(huán)境受到來自全球文化的影響,越來越開放的包容度會使我國文化受到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國家、不同宗教的影響。但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開放環(huán)境下文化帶來的沖擊,更為有利的促進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們的影響?;谶@種方式下,學生們對傳統(tǒng)文化有足夠的學習環(huán)境,保證了傳統(tǒng)文化在傳承過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而學生們身為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關鍵主體,在得到足夠保證的基礎上,能夠更為有效的阻止了外來文化對我國文化的入侵與沖擊。
2.能夠更為高效的促進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大部分的傳統(tǒng)文化都不是直接能夠體現出來的,而是通過一定的故事背景或經過很多語言修飾再體現出來的,這樣的教材顯然比生硬的知識點更好,能夠更大程度上的帶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傳統(tǒng)文化能夠更好的傳承下去。
3.提升學生自身的能力素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樹立一種正常的人生價值觀念。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不斷的積累,形成一種對傳統(tǒng)文化作品獨立的一種思考方式。最終使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的價值觀念。
二.語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相互滲透的現狀
1.教師對課程的關注度不高?;谖覈鴤鹘y(tǒng)的應試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關注點大部分還都是集中在成績問題上,這種過于看重分數的教學方式往往導致了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忽略?;趹囅碌男W語文教學過程,更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們對問題的理解、記憶并分析的能力,卻忽視了對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教學。再加上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文章的學習只是以考試為目的的專門知識點梳理,沒有從整體上全面的對文章進行了解,致使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認識不到傳統(tǒng)文化的真正意義和影響。
現階段我國已開始對課程進行改革,此時的大部分教師即使能夠了解到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但由于還是要關注成績高低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學過程仍沒有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最終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傳統(tǒng)文化化還是一種過于形式化的模式。
2.課程設計上不夠完善。語文作為一項最基本的教學科目,在許多考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小學階段對相關的語文知識要打好基礎,要在教學中將教學重點放在語文知識的實用性上。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的設計問題上,通常是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針對教科書的文章類教學,一部分是單獨與書本外的寫作教學。在對第一部分的課程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讓學生們學習文章的大體意思、對語言文字進行鑒賞、理解修辭手法在文章中如何運用等方面的知識。而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也就是對寫作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是讓學生們摘抄好詞好句以及語言優(yōu)美的語句,然后進行背誦,最終在寫作時將這些積累的句子運用到作文中,或是背下部分文章的經典段落后匹配到作文中進行應用,形成了一種模板式寫作。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導致學生們在寫作和學習過程中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創(chuàng)作能力,還讓學生們失去了在學習和寫作過程中對自身能力和人格的完善過程。
3.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傳統(tǒng)化?;谛抡n改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主、客體的明確分離教學。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而教師要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予以一定的引導和輔助作用,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對整個學習進程進行把控、組織的作用。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以人為本”為教學理念,全方面綜合性的對學生們的學習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為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具有強烈文化氣息的學習環(huán)境。
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是另外一番情況。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與新課改的要求恰恰相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承擔主體的責任,只是一味的將所謂的知識點傳輸給學生,而學生此時變?yōu)橐粋€客體,在學習時只能一味的被動接受老師生硬模式下傳遞的知識點,這種教學情況不僅讓學生失去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還讓整體上語文教學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受到了影響。
三.促進傳統(tǒng)文化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措施
1.在教材的基礎上不斷衍生性引入傳統(tǒng)文化。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所運用的教材,其內容都是非常具有邏輯性和科學性的,其內容和文章的選取都是由多年編制教學教材的專家、學者經過不斷的研究和探討最終編制而成的。教材中所涉及的文章內容不僅有現代化內容更是均勻的嵌入了傳統(tǒng)歷史性文章,最重要的是所涉及到的文章對學生而言有著重要的素質培養(yǎng)意義,值得學生們不斷的學習和揣摩?;诖私處煂虒W內容的設計上,不僅只能傳輸給學生們關于修辭、寫作手法這些比較生硬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根據文章內容不斷影響學生的人文精神,要將這種精神不斷的融入到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的氛圍和環(huán)境中不斷感受人文精神帶給自身的影響,最終讓學生在價值觀的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上得到提升。
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習《草船借箭》一文時,可以借助其原著的一系列背景說明本篇文章要傳達給讀者的意義與道理。草船借箭是出自于《三國演義》中在赤壁之戰(zhàn)中的一個故事,主要寫了周瑜故意提出“十天造十萬支箭”,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馬上就識別出來這是條害人之計。后來在魯肅的幫助之下,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慮、懷疑的性格,最終用通過草船誘敵借到十萬多支箭。教師在對此篇文章進行講解時,一定先要闡述文章、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就如上文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基于赤壁之戰(zhàn)的背景下發(fā)生的,通過背景說明后再引入課文的具體內容即草船借箭整個故事的發(fā)生、經過以及結尾進行講解。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要在講解中注意本篇文章的教學重點也就是通過歷史背景下對故事進行傳遞,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故事中的任務處在當時故事下所體現出的人物性格特征,就比如曹操多疑的性格、諸葛亮足智多謀的性格,都能夠在故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除此之外,還要整體性的對整個故事進行一個把控,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想要傳遞給讀者的道理便是運用足夠的智慧和謀略,借用他人的物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標或期望。以上述例子的方式來對學生們進行引導學習,不僅能增加學生們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度,還能夠通過文章的意義和延展性文化知識來促進學生們對自身人生價值觀和思維觀念的培養(yǎng)。
2.提升教師在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教學素養(yǎng)。亙古不變,教師的責任即傳道授業(yè)解惑,因此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汲取更多一部分都是來自教師的傳授?;诖?,教師在教授學生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對自身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進行不斷的加強,在教授課程之外進行不斷的知識汲取和充實,只有當教師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得到了保證,才能夠以身作則的將更多更好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傳遞給學生們。檢驗一個教師是否優(yōu)秀的標準,不應僅局限于其所授課程的專業(yè)能力,應將眼光放到專業(yè)之外。在自己專業(yè)領域之外還能具備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審美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質,才不失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之外還能不斷吸收知識補充自己,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做好學生們學習的標桿,才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獨特風格與魅力。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更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程度。教師通過自身的素養(yǎng)和人格魅力帶動學生、影響學生,讓學生們在學習的同時也不斷具有相同的品質與魅力。
基于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素質,不斷累積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文化積累,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教學和課程改革的進程。相應的語文教師對教學中的方式運用也要多加以注重,達到讓學生們感受傳統(tǒng)文化洗禮的同時還能夠體會到學習樂趣的目標,最終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學生們自身品格的養(yǎng)成,綜合性的提升學生們的各項能力。
參考文獻
[1]蔣改紅.淺析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新通信,2018,20(04):206.
[2]何福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方法[J].教育現代化,2017,4(46):204-205.
[3]孟慶良.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契合[J].現代交際,2016(19):200.
[4]蔡任午.讓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熠熠生輝[J].教育教學論壇,2016(17):253-254.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新塬鎮(zhèn)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