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的中學語文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現(xiàn)代教育需求。在此背景下,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教育理念,在名著導讀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其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本文主要圍繞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策略
初中語文教育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而語文教師作為閱讀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需要在教學中帶領學生感受課文的意境美和精神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其閱讀能力。
一、在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中的準備策略
教學目標在教師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當中起著助推的作用。在實施名著導讀教學時,教師若想實現(xiàn)“以文化人”“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首先需要把“導”作為目標導向,切實做好教學準備這一重要工作?!皩А敝饕尚Ч麑蚝退刭|導向這兩大部分組成。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實行名著導讀教學前,首先要把教學效果放在主要地位,以保障準備工作的有效進行。具體來講,教師需要詳細地探究教材內容和教學大綱,抓住名著導讀當中的重點教學內容,并依據(jù)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總目標,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教學目標,使學生層層遞進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為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打下堅實基礎。以《朝花夕拾》這一課程為例,根據(jù)課文內容來設計相應的閱讀目標,具體措施如下。
首先,關于閱讀整體目標的設計。在閱讀《朝花夕拾》這一課程內容時,學生能夠從中了解到魯迅先生的成長歷程,體會作者的所思所想,加深自己對名著導讀的理解,甚至還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使學生從閱讀的被動狀態(tài)轉為自主閱讀,提高其閱讀能力。其次,關于閱讀具體目標的設計。①在實行名著導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留出大量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使學生初步了解文本故事,感受魯迅先生的寫作風格,在閱讀當中不斷積累語言表達和運用的經驗。②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對于文中提及的人物或故事情節(jié),學生需要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③在完成文本閱讀后,學生可以采用書面表達的形式將讀后感記錄下來,以此更好地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不斷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再次,以實踐導向為根本出發(fā)點,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所使用的閱讀模式會影響到閱讀效果,還會影響到閱讀質量的提高。在名著導讀教學準備這一環(huán)節(jié)當中,教師在選擇教學措施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這也是由于名著導讀內容過長,與短篇課文存在差異的地方;第二,在閱讀教學當中引入綜合性教學法,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可以根據(jù)導讀內容適當?shù)匾肭榫辰虒W法、體驗式教學法等。以《傅雷家書》這一名著為例,可以采用多媒體視頻進行文本導入,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使用自學或互學的方式進行閱讀,更好地感受家書中作者的所思所想,最終使學生能夠達到讀寫同步的效果,鼓勵他們向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寫信。
二、初中名著導讀課堂中的具體教學策略
(一)采用多種教學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學科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起著關鍵性作用,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眾多電子產品興起,以及多種娛樂項目干擾的背景下,閱讀卻成了一件枯燥而又乏味的事情,對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初中生來說更是如此。經研究表明,閱讀興趣的養(yǎng)成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效果起著推動作用,此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保障其閱讀效果。
首先,教師在上課時需要向學生介紹文學作品的作者,激發(fā)其對名著的閱讀興趣。如在進行《簡·愛》這一名著導讀閱讀時,教師向學生介紹這個作品的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從她的小說中可以強烈感受到地女權意識,包括《簡·愛》也寫出了女性對平等和自由的期望,這種類型的作品也是英國文學中從未出現(xiàn)的,準確來說,夏洛蒂·勃朗特是首個以女性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的作家。此外,她主要把自己的生活當作小說構造的藍本,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以及抒情色彩,這些獨特的寫作風格充分抓住了讀者眼球。經過一番介紹后,學生會慢慢提起對這部作品的閱讀興趣。
其次,教師可以歸納出作者的經典語錄,讓學生進行有效閱讀,以激發(fā)其閱讀積極性。如在進行《艾青詩選》導讀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讀出艾青的經典詩句: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你的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教師在讀這些句子時不僅要靈活運用朗誦技巧,把文本中語句的情感表達出來,還需要結合自身經歷使自己內心的情感更好地流露出來,以激發(fā)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
再次,在名著導讀教學中引入圖片展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背景和民族文化之間的差距也隨之拉大,文本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具有較大的差異,學生很容易對名著導讀失去閱讀興趣,在短時間內很難提起鉆研學習的心勁兒。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以在名著導讀教學中引入圖片展示,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進行《香菱學詩》這一名著導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出相應圖片,讓學生認真觀看圖片中的內容,并開拓自己的思維將圖片中的內容描述出來,引導學生感受文本當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層層遞進滲入到《紅樓夢》的閱讀和學習當中。
最后,在名著導讀教學中引入成語俗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語故事和俗語歸為一種類型的內容,大多學生都比較喜歡聽這類故事。此時,教師可以巧妙地將其引入教學當中,調動學生對名著的閱讀積極性。如教師在上課時引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并問道:“同學們,你們認識徐庶這個人嗎?由哪個故事形成了這個俗語?”當學生露出疑惑的表情時,教師再詳細地向學生講述關于這一俗語的故事,并告訴學生這個故事來自于《三國演義》,在這個名著當中還有更多的小故事,再向學生提出幾個俗語,讓學生利用課下空閑時間去閱讀名著,找出俗語相對應的故事,讓學生在下節(jié)語文名著導讀課上用自己語言講出相應故事。
(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文本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初中生正處于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時期,在閱讀理解上較為薄弱,很難理解名著導讀中的深層意義。此時,涂鴉式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xiàn)階段學生的需求,教師需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閱讀名著。例如,在進行《水滸傳》閱讀教學時,首先,《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蘊藏著深厚的內涵,能夠將人物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來,且惟妙惟肖,串畫出一個個既平常又精彩的小故事。在學生閱讀名著時,教師若沒有進行適當?shù)囊龑?,讓他們自由閱讀,學生很可能會把名著當成小說去閱讀。對待不同的名著作品,教師可以采用以下的閱讀步驟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去學習。第一步,先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寫書經歷,再大致地閱讀文本內容,對文本中的人物能夠有相應的感知。第二步,學生需要閱讀選文內容,在名著中找出相應的選文去閱讀。第三步,學生要認真細致地閱讀文本內容,在對文章的結構框架有了大致了解后,再去閱讀名著當中精彩的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還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三)注重作者歷史背景的講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分析當前語文教材名著導讀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經典名著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都有體現(xiàn),文體文風各具特點,且每本名著導讀都會附上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履歷。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名著文體與現(xiàn)代白話文差距較大,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脫離作者的寫作背景、生平履歷,很難真正地分析文章內涵,不能體會作者的寫作心境,進而導致閱讀質量下降。因此,在實際的名著導讀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閱讀前著重對作者信息、寫作背景進行剖析,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降低閱讀難度。例如,在進行《鋼鐵是怎樣練成的》導讀時,主人公在故事中所發(fā)生的經歷,學生若在閱讀前沒有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年代,那么在閱讀時就會產生諸多疑惑。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以向學生簡單地介紹“十月革命”的內容,以便其能夠更好地進行閱讀,加強對文本的理解,使他們在今后閱讀時能先了解文本寫作背景,為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教師需要努力提高自身專業(yè)技能,認真做好教育工作,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以學生為主找出其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以便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龔建芳.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的教學策略和模式研究[J].學周刊,2020(36):73-74.
[2]許勇才.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92-293.
[3]靳秀明.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