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丹 周莉
摘 要:唯美主義代表人物奧斯卡·王爾德尊崇“藝術(shù)至上”的美學(xué)觀點,致力于追求完美而純粹的藝術(shù)、愛情和人生。本文以《自私的巨人》為例本,從詞匯、句法、篇章以及本篇童話的深厚意蘊角度進行文體學(xué)分析,展現(xiàn)王爾德的唯美主義風(fēng)格以及對至善至美的崇高向往。
關(guān)鍵詞:《自私的巨人》; 文體分析; 唯美主義
中圖分類號:I1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5-144-002
1.奧斯卡·王爾德的唯美主義與《自私的巨人》
王爾德是19世紀下半葉美學(xué)運動先驅(qū),也是英國文學(xué)史上著名的唯美主義作家。在就讀牛津大學(xué)的1874至1878年間,教授約翰·羅斯金的唯美思想使王爾德深受啟發(fā)。1877年,他跟隨馬格飛教授周游意大利和希臘,宗教氣息與璀璨文明的碰撞,更使王爾德對唯美主義情有獨鐘。后來,王爾德因愛入獄,不被世人理解的他對現(xiàn)實生活失望透頂,這迫使他只能從藝術(shù)作品中尋找慰藉。因此,他宣稱藝術(shù)只為藝術(shù)而生,唯美的生活是由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通讀王爾德的童話,唯美主義和希臘情結(jié)滲透其中,人與人、人與自然平等無階級的烏托邦是最終理想。作為唯美主義的倡導(dǎo)者,他追求著極致的美,這讓他筆下的主人公在奇幻瑰麗的自然之美的環(huán)境描寫中尤為生動。主人公所遭受的苦難是王爾德對人性以及生存家園的質(zhì)疑,是對心靈清凈領(lǐng)地的召喚,幫助席下的觀眾從凄美故事中回歸人內(nèi)心的世界的構(gòu)建。
《自私的巨人》是王爾德童話集《快樂王子及其他故事》中最濃縮的一篇,剛問世就受到了當(dāng)時文壇高度評價,稱之為“完美之作”。故事情節(jié)簡單清晰:自私的巨人去朋友食人鬼家拜訪了七年之久,回來后孩子們卻在屬于自己的樂園里玩得不亦樂乎,一怒之下趕走了所有的孩子,還立下了“禁止入內(nèi)”的警示牌。自此,孩子失去了樂園,巨人的花園也長期被冰雪覆蓋。失去了孩子的花園儼如一個死城。當(dāng)巨人偶然看見春天為偷偷進來的孩子降臨時,他開始思考自己的行為。通過幫助一個最小無助的孩子爬上樹枝,巨人的心門打開,徹底悔悟了自己的自私行徑:縱使他有很多的花,但孩子才是最美的花。最后巨人蛻變?yōu)橐粋€真正具有真善美之心的人,隨著耶穌進入天堂。
2.《自私的巨人》的文體學(xué)分析
文體學(xué)是介于語言學(xué)、美學(xué)、心理學(xué)等學(xué)科之間的學(xué)科,以現(xiàn)代語言學(xué)方法來研究文章中文本體裁。文學(xué)文體學(xué)將研究焦點集中于小說、戲劇、詩歌、散文等文學(xué)語篇,從語音特征、詞匯選擇、句法結(jié)構(gòu)、修辭手法、敘事角度等方面進行多層次的描述、闡釋、評價,旨在揭示文學(xué)作品中蘊含的主題意義和美學(xué)價值。[1]本文將從《自私的巨人》中多方面的文體學(xué)分析為方法,展示王爾德極致的唯美主義。
2.1詞匯特征
2.1.1簡短的口語化詞匯。在詞匯層面,王爾德考慮到兒童的認知能力,多使用簡單易懂的口語化詞匯,避免使用深奧的抽象名詞。在意象選擇方面,多使用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為對象,便于兒童的理解與想象。童話的魅力在于,孩子們可以在自己閱讀童話的過程中,通過理解與想象,完成人生初步內(nèi)心的自我建設(shè)。
大部分形容詞例如“beautiful” flowers, “l(fā)ovely” music, “l(fā)ittle” companion,大部分動詞如“sit”, “sing”, “cry”,“fly”等都是一些最常見的低級的口語化詞匯,有助于降低孩子閱讀難度。
以文章開頭為例,王爾德表現(xiàn)花園的美麗時,只用了簡短的幾句話,便使讀者浮想翩翩。
例1:It was a large lovely garden, with soft grass. Here and there over the grass stood beautiful flowers like stars, and there were twelve peach-trees that in the spring time broken out in to delicate blossoms of pink and pearl, and in the autumn bore rich fruit.[2]
這幅景象跨越季節(jié):鳥語動聽,繁花星點的暖春和碩果累累的金秋。下文也精彩地描繪了到了冬天,花園里白雪皚皚,北風(fēng)呼嘯的場景。王爾德用詞簡單但花園里的景象卻躍然紙上。相比世人為描寫景色時絞盡腦汁地堆砌華麗辭藻,王爾德通過純粹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為讀者展現(xiàn)出超凡脫俗的唯美花園。
2.1.2色彩的描述性詞匯。唯美主義者追求感官上的愉悅,王爾德在《自私的巨人》中多運用一些表示色彩的描述性詞匯,使得整篇童話都洋溢著浪漫絢麗的氛圍,為讀者提供極致唯美的體驗。
例2:The Snow covered up the grass with her great withe cloak, and the Frost painted all the trees silver.[2]
例3:In the farthest corner of the garden was a tree quite covered with lovely white blossoms. Its branches were all golden, and silver fruit hung down from them, and underneath it stood the little boy he had loved.[2]
例2描寫的是巨人趕走所有的孩子后,花園里長期的冰雪場景。 “white” 和 “silver” 展現(xiàn)出一幅天寒地凍、冰雪銀白的場景。而例3中的 “white”, “silver”,和 “golden” ,即金枝銀果和樹上綴滿的小白花則描繪了耶穌形象的小男孩圣潔無罪的形象以及他出現(xiàn)時光芒萬丈的救贖場景。這些高度形象化,高度藝術(shù)感的華麗色彩的使用是王爾德高超的語言表達藝術(shù),還給孩子色彩斑斕的兒童世界的同時,也為讀者帶來“主動”而非“刻意”的想象。
2.2修辭手法的運用
日本兒童學(xué)家蘆谷重常在《世界童話研究》中稱王爾德:“他的童話可說是用福樓拜的筆法寫安徒生的想象之作,其空想之奔放,其描寫之精致,其文章之流麗是舉世無匹,拱趴便是把近代英文學(xué)任何作品來比較也不稍遜色的一大藝術(shù)品?!盵3]王爾德的獨特的唯美主義寫作離不開爐火純青的修辭手法
2.2.1擬人。擬人是把非人的事物人格化,將專屬于人的動作,情感和個性注入非人事物中,突出表現(xiàn)事物某種特征,同時也能寄予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5:The only person who were pleased were the Snow and Frost.[2]
例6:The birds did not care to sing in it as there were no children, and the trees forget to blossom.[2]
在《自私的巨人》中,作者使用擬人手法非常頻繁,這也是童話的一大標志。在失去孩子的花園里,只有冬雪皚皚、北風(fēng)肆虐的場景。王爾德在描寫這些冰雪時說它們是最高興的,而鳥兒則無心唱歌,樹木忘記綻放笑顏。對于喜愛的事物,王爾德把鳥兒和樹木寫得無辜可人,使人倍感惋惜與同情;表現(xiàn)憎恨的事物,王爾德把寒風(fēng)冰雪寫得狂暴無情,喚醒人們強烈的憎惡感。這善惡分明的寫法,突出了王爾德唯美主義主張:憐愛弱小,批判惡霸。他的唯美思想超越了世俗和功利,鋒芒直指上層階級的剝削欺壓的罪惡行徑。
2.2.2比喻。由于語言的局限性,作者有時很難表達出自己的準確意思,這時可以借助比喻的修辭手法用具體熟悉的事物描寫抽象生疏的事物。
明喻:He (the Hail) was dressed in gray, and his breath was like ice.[2]
暗喻:“I have many beautiful flowers,” he said; “but the children are the most beautiful flowers of all.” [2]
例7:隱喻 For on the palms of the childs hands were the prints of two nails, and the prints of two nails were on the little feet.[2]
這里的小男孩雙手雙腳的釘子暗喻耶穌受刑時的苦難,耶穌為了拯救全人類甘愿犧牲自己。王爾德童話中比喻的運用打破了有生命事物與無生命事物之間的隔膜,追求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性,調(diào)動人的回憶與聯(lián)想,使人眼前一亮,回味無窮。
2.2.3對比。對比的修辭手法是將兩個具有明顯不同特點的事物進行對照,目的是突出反差,給人強烈的沖擊感以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例8:“My own garden is my own garden,” said the Giant; “anyone can understand that, and I will allow nobody to play in it but myself.” So he built a high wall all around it, and put up a notice-board.[2]
例9:“It is your garden now, little children,” said the Giant, and he took a great axe and knocked down the wall; “I have many beautiful flowers,” he said; “but the children are the most beautiful flowers of all.”[2]
例8和例9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巨人從討厭孩子筑起高墻,到砍倒高墻并贊美孩子是最美的花朵。巨人前后的態(tài)度對比反映出他由自私到博愛的華麗轉(zhuǎn)變,強調(diào)了巨人已經(jīng)具備了真善美的屬性。巨人的轉(zhuǎn)變體現(xiàn)了王爾德藝術(shù)高于生活、藝術(shù)的真善美可以拯救現(xiàn)世的惡的唯美思想。
2.3篇章特征
“形式是生命的奧秘,從崇拜形式入手,藝術(shù)中就沒有秘密不向你顯露?!盵4]“他認為,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作是從形式到思想、激情,再到生活的過程。”[4]細讀《自私的巨人》,王爾德也采取了傳統(tǒng)童話的“三段式”的敘事手法。全文共分為三部分:巨人離家訪友期間孩子的快樂生活;巨人返家趕走孩子陷入長期冬季折磨;巨人悔悟開放花園靈魂得以進入天堂。第二、三部分是全篇的重點,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高潮。
巨人離家→孩子玩?!簼M花園,生機盎然
巨人回來→趕走孩子→花園春逝,冰天雪地
巨人悔悟→與孩同樂→春回花園,重現(xiàn)生機
王爾德的敘事技巧使整篇文章跌宕起伏,在感動讀者的同時也給予充分的教育啟示,寓教于樂?!叭问健钡奈捏w形式與王爾德唯美主義寫作手法融為一體,清新唯美的赤子之心躍然紙上。
3.結(jié)語
王爾德“藝術(shù)高于生活”的唯美主義觀點并不主張為藝術(shù)逃避生活,而是鑒于現(xiàn)實的虛偽道德,提倡通過對美的闡釋為現(xiàn)實生活提供參照的范本,引領(lǐng)和創(chuàng)造美?!蹲运降木奕恕分型鯛柕逻\用了詩性美麗的語言和其獨特的唯美主義寫作手法刻畫了一個美得到伸張,惡得到救贖的故事,賦予作品深遠的教育意義,也寄予了王爾德對真善美無限的向往和對現(xiàn)實丑惡社會的批判。本文對《自私的巨人》進行文本解讀,旨在探索王爾德筆下的唯美世界,感受深厚的唯美主義文學(xué)意蘊和品鑒崇高的唯美主義美學(xué)價值。
參考文獻:
[1]宋瑤.泣血夜鶯鑄就凄美玫瑰——《夜鶯與玫瑰》的文體解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18,No.160,54-56
[2]Oscar Wilde, http://www.literaturepage.com/read/the-happy-prince-18.html
[3]蘆谷重常.世界童話研究[M]上海:上海華通書局,1930
[4]馬新國.西方文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90.291
[5]徐海華.中西方文學(xué)語境下的王爾德童話[C]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