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毅 張秀榮
(本溪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本溪 117000)
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精神壓力逐漸增加,導致心臟疾病的患病率不斷攀升。微創(chuàng)手術是當前臨床心胸外科救治各種心臟疾病的重要方法,具有疼痛輕、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等特點。然而出于對自身病情的不了解以及對手術預后的擔憂,仍有相當一部分的患者會產生較重的心理精神負擔,嚴重影響手術的順利實施與預后恢復[1-2]。因此,針對心胸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需重視加強護理干預,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疏導其負性心理狀態(tài)。本研究旨在探討教育護理模式在心胸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的患者均有手術指征,基線資料完整,年齡在18~80歲,且在《研究知情同意材料》上簽署姓名;排除伴其他系統(tǒng)重癥、惡性腫瘤、溝通或聽力障礙等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50例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最小34歲,最大79歲,平均(63.86±5.79)歲;初中及以下學歷19例,高中及以上學歷31例。觀察組50例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最小36歲,最大78歲,平均(64.17±6.03)歲;初中及以下學歷20例,高中及以上學歷30例。兩組的性別、學歷等一般資料經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指導,即按照心胸外科標準做好圍手術期準備工作,為患者介紹住院環(huán)境,給予簡單的心理疏導和知識宣講,并對癥處理并發(fā)癥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干預,具體包括:①普及疾病知識。通過制作PPT、口頭宣教以及發(fā)放宣傳冊等方式,為患者科普心胸外科疾病的基礎知識,包括疾病發(fā)生原因、臨床表現(xiàn)、診療流程與標準、可能產生的并發(fā)癥等,加深患者對自身病情的了解,避免其產生過度擔憂、緊張的心理。②強調微創(chuàng)手術優(yōu)勢。為患者系統(tǒng)講述微創(chuàng)心胸外科手術的相關知識,包括手術發(fā)展歷史、國內應用現(xiàn)狀、手術療效及預后特點,重點強調手術的優(yōu)勢以及本院的醫(yī)療水平,同時例舉成功案例,增強患者的治愈信念。③飲食指導。指導患者規(guī)范飲食,合理攝取營養(yǎng),每日攝取的食物應以易消化、低鹽(<2 g/d)、低脂(每日攝入脂肪不得超過50 g、禁止食用蛋黃或者肥肉)為主,以改善機體營養(yǎng)狀況,促進術后恢復。④術后宣教。提前告知患者經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后所需要的恢復時間,以免由于恢復緩慢而加重患者的精神與心理負擔,并為患者詳細介紹自控鎮(zhèn)痛泵的使用方法,囑患者嚴格按照醫(yī)囑定時定量用藥,以加快術后恢復。
1.3 評估項目 ①健康知識掌握度:利用我科編制的知識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疾病知識、用藥知識、手術知識、飲食結構、并發(fā)癥觀察等項目,總分0~100分,完全掌握為90分以上,基本掌握為70~89分,未掌握為69分以下。②護理滿意度:采用我科編制的護理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從服務態(tài)度(30分)、護理業(yè)務能力(30分)、宣教內容及技巧(40分)3個方面進行評估,評分≥80分為很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很滿意例數(shù)+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③生活質量:通過生活質量核心問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QLQ-C30)[3]評定,設有精神狀態(tài)、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4個維度(共30個條目),各項目評分量化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越顯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度比較 觀察組健康知識完全掌握者28例(56.00%),基本掌握者18例(36.00%),未掌握者4例(8.00%),健康知識掌握度為92.00%;對照組依次為15例(30.00%)、23例(46.00%)和12例(24.00%),健康知識掌握度為76.00%。觀察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75,P<0.05)。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很滿意者35例(70.00%),基本滿意者13例(26.00%),不滿意者2例(4.00%),總滿意度為96.00%;對照組很滿意者21例(42.00%),基本滿意者19例(38.0%),不滿意者10例(20.00%),總滿意度為80.00%。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976,P<0.05)。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精神狀態(tài)、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心胸外科手術屬于風險系數(shù)較高的一類手術。近些年,受益于現(xiàn)代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基于微創(chuàng)理念實施的心胸外科手術風險明顯降低,然而仍可能由于各種原因,如患者對自身病情缺乏了解、對手術診療方案抗拒、不積極配合醫(yī)護干預等而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使患者術后恢復延緩、生活質量下降[4-5]。心胸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質量在一定程度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關[6-8]。因此,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是護理方案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常規(guī)護理僅能夠基本滿足手術需要,對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升程度不盡如人意[9-10]。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度、護理總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健康教育護理是對傳統(tǒng)宣教模式的改進,以患者為中心,充分利用醫(yī)院現(xiàn)有的資源,從多個角度對患者進行引導和教育,最終達到優(yōu)化手術效果、促進患者康復等作用[11-14]。本研究開展的健康教育護理模式中,普及疾病知識的目的在于引導患者正視自身病情,糾正錯誤認知;強調微創(chuàng)手術優(yōu)勢既可以讓患者加深對心胸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的了解,又可從心理上幫助其樹立治愈的信念,緩解其對手術預后的擔憂心理;飲食指導能夠督促患者規(guī)范飲食,改善機體營養(yǎng)狀況,加速恢復;而術后宣教則保障了宣教工作的連續(xù)性,能夠加強患者的術后自我管理行為,進一步加速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將健康教育護理模式應用于心胸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的護理中能夠進一步獲得患者對科室護理工作的認可,提升其滿意度,同時也有助于患者更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自身病情與手術流程,提高術后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