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楊
(遼源市中心醫(yī)院麻醉科,吉林 遼源 136200)
社會及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為醫(yī)療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全新的契機,醫(yī)療科技也在此背景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近年來,微創(chuàng)手術的應用力度大幅提升。在年齡不斷增長的同時,泌尿外科疾病的發(fā)生比例大大提升,而年齡較高的患者對麻醉藥物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要想優(yōu)化手術效果,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必須縮短麻醉誘導時間,確保術中各系統(tǒng)的循環(huán)高度維持平穩(wěn)的狀態(tài)[2]。當前,臨床上多用瑞芬太尼與芬太尼對患者進行術前麻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對比瑞芬太尼與芬太尼在泌尿外科腔鏡手術麻醉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隨機數字表法將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接受泌尿外科手術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每組75例。研究組中有20例女性患者,55例男性患者;年齡為55~80歲,平均年齡為(67.65±2.93)歲;30例腎臟疾病,45例前列腺疾病。對照組中有28例女性患者,47例男性患者;年齡為56~79歲,平均年齡為(64.37±4.91)歲;25例腎臟疾病,40例前列腺疾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經過相關檢查與前列腺疾病及腎病標準相符。經詢問并診斷,所有患者未患有精神類疾病,不會對麻醉藥物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另外,排除患有嚴重高血壓及肺功能障礙的患者。兩組患者在參與試驗前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的標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需要接受術前麻醉,且使用的麻醉藥物并不相同。對照組患者術前接受芬太尼藥物麻醉。在實際麻醉過程中,先為患者佩戴純氧面罩,將氧流量調至規(guī)定范圍,隨后將0.04 mg/kg米達唑侖及2.5 μg/kg芬太尼注射至患者的靜脈內。在注射完成后,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如動脈血壓及心率。事先制訂應急措施,以便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后及時救治[3]。待患者的意識完全消失并感覺不到疼痛后,再次為患者注射順式苯磺酸阿曲庫銨,具體使用量視患者的情況而定。在完成給藥后,立即開展氣管插管,并將其與通氣機械連通,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后即由專業(yè)醫(yī)師完成泌尿外科腔鏡手術。研究組患者術前接受瑞芬太尼麻醉,以靜脈注射的方式對患者進行麻醉,用量為1.5 μg/kg,在手術過程中需密切檢測患者的麻醉藥物濃度,以免麻醉程度不達標,影響手術效果。在麻醉完成后,觀察患者的動脈血壓及心率等指標。
1.3 觀察指標 詳細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麻醉誘導時間、手術時間及患者術后清醒所用時間等。在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躁動及認知功能障礙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麻醉誘導時間、手術時間和患者清醒所用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對比()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近年來,腎病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前列腺類、泌尿外科類疾病的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4]。如今,社會及經濟的發(fā)展速度不斷提升,醫(yī)療行業(yè)也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在此背景下,人們希望通過手術的方式治愈泌尿外科類疾病的愿望愈加強烈。相對于青壯年而言,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明顯下降,血液循環(huán)也無法維持原有的速度,這直接影響了機體對藥物的耐受能力,老年患者的耐受能力明顯較差。手術是否可以順利完成,不僅取決于醫(yī)師的專業(yè)素質及態(tài)度,還與手術前的麻醉有直接的關系[5]。麻醉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及預后效果。不合理的藥物選擇或者藥物用量不科學都是導致患者出現嚴重低血壓的直接因素,致使患者的麻醉誘導時間大幅延長[6]。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麻醉誘導時間、手術時間和患者清醒所用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瑞芬太尼是降低藥物損傷患者組織可能性的重要舉措,也可改善患者麻醉誘導時間過長的問題。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及物質水平都得到了較大的滿足,轉而開始追求其他方面的享受,對醫(yī)療水平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社會各界不斷提高對手術時間的重視,并集中于麻醉藥物用量及麻醉藥物使用方面。麻醉程度過輕會導致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感受到疼痛,加之無法有效的控制記憶力,使得患者的心理負擔加重,平均動脈壓發(fā)生的變化也會降低手術成功的概率[7]。麻醉程度過深也會給患者帶來不良影響,如過度昏迷或損傷患者的組織及神經系統(tǒng)等。從臨床角度來說,醫(yī)護人員經常利用腦電雙頻指數(bispeetral index,BIS)監(jiān)測的方式了解麻醉深度。已有研究表明,在所有接受泌尿外科腔鏡手術的患者中,老年患者的麻醉誘導過程明顯減少,切皮過程中血流變化大幅縮減[8]。這可說明,在控制患者麻醉深度的過程中,BIS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具備較高的臨床價值。
不同患者的體質不同,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持續(xù)時間也不同,個別患者持續(xù)時間較長,甚至高達數月。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和記憶力下降等都屬于患者發(fā)生術后認知功能障礙,還有可能出現精神錯亂或者性格改變等問題,給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瑞芬太尼在縮短患者蘇醒時間方面的效果明顯高于芬太尼,故瑞芬太尼可緩解手術麻醉給患者器官造成的損傷。但瑞芬太尼的使用會導致血流動力學及心率發(fā)生顯著的改變[9]。在臨床實際應用過程中,應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配合使用鎮(zhèn)靜類藥物來緩解患者血流波動過大的問題,確保手術效果。芬太尼主要依靠患者的肝臟代謝功能起到麻醉作用,但老年患者的肝功能明顯不如青壯年,代謝時間并不固定,時常發(fā)生延長,如果反復對患者注射過量的芬太尼,則有可能發(fā)生藥物蓄積的問題,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呼吸,還會使患者失去意識,導致患者的蘇醒時間延長。而瑞芬太尼可有效改善上述弊端,因其代謝不需要經過肝臟,可有效避免藥物在機體內蓄積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瑞芬太尼具有半衰期短的特征,因此患者在蘇醒過后可能會再次出現疼痛,此時醫(yī)護人員應結合患者的自身狀況,適當使用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類藥物,以免患者發(fā)生其他并發(fā)癥[10]。
綜上所述,在進行泌尿外科腔鏡手術之前應用瑞芬太尼進行術前麻醉,可有效節(jié)約手術時間,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概率,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