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心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33)
急性腦梗死的早期正確診斷對于治療效果及預后效果的改善極為重要。該疾病作為腦血流變化突出的疾病,對于腦血流變化的早期有效診斷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點。臨床首選經(jīng)顱彩色多普勒超聲(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CD)診斷急性腦梗死,其中不乏用于疾病分期與嚴重程度診斷的研究,但現(xiàn)存的研究結果差異十分突出[1-3]?;诖耍狙芯恐荚谔骄縏CD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疾病分期及嚴重程度的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收治的70名健康同齡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中包括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齡為42~73歲,平均年齡為(63.80±8.30)歲。觀察組中包括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齡為41~75歲,平均年齡為(63.90±7.80)歲;嚴重程度:輕型患者40例,重型患者30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與性別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年齡在20~75歲;患者和(或)家屬對研究知情及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腦出血者;腦部腫瘤者;神經(jīng)感染者;妊娠與哺乳者;再次腦梗死者;精神病史者;存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其他疾病者。
1.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進行TCD檢查,觀察組分別于急性期及恢復期各檢查1次,所有研究對象均于平臥位下接受檢查,探頭頻率為2.0 MHz,檢查部位為眶窗、顳窗及枕窗3個部位,對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Vm及RI值進行檢測,比較兩組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Vm及RI水平,同時比較觀察組不同分期(急性期及恢復期),并比較觀察組急性期與對照組的比較結果,同時比較急性期時不同嚴重程度(輕型及重型)者的檢測結果,并以Pearson相關性分析處理上述檢測指標與急性腦梗死患者分期及嚴重程度的關系。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Vm比較 觀察組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Vm均低于對照組,RI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Vm比較(cm/s,)
表1 兩組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Vm比較(cm/s,)
2.2 兩組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RI比較 觀察組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RI均高于對照組,RI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RI比較()
表2 兩組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RI比較()
2.3 Vm、PI與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分期及嚴重程度的關系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Vm與急性腦梗死患者分期及嚴重程度呈負相關(r=-0.818,-0.913,-0.789,-0.792,-0.773,-0.819,P<0.05),PI與之呈正相關(r=0.816,0.899,0.763,0.901,0.872,0.885,P<0.05)。
急性腦梗死是腦組織區(qū)域血液供應異常而導致的一類疾病,早期有效診斷是改善患者預后效果的重要基礎與前提,因此對于腦部血流狀態(tài)的變化是臨床研究的重點之一[4-5]。TCD作為檢測腦部血流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可直觀反映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血流情況,因此在腦梗死中的應用價值較高[6-7]。但關于TCD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分期及嚴重程度的檢測研究仍十分不足,且現(xiàn)存的研究差異較大,差異多集中在對疾病嚴重程度的檢測意義方面,且對于分期的細致作用也有待進一步探究[8-9]。
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Vm及RI水平顯著異于健康同齡者,且不同分期及嚴重程度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檢測結果差異顯著,Pearson相關性分析,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及后動脈Vm與急性腦梗死患者分期及嚴重程度呈負相關,PI與之呈正相關,進而肯定了TCD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檢測價值及對疾病分期、嚴重程度的意義。分析原因為,早期患者的腦部缺血情況相對嚴重,導致相關的血流指標Vm低下及RI升高,隨著疾病的控制及血流的改善,Vm及RI檢測結果也隨之改善,而較為嚴重者的缺血情況也相對嚴重,因此表現(xiàn)為血流指標異常幅度相對更大[10],這為疾病的有效診斷及治療措施的制訂提供了參考。
綜上所述,TCD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分期及嚴重程度的診斷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