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星宇
【摘要】目的:探討對肝癌介入術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152例接受肝癌介入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原則將其分為兩組,分別命名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7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對比不同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惡心嘔吐程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肝癌介入術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術后胃腸道不適癥狀,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肝癌:介入治療;術后惡心嘔吐:個性化護理
介入治療是目前臨床針對中晚期肝癌姑息性療法的重要方案,但受介入術后藥物影響,患者可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遲發(fā)性的消化道不適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和康復,同時因腹壓升高可加重肝區(qū)疼痛,加重患者痛苦。為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減輕痛苦,本研究將個性化護理應用于肝癌介入術患者中,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52例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排序后根據(jù)奇偶數(shù)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76例。觀察組,男43例,女33例,年齡49~72歲,平均年齡(55.13±6.13)歲。對照組,男50例,女26例,年齡50~73歲,平均年齡(56.30±5.81)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未見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性肝癌介入術治療。治療期間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包括病情觀察、對癥護理等。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包括:①環(huán)境護理:保持病房內溫濕度適宜,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空氣清新無異味,減少人員走動,夜間降低器械工作音量,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康復環(huán)境。②心理護理: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其性格、家庭、職業(yè)等情況,并據(jù)此為不同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向,引導患者傾訴內心想法與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掌握其心理動態(tài),盡可能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困難,滿足合理需求,個性化地給予患者心理安撫,并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③飲食護理,介入術前后常規(guī)禁飲食6h,術后6h給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肉湯、鮮榨果汁、魚湯等,后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加強營養(yǎng),補充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增強機體免疫力和組織自我修復能力,提升對惡心、嘔吐等癥狀的耐受力。囑咐患者不可共同進食冷熱食物,避免刺激胃腸道引發(fā)嘔吐,進食后適當活動,不可立即躺下,預防胃食管返流。
1.3觀察指標
(1)護理后對兩組惡心、嘔吐發(fā)生程度進行評估:①惡心,0分:無癥狀;1分:有輕微惡心,但對日常生活與進食無明顯影響;2分:有明顯惡心,影響日常生活與進食;3分:重度惡心,需臥床休息;②嘔吐,0分:無嘔吐;1分:一日內嘔吐1~2次;2分:1日內嘔吐3~5次;3分:1日內嘔吐5次以上。(2)護理滿意程度:以自制簡明護理滿意程度量表為工具對兩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問卷總分10分,<6分為不滿意,6~8分為較滿意,9~10分為非常滿意。記錄兩組總滿意度。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惡心、嘔吐程度
護理前,兩組惡心、嘔吐程度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惡心嘔吐程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惡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是肝癌介入術后常見的不良反應,目前認為與化療藥物對植物神經(jīng)系、延髓化學感受器的刺激相關,此外,造影劑逆流進入胃腸道血管,可引發(fā)胃腸道功能紊亂,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等癥狀。介入術可給患者帶來強烈應激反應,表現(xiàn)為疼痛、惡心、嘔吐等生理應激以及焦慮、恐懼、緊張等心理應激。
為減輕患者應激反應,本研究將針對性護理應用于患者的圍術期護理中,通過心理干預、飲食干預、環(huán)境干預等手段,從生理、心理和環(huán)境等多維度改善患者癥狀,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干預觀察組惡心及嘔吐程度較對照組輕,滿意度較對照組高,提示對肝癌介入術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確能改善患者胃腸道不適反應,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