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晉利萍 徐超穎 袁晶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3)
如何體現(xiàn)國家一流本科育人特色,如何把學生按高質量發(fā)展要求培養(yǎng)?應用型本科智慧一體化育人模式,為本科發(fā)展提升給供了一種全新的培養(yǎng)視角,打破傳統(tǒng)陳舊的育人模式,建立智慧、高效的新模式,使應用型本科與時俱進,高質量發(fā)展。
(一)概念。國外發(fā)達國家一體化育人概念較早,如德國“雙元制”模式,加拿大、俄羅斯為代表的CBE、MES 模式等。Helmet Putz.(2015)認為,CBE以培養(yǎng)崗位需要的綜合能力為出發(fā)點,以掌握某項職業(yè)能力為目標,以企業(yè)需要為核心的一種育人模式[1]。國內(nèi)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實一體化[2];教學研一體化[3];產(chǎn)學研一體化[4]等,都沒有涉及到學生參加比賽和智慧融入育人等,所以智慧一體化育人不僅包括教學做,還應該包括“研”和“賽”。
本文認為,智慧一體化育人的概念是,通過AI、VR、AR 等智慧技術融合以“教、學、做、研、賽”等五個教學流程方面;通過5G 在線虛擬與VR 實時交互以教學副院長、教學主任、系主任、任課老師(理論課)、班主任、學業(yè)導師、實驗老師(實驗課)、校外導師、實訓指導老師等全員參與,學生“課前、課后”,“線上、線下”的學習,對課程設置與結構、理論與實訓課時比例、校內(nèi)實訓與校外實訓設置等方面的新要求的智慧一體化育人體系。
(二)內(nèi)涵。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智慧一體化育人應當與先進的AI、VR、AR等智慧技術融合,使教學管理工作更加適應社會發(fā)展,促進教學新一輪的專業(yè)發(fā)展與改革。(2)智慧一體化育人能減輕教師壓力,通過新技術實現(xiàn)5G 在線虛擬與VR 實時交互,極大提高了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也為學生“課前、課后”,“線上、線下”的學習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同時,結合線上功能,引入校外的老師指導,促進專業(yè)老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3)智慧一體化育人需要更新教材和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更多的讓學生通過智慧系統(tǒng)在線參與,提出建議,完善和豐富課程設置,更加切合學生學習。對學校教學管理和課堂環(huán)境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促進學校變得更優(yōu)更有競爭力。(4)智慧一體化育人以學生為主的課堂,進行線上線下和互動,極大的尊重了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避免了學生學習時的抵觸心理,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5)智慧一體化育人要能提高校外實訓的效率,校內(nèi)學習能夠使學生快速有效的得到實踐反饋,也避免了學校設備不足,陳舊等問題;校外的指導老師可以便利地使用智慧一體化系統(tǒng),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實訓。
(一)思路。智慧一體化育人體系是由使用和參與主體、教學過程、課程體系等幾個方面構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從主體方面:第一,管理方面:包括教學副院長、教學主任、系主任;第二,實施層面:包括專業(yè)老師(理論課)、班主任、學業(yè)導師、實驗老師(實驗課)、校外導師、實訓老師;第三:落實層面:包括學生班干部、學生等。從使用者和參與建設者等主體方面構建。第四,從客體方面,以“教、學、做、研、賽”等五個教學流程方面,構建應用型本科智慧一體化育人的模式。對五個方面,按主體各層次(包括管理層面、實施層面和落實層面)提出具體的建設標準和操作要求。要使得課程體系適合應用型本科智慧一體化育人模式,對課程設置與結構、理論與實訓課時比例、校內(nèi)與校外實訓等方面新要求,建設智慧一體化育人體系的課程新標準,按“教、學、做、研、賽”五個方面落實。
(二)框架。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信息傳遞是:單向的、指令性的、各干各的、反饋困難的、強制性的。信息傳遞是多向的、綜合性的、互相考慮的、反饋的、指導性的。智慧一體化育人模式結構圖1 所示:
實施智慧一體化育人,第一,管理方面要提出融合型的指令;第二,實施層面主要是專業(yè)老師;第三:落實層面包括學生班干部、學生。實施過程要提出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要求和操作標準。實施與智慧一體化育人相適應的課程體系,符合智慧一體化育人的課程設置、課時比例、課程結構等方面,達到智慧一體化高質量育人的目的。
應注意以下幾個關鍵問題:一是模式框架體系,對于教師和學生等使用者來說,要使用手機或電腦智慧一體化育人系統(tǒng);二是課程要設置統(tǒng)一的標準,不能各自為政;三是各個流程、關鍵環(huán)節(jié)要融會貫通,便于操作。
從“教、學、做、研、賽”等五個方面構建,是應用型本科智慧一體化育人的特色;從把智慧教育融入本科一體化育人模式,是本模式的創(chuàng)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