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勇
摘 要:小麥作為重要的農作物,與人們的生活過密不可分。既能對人們的生活進行改善,還能使農民的收入增加,對我國的糧食供應提供保障。若是國家對農業(yè)發(fā)展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有相對滯后的小麥種植技術,就會導致小麥產量降低,無法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如今,世界上正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危機,由此更加凸顯了小麥的作用?;诖耍疚膹囊韵聨讉€方面,簡單闡述了小麥高產和病蟲害防治工作。
關鍵詞:病蟲害;小麥;高產栽培;防治
隨著人們逐漸提高的生活水平,也逐漸增加了對小麥質量和產量的需求,很多地區(qū)都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但是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有很多制約因素,尤其是病蟲害問題比較普遍,會對小麥的健康生長帶來嚴重影響,也不能真正保障小麥的產量。所以,在不同的地區(qū)種植小麥,應該對當?shù)貙π←溣绊懙母鞣N因素綜合考慮。為了使小麥產量提高,還要選擇合適的種植技術。為了使病蟲害的發(fā)生率有效降低,還應將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做好。通過構建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小麥的健康成長,從而增加經濟效益。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分析了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要點,希望能為更好的開展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1.小麥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1.1 種植技術滯后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也帶動了農業(yè)技術水平的提高。而通過深入研究和開發(fā),小麥也有著日趨多樣化的品種,能夠對小麥種植技術的發(fā)展,發(fā)揮有效的推動作用。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一些農民的認知水平不高,在小麥種植和病蟲害防治中,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技術,使外界因素和病蟲害對小麥新品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此對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帶來影響。同時,農民自身具有偏低的文化水平,對小麥新品種和最新的小麥種植技術沒有充分掌握和了解。在實際生產中,所采用的種植技術和生產模式相對滯后,使小麥產量不能有效提升,由此阻礙了小麥的種植和發(fā)展。
1.2病蟲害危害嚴重
科技的發(fā)展,使農業(yè)科技化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在小麥實際種植中,由于氣候等條件因素,也會對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帶來影響。農民因為自身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沒有與當?shù)氐膶嶋H情況和小麥的特點相結合,合理選擇病蟲害防治技術。這樣不僅會使病蟲害嚴重威脅到小麥的生長,還會使防治效果降低,由此使小麥的經濟效益降低。
1.3濫用農藥
現(xiàn)階段,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濫用農藥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一些農戶噴灑的農藥具有極強的副作用。為了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很多農戶會將農藥的使用量過度增加。這樣不僅會影響到小麥的產量和質量,還會使小麥成為“毒小麥”,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威脅,同時還會使農戶的經濟損失巨大
2.小麥高產栽培
2.1選用優(yōu)良的小麥品種
在小麥栽培過程中,科學選擇品種,會直接影響小麥今后的生長和發(fā)育情況。所以,栽培人員要與當?shù)氐臍夂驐l件和土壤條件相結合,對小麥品種進行適當?shù)倪x擇。同時,還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實際栽培的過程中,應保障小麥品種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蟲害能力極強。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對小麥品種進行擇優(yōu)選擇,以達到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在挑選完小麥的種子之后,下一步要進行晾曬。將種子用藥劑拌種和藥劑浸泡的方式進行處理,由此將種子的抗病性最大化的發(fā)揮出來,以保障小麥的健康生長。
2.2注重耕作地的品質
由于不同的小麥品種對栽培環(huán)境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要結合生長的實際需求和小麥品種情況,對土地的具體地址進行合理規(guī)劃。同時,在實際栽培之前,調查工作要科學與充分,要系統(tǒng)和全面的測評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性質,還要有效預測周遭的氣候環(huán)境。因為小麥主要是采用輪作倒茬的種植方式。在秋季往往有適宜的溫度,所以地塊選擇要有充足的養(yǎng)分和深厚的土層,并對適合的耕地工具進行選擇。要注意對土地的優(yōu)化,避免多次播種在同一塊土地。要使小麥種植后有充足的營養(yǎng),這樣才能對小麥的產量和質感帶來保障,提高種植者的經濟效益。
2.3合理添加肥料
小麥種植前后都可以進行適當?shù)厥┓?,肥料能使小麥的生長速度加快,所以施肥是小麥種植的一項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農業(yè)技術人員應指導用戶,通過分析小麥生長情況,對科學的施肥方案進行制定。施用原則應當包括具體的施用時間、使用間隔和使用量,要與肥料的具體特性相結合,對施肥的合理性提供保障。同時,還要綜合判斷當?shù)氐臍夂驐l件和小麥品種,對于肥料品種進行科學的選擇,要遵循一定的比例,合理搭配有機化肥和氮磷鉀,使肥料對環(huán)境帶來的影響最大化的降低。只有對肥料特點和施肥原則正確了解,進行正確的施肥,有效地提升土壤肥力,才能保障小麥的增產增收,提高小麥產量。另外,還要不斷強化各種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手段,以此促進小麥種植產量的不斷提高。例如,在改善土壤肥力時,應將肥料的施用盡量增加。如果小麥濕害問題比較嚴重,則對一些有機肥,包括豬糞、草木灰和人糞尿進行增施,由此促進小麥病蟲害抵抗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充分保障小麥的健康生長。
2.4清理雜草
為了保障小麥的健康成長,應實施科學有效的麥田管理,以真正降低小麥病蟲害的發(fā)生率。加強麥田管理的關鍵,就是改善小麥的生長環(huán)境。通過實施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使病蟲害帶來的損失最大化的降低。麥苗的數(shù)量上和小麥的預估產量有一定的比率,在小麥生長進入抽穗期的時候,應及時清除附近的播娘蒿、節(jié)節(jié)麥等雜草。除草分為人工除草和藥物除草,人工除草能對土壤進行疏松。藥物除草因為容易有殘留,毒性會對人類健康帶來危害,因此盡量減少藥物使用。
如果沒有將雜草完全清除,則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拔出雜草,然后在進行銷毀。同時,還要全程監(jiān)測小麥的生長過程。通過搜集有關病蟲害的信息,使工作人員能深入分析和掌握小麥病蟲害的實際情況,并據(jù)此對最佳的防治方案進行制定,以有效防治病蟲害。只有將病蟲防治工作有針對性的推進,才能真正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使其帶來的負面硬性最大程度的降低。
3.防治小麥病蟲害的有效途徑
3.1生物防治技術
目前,綠色防控技術在農業(yè)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其中,生物防治技術能達到最小的污染和最明顯的效果。長期的實踐證實,采用生物防治措施,能將對小麥的傷害降到最低。作為一種新型的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是在小麥培育技術基礎上構建的,其核心為生物控制。在保護環(huán)境的同時,還能平衡與穩(wěn)定地區(qū)生態(tài)。同時,作為一種綜合防治技術,小麥病蟲害的無生物防治有效融合了物理機械防治、生物防治和,是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新型防治手段。該手段主要以生物控制為核心,從而在保護環(huán)境的同時亦能維護地區(qū)的生態(tài)穩(wěn)定與平衡。主要就是從“綠色植保”角度出發(fā),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積極探索和思考農業(yè)領域中的具體農作物的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并體現(xiàn)出綠色低碳環(huán)保的特性。在從整體上開展科學化管理農作物的基礎上,應考慮到防治措施的綜合性,旨在全面提升農業(yè)生產效率,構建良好的綠色環(huán)保農業(yè)環(huán)境,盡可能抑制化學農藥對于農業(yè)物生長發(fā)育的不利影響,避免所造成的的一系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在具體的小麥生長實踐環(huán)節(jié)中,針對存在著病蟲害問題,一定要從保障健康生長的角度考慮,全面構建正確的綠色防控措施,并提出有針對性的防治方案。從綠色防控技術的角度出發(fā),明確落實綠色防控技術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措施,進而為小麥產量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奠定基礎。
3.2 物理防控技術
在小麥種植過程中使用物理防控技術時,應重點防治病蟲害的高發(fā)期,避免由于人員意識問題,而未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通常發(fā)生病蟲害問題的時間段是在小麥的抽穗期到小麥的灌漿期,在這個階段所采取的防治手段,是選擇葉面肥、殺蟲劑噴灑等方式,這樣才能對小麥的健康生長提供保障。同時,農戶還要認真觀察小麥病蟲害的實際情況,通過準確判斷和分析,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農戶還應該對小麥生長的病蟲特點提前了解,結合病蟲的生理特點,對適合的物理方式進行選擇。充分利用到蚜蟲和白粉虱等個體較小的害蟲對黃色具有趨性的特點,可以選擇合適的涂上茹液的黃色粘蟲板,在合理位置進行懸掛處理,能有效實現(xiàn)蚜蟲和白粉虱的誘殺要求。另外,從相應的粘蟲板的數(shù)量情況,應予以及時更換,保障誘殺效果。要在指定的范圍一次性滅殺害蟲。盡管使用物理防控技術不會影響到自然環(huán)境,但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將大量的人力資源投入。比如,將具有喜光性的害蟲等使用殺蟲燈消滅。
3.3化學防治技術
主要是控制病蟲害以防泛濫,通過分析病蟲害的狀況分析,噴灑相應的農藥將蟲源殺死。應對癥使用農藥和殺蟲劑,以真正實現(xiàn)病蟲害防控的效果。為了避免污染到周圍的環(huán)境,還應減少使用化學藥劑。首先,要抓好季節(jié)性病蟲害防治工作。在開展季節(jié)性病蟲害治理工作過程中,主要則是有針對性地開展幼苗發(fā)芽期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主要涉及到相應的病害蟲繁殖鏈相關,考慮到這個階段的蟲害較為旺盛,在推動蟲害防治工作的過程中,則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其次,在小麥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還要有效運用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通過新型植保設備和植保無人機的利用,使小麥病蟲害防治更加專業(yè)化和高效化。通過真正落實一噴三防措施,能有效預防病蟲害的防治。另外,通過運用無人機等現(xiàn)代化設備,可將資源浪費減少,使用藥物帶來的殘留和污染最大化的降低,以更好的發(fā)展小麥種植業(yè)。
結語:在我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小麥種植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提升廣大農民經濟利益的同時,能對人民群眾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保障。為了能夠切實滿足人們對小麥高產的需求,在實際的小麥種植和生產過程中應該要選擇合適的田間進行小麥種植和管理,合理選擇和搭配生物防治、物理防控和化學防治技術,做好田間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和田間管理工作,及時防控病蟲害對小麥生長的影響,以有效地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另外,應做好種植戶的思想工作。通過實施定期培訓和日常宣傳工作,使種植戶的防治意識進一步提高,能對小麥病蟲害防治難點和重要性充分認知。通過不斷學習各種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手段,以此促進小麥種植產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孫明濤.優(yōu)質小麥高產栽培及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研究[J].農業(yè)與技術,2019,(23).92-93,126
[2].北疆干旱灌溉區(qū)小麥滴灌高產高效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J].中國科技成果,2019,(13).80
[3]范力更.小麥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草害防治措施[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8,(6).162.
[4]李廣勤,李偉華,田偉,等.商丘市小麥超高產栽培倒伏防御與補救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7,(6).253-255.
[5]劉文明,徐海峰,李華.淺談小麥植保技術在小麥高產栽培中的應用[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7,(11).115
[6]李偉,楊兆生,劉旭,等.高產大穗抗病小麥新品種中育1211的選育與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7,(7).270-272.
[7]陳春月,張雪珂,趙雪圓.小麥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鄉(xiāng)村科技.2021,(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