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zhèn)夏堡小學 謝燕燕
數學思維能力是指人們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進行觀察、比較、猜想、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操作等一系列思考的能力。一切社會活動都是從思維能力開始的,小學生學習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維能力。因此,努力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一線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在動手操作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是“自主探究,動手操作”。要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以人為本的動手操作理念的實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讓學生不僅能夠興致盎然地進行自主操作、積極探究,還能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并運用數學語言來描述自己操作的過程,概述操作的結果。讓學生能夠在操作過程中學習,在操作過程中創(chuàng)新,在操作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比如,在一年級“比較多少”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左邊盤子里有7 塊糖,右邊盤子里有5 塊糖,問從左邊盤子里拿幾塊糖到右邊盤子里,可以讓兩個盤子里的糖一樣多?剛開始讓學生思考的時候,有部分學生受到數字7 和5 的影響,認為7 比5 多2,所以應該拿2 塊。這個時候可以讓學生動手試一試,拿2 塊到右邊的盤子里,再數一數。學生發(fā)現這種方法不行,拿2 塊之后,變成右邊的盤子里比左邊的盤子里多了2 塊。這個時候學生就容易想到,應該拿1 塊到右邊的盤子里,兩個盤子里的糖才會一樣多,試一試,再數一數,確實這樣拿兩個盤子里都是6 塊糖。
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拓展了探索的空間,獲得了感悟,在感悟中有所發(fā)現,在發(fā)現中提高了思維能力。
二、借助幾何直觀,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更簡便快捷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單、形象,有助于厘清題目思路。幾何直觀是一種通過數形結合的思想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借助幾何直觀,把幾何直觀作為一種實踐經驗,成為一種思維自覺,并逐步內化成為一種思維經驗,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在變式訓練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所謂“變式訓練”是指教師有意變換題目中的問題或題目中的條件,改變不同的問題形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變式訓練可以引導學生多維度、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為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間隔排列”中,有這樣一道題目:20 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鄰兩只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一共有多少個蘑菇?這種題目即“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的情況,蘑菇的個數=兔子的個數-1。因此,20-1=19 就是蘑菇的個數。再看這樣一道題:如果把圓與正方形一個隔一個地排成一行,圓有10 個,正方形最少有幾個?最多呢?這類題目比上面一類題目要復雜一些,但知識點是一樣的,目的是讓學生把前面學習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廣闊性,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類題目分三種情況考慮:(1)兩端都是圓,則正方形的個數=圓的個數-1=10-1=9(個)。(2)兩端都是正方形,則正方形的個數=圓的個數+1=10+1=11(個)。(3)一端是圓,一端是正方形,則正方形的個數=圓的個數=10(個)。
借助這樣的變式訓練,既能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還能促進學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有效地預防了思維定式,培養(yǎng)和刺激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長期努力探索的目標,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改進,才能讓學生進一步掌握解題的思路與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讓他們的思維之花盡情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