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瑋
清華園車站豎匾
這座車站還見證了另一段重要的歷史。1949年春,面對即將奪取全國勝利的大好局面,1949年3月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決定中共中央由西柏坡遷往北平。毛澤東風趣地把進駐北平比喻為“進京趕考”,周恩來也表示,“我們應(yīng)當都能考試及格” 。
清華園車站橫匾細節(jié)
當時北平城內(nèi)仍有殘存的敵特進行破壞、暗殺活動,保護中央領(lǐng)導(dǎo)的安全成為重中之重??紤]到清華園火車站毗鄰清華大學(xué),位置相對偏僻,同時,清華大學(xué)的地下黨當時已成規(guī)模,黨組織對清華園火車站及其周邊情況比較熟悉,最終,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lǐng)導(dǎo)人在離開西柏坡抵達涿縣后改乘火車到達清華園火車站,再乘汽車至頤和園,隨后進駐香山雙清別墅。清華園火車站可說是黨中央“進京趕考”的第一站,無聲地見證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清華園車站橫匾細節(jié)
尋找這座老站著實讓我費力不少。之前我只知其大概的范圍,來到了五道口后,竟不知從何尋起。清華園火車站在20世紀60年代便退出鐵路客運系統(tǒng),加之五道口附近的高樓林立,筆直的馬路,熙攘的車流,幾乎讓我迷失在這里。路邊一位大媽提示,啟迪科技大廈馬路對面有幾棟老樓是鐵路職工家屬宿舍,讓我去那里打聽。
有了啟迪大廈這座標志性建筑,我沿著成府路往西走了約一刻鐘,就找到了清華園鐵路職工宿舍區(qū)。這里有幾棟低矮的六層老樓,走近樓群,我就隱隱看到一塊石制豎匾,直覺告訴我這里就是!驚喜和高興的心情頓時一掃我尋訪途中的勞頓。
這是一座灰色的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正面入口原有的三孔外券門廊僅剩下兩個,中間券門上方的墻上鑲嵌著一塊“清華園車站”匾額,它是詹天佑題寫的。南面轉(zhuǎn)角處的清水墻上也有一塊題有“清華園車站”的豎匾。
百年前,這里是一個火車“大站”。它集合了候車室、售票處、貴賓室和貨運倉庫等各種功能,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輕撫這斑駁滄桑的老墻,我感覺時間并未將往事帶走,歷史的一幕幕仿若就在眼前……
火車站附近,還有四棟居民樓。一位老住戶張大爺告訴我,1960年代,清華園火車站結(jié)束了客運職能后,這片區(qū)域就成了鐵路部門的宿舍區(qū),清華園火車站被改造成鐵路職工宿舍。1980年代,鐵路宿舍區(qū)又增蓋了職工宿舍樓。因為地方有限,所以在建樓時,不得不把清華園火車站北面的兩間站房拆除,火車站原有的格局就此失去。
.清華園車站外觀
說到這兒,張大爺不由得嘆了口氣:“以前住房緊張,清華園火車站一直被當作普通民房來對待,后來,這座百年老站還一度成了危房?!?p>
車站上方詹天佑題寫的匾額
隨著文物保護意識的增強,老站及周邊開始得到整治。僅2017年,就有39處周邊違建被拆除。老站也被納入不可移動文物名單,開始修繕和保護。中關(guān)村街道不僅向海淀區(qū)文委文物科進行了大量求證工作,還與清華大學(xué)建筑系共同研究,以最大限度恢復(fù)站房的原貌。未來,清華園車站將以文創(chuàng)園的形式出現(xiàn)在人們生活中,承擔小型歷史博物館的功能。
尋訪結(jié)束時,天色已晚,夕陽毫不吝嗇地將余暉灑落在清華園火車站。遠遠看去,很美。
責任編輯:曹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