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4月初,約旦發(fā)生了一場王室“風(fēng)波”。據(jù)多家媒體報道,4月3日,約旦親王哈姆扎·本·侯賽因經(jīng)由律師向英國廣播公司發(fā)送其錄制的視頻,稱自己被“軟禁”。當(dāng)天,約旦武裝部隊發(fā)表聲明,否認有關(guān)逮捕哈姆扎的傳聞,但表示其被要求停止針對國家安全和穩(wěn)定的活動。武裝部隊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優(yōu)素?!ず翁嵩诼暶髦姓f,此舉是在約旦安全機構(gòu)全面聯(lián)合調(diào)查行動下進行的。在此行動下,約旦王室成員哈桑·本·扎伊德和曾擔(dān)任財政、計劃大臣的巴西姆·阿瓦達拉等人已被逮捕。4日,約旦副首相兼外交與僑務(wù)大臣薩法迪通報說,日前挫敗一起親王哈姆扎等人參與、與境外勢力相勾連的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7日發(fā)表公開信宣布,煽動活動已被平息。
哈姆扎現(xiàn)年41歲,為約旦已故國王侯賽因和他的第四個妻子努爾王后之子,也是現(xiàn)任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同父異母的弟弟。阿卜杜拉二世1999年2月任命哈姆扎為王儲,2004年11月宣布廢黜其王儲職位。
如今,這場風(fēng)波已平息,但背后其實隱藏著約旦王室由來已久的紛爭。
1998年底的一天,以色列《新消息報》發(fā)布了一條爆炸性新聞,宣稱正在美國梅奧醫(yī)院治療淋巴癌的約旦國王侯賽因生命垂危。法新社耶路撒冷記者站請求該社約旦記者站站長蘭達·哈比普同意轉(zhuǎn)發(fā)這條消息,蘭達決定先向約旦王室核實。作為侯賽因國王多年的好友,蘭達指望約旦政府或王室能給出否定的答案,然而結(jié)果卻讓她大惑不解。她花了四個小時與攝政王——哈桑親王的辦公室聯(lián)系,卻沒得到任何答復(fù);她與約旦總理見了面,總理強烈否認了這一消息,但當(dāng)她問及政府為何不發(fā)布否認聲明時,總理卻一臉尷尬,答不出話來;最后約旦外交部告訴蘭達,“有指示不予評論”。
由于當(dāng)時約旦的主政者是王位指定繼承人、侯賽因國王的弟弟哈桑親王,蘭達只做了一個簡單的推理便得出了結(jié)論:哈桑親王不許約旦政府否認侯賽因國王病危的消息。她進一步認為哈桑親王的做法是在為自己登基鋪路。
第二天,蘭達意外地接到了侯賽因國王的越洋電話。國王說了三句話:“謝謝你所做的一切;我知道你總是靠得住的;跟著你的本能走?!碧m達或許沒有意識到,這三句話拉開了約旦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王室變局序幕。
“謝謝你所做的一切”表明,侯賽因國王雖然遠隔萬里,卻在第一時間了解到了這件不起眼的事情,仍然掌控著局面?!拔抑滥憧偸强康米〉摹币馕吨@件事對國王的傷害不小。“跟著你的本能走”的潛臺詞是“不要聽那位攝政王的”。
然而,這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哈桑親王于1965年被指定為王儲。他忠心耿耿,政績出色;與國王關(guān)系密切,在政界和民眾中也有牢固的權(quán)力基礎(chǔ),因此一直被外界看作是理所當(dāng)然的接班人。但另一方面,在侯賽因國王確診淋巴癌之后,有關(guān)換儲的傳言也一直沸沸揚揚。
截至1998年,侯賽因國王在位46年,已經(jīng)幾次換儲,并始終在“兄終弟及”與“父死子繼”的兩難之間徘徊。他即位時還不滿17歲,按照慣例,他的大弟弟穆罕默德王子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1962年,他的大兒子阿卜杜拉二世出生,侯賽因便用他替換了穆罕默德,但他在王儲的位置上只待了三年。1965年,侯賽因再次換儲,指定二弟哈桑王子為王位繼承人。這次換儲并非偶然。
談及中東問題,人們通常形容以色列“強敵環(huán)伺”,實際上早年約旦王國的處境也不太好。哈希姆王朝自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傳人,老國王侯賽因·本—阿里原本統(tǒng)治著漢志地區(qū),是圣地麥加的守護人。他在英國人“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慫恿下揭竿而起,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英軍對奧斯曼帝國的作戰(zhàn)。戰(zhàn)后,他以“全阿拉伯之王”自居,幾個兒子則在各地稱王。然而這種輝煌并未持久,哈希姆王朝很快成為各地阿拉伯勢力的眾矢之的,加上幾位國王志大才疏,逢戰(zhàn)必敗,很快就失地千里。到1958年,哈希姆王朝只剩下約旦這塊小地方,外有沙特、敘利亞、伊拉克虎視眈眈,不是大兵壓境,就是派刺客入境;內(nèi)有被約旦兼并了土地的巴勒斯坦人心懷不滿,各種暗殺陰謀層出不窮。約旦王室只能靠著與英美的傳統(tǒng)盟友關(guān)系,以及與以色列的暗中往來,周旋于鷹嘴虎爪之間,在夾縫中求生存。
1965年,以阿拉法特為首的巴解組織在埃及和敘利亞的支持下在約旦境內(nèi)大舉擴張勢力,并以約旦河西岸為基地,不斷向以色列發(fā)起越界攻擊,給約旦招來了另一個強敵。剛剛在一系列暗殺陰謀中幸存下來的侯賽因國王深知這次來者不善,國家到了生死存亡之秋,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換儲便是其中之一。這次換儲有兩個目的:其一,阿卜杜拉年幼,萬一侯賽因國王被暗殺,這位太子難當(dāng)大任;其二,與“國中之國”的巴解組織纏斗,侯賽因國王需要一位既絕對信得過又堪當(dāng)大任的左膀右臂,而在這一點上沒有比哈桑親王更合適的人選了。哈桑親王果然沒辜負兄長的期望,在“六日戰(zhàn)爭”“黑九月事變”等一系列危亡關(guān)頭中立場堅定,為保住哈希姆王朝僅存的這點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后30多年,哈桑親王一直受到侯賽因國王的信任,兄弟倆保持著親密而默契的合作關(guān)系。但謠言風(fēng)波之后,侯賽因國王不顧重病之身,毅然回國親政。他聽從美國醫(yī)生的囑咐,在倫敦做了停留。其間,他先后會見了哈桑親王和阿卜杜拉王子。表面看,他與哈桑親王的會見是在一如既往的親密無間的氣氛中進行的。沒人知道在這次會談中兄弟倆究竟談了什么,但是在隨后與阿卜杜拉王子的會面中,侯賽因國王表現(xiàn)出一些不同尋常的言行。按照阿卜杜拉事后的回憶,侯賽因國王顯得“非常緊張”,而且說了一句在當(dāng)時令他感到費解的話:“我對這些人(某些家庭成員)非常不滿,等我回去,我們一起處理他們的問題?!?/p>
按照侯賽因國王第四個妻子努爾王后的記錄,在倫敦期間,侯賽因國王考慮的并非換儲,而是修改約旦憲法中的“長子繼承”條款(憲法規(guī)定長子繼承王位,如果另選,需議會批準),改由王室成員組成的委員會按品德并從有資格繼位的王子中進行挑選。這聽起來更像是試圖對哈桑之后的王位繼承問題做出安排,而不是針對哈桑本人。
1999年1月9日,侯賽因國王回到安曼。他與哈桑親王數(shù)次會面,兩人間的關(guān)系看起來一切如常。1月22日,兄弟倆在王宮會談,哈桑親王提及有關(guān)換儲的流言,侯賽因國王的回答是“不要搭理那些消息”“要繼續(xù)履行王儲的職責(zé)”。然而僅僅三天后,國王便發(fā)布諭旨,剝奪了哈桑親王的王儲地位,再次指定自己的長子阿卜杜拉繼位,此時距他離世僅剩下兩周時間。
沒有人知道侯賽因國王究竟何時以及為何決定換儲,因為他本人在公私場合都很少談及這一問題。有一種說法認為,他的第四個妻子、美籍阿拉伯裔的努爾王后及其兒子哈姆扎王子在這中間起了關(guān)鍵的作用。侯賽因國王晚年寵愛努爾王后,連帶寵愛兩人的兒子哈姆扎王子。國王在美國治病期間,努爾王后全程陪同、照料國王日常起居。
2021年4月11日,約旦王室成員在安曼齊聚一堂,紀念約旦建國100周年。王室“風(fēng)波”后,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和哈姆扎親王首次共同露面。
外界進一步的猜測是努爾王后的換儲努力背后有美國政府的背書。按照這種說法,克林頓政府當(dāng)時設(shè)法推進中東和平,把寶押在阿拉法特身上??紤]到哈桑親王因“黑九月事變”與巴勒斯坦人結(jié)下深仇大恨,美國政府希望下一位約旦國王的人選不會引起巴勒斯坦人太多反感,因此極力慫恿侯賽因國王立哈姆扎王子為王儲。而侯賽因國王則擔(dān)心哈姆扎過于年輕,會被哈桑親王推翻,因此原本打算通過修改憲法,讓哈姆扎成為哈桑的繼承人,但因為哈桑希望自己的兒子拉希德王子繼位,拒絕讓步,導(dǎo)致侯賽因國王不得已立自己的長子阿卜杜拉為王儲。這種做法的另一個原因是若修改繼承條款需要議會另行批準,彌留之際的國王已經(jīng)沒有太多時間了。
所有這些說法并非空穴來風(fēng),阿卜杜拉二世繼位后,不同尋常地指定了弟弟哈姆扎王子為王儲??紤]到約旦憲法的規(guī)定,以及他登基時自己的兒子已經(jīng)五歲的事實,立哈姆扎王子唯一可能的原因便是侯賽因國王的旨意。阿卜杜拉此時根基未穩(wěn),不敢違背父訓(xùn),不得已而為之。
然而“兄終弟及”與“父死子繼”的對撞魔咒并未終止。2004年,阿卜杜拉國王用一紙諭旨,廢黜了哈姆扎的王儲地位。廢儲的同時,阿卜杜拉自己的長子侯賽因王子毫無意外地成了新的王儲。2011年,“阿拉伯之春”波及約旦,哈姆扎王子被示威者“搬出”,成了反對現(xiàn)任國王的一面旗幟。4月初,約旦王室再生變故。雖然哈姆扎王子后來發(fā)表聲明,表示其忠于阿卜杜拉國王,但這場源自侯賽因國王時期的“宮斗”是否就此收尾,仍然難以預(yù)測。
自約旦第一代國王阿卜杜拉一世起,宮廷內(nèi)斗就沒有停止過。不過約旦宮斗的特點是斗而不破:失敗者能俯首稱臣,甘心效忠;而勝利者則能不計前嫌,分享榮華。雙方基本上保持了家族的親密關(guān)系,從未發(fā)生過任何暴力事件。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約旦“強敵環(huán)伺”的處境造成的。哈希姆王朝在現(xiàn)代史上命運多舛,屢遭不幸,導(dǎo)致家庭內(nèi)部的凝聚力大于宮斗造成的破壞力。能做到“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