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翠玲
有效的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還可以提高學習質(zhì)量。課前預習好了,學生就會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并根據(jù)自己的預習情況有目的地聽教師講課,這樣就能夠大大提高學習效益。
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這一課時,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只會死記公式、套用公式進行計算,并不太了解公式的來龍去脈。因此,我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預習,試著把圓進行剪拼,然后思考剪拼后的圖形和圓之間的關(guān)系,一步步推導出圓面積公式。
由于事先進行了預習,學生對《圓的面積》這節(jié)課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上課時就多了一份自信和回答問題的勇氣。觀察力、思考力強的學生通過預習已經(jīng)了解到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起來比較得心應手。即使是接受能力稍弱的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也勇于思考和發(fā)言。
提前預習,提高學習能力。預習一般指學生獨立地閱讀和思考。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學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用所學的舊知識去主動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自覺進行探索的過程。學生通過剪拼,明白了把圓可以分割成若干個小扇形,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這樣,本節(jié)課的難點就迎刃而解了。經(jīng)過自己探索出的知識,學生理解更透徹,應用起來更自如。
提前預習,節(jié)省時間。在學習《圓的面積》時,如果學生課前不預習,不提前做學具,那么在課堂上單單做學具,也要花費很多時間,這樣就會耽誤學習進程。提前預習,讓學生提前熟悉要學習的內(nèi)容,更能讓課堂學習時間得到充分利用,增加課堂容量。
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大開眼界,興奮不已。學生自己畫圓,通過8等分或16等分拼湊成一個近似平行四邊形,通過32等分拼湊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學生操作學具,在分割、拼湊、觀察、分析、比較的實踐過程中,感知轉(zhuǎn)化所得長方形的長、寬和圓周長、半徑的關(guān)系,再聯(lián)系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很容易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學生把剪拼過程和公式的推導過程在日記本上整理記錄下來,這樣比單純的操作又提升了一步。書寫數(shù)學日記,不僅清楚再現(xiàn)剪拼圓的過程,讓學生理清了公式推導過程的來龍去脈,更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歸納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學生如果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了解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就能在上課時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分配學習時間。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