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亞 童建民 董青
摘 ? 要: 筆者查閱國際奧委會的《遺產戰(zhàn)略方針》和其他奧林匹克文本,對奧運遺產的定義、分類和維度進行分析,進而解析遺產的功能,闡明遺產對于賽事舉辦城市的重要性,從奧運遺產的視角對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遺產進行展望。奧運遺產是指對主辦城市產生的正向收益,可以分為有形和無形遺產,被界定為社會發(fā)展、城市發(fā)展、體育發(fā)展等七個維度。奧運遺產是體育功能的延續(xù)。杭州亞運會的舉辦,可以在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公共體育設施、更適宜步行和騎車的場地、更成熟的智慧城市等方面,留下寶貴的亞運遺產。
關鍵詞: 亞運遺產 ? 杭州亞運會 ? 奧運遺產 ? 城市發(fā)展
近幾十年來,隨著奧運會、亞運會的發(fā)展,賽事規(guī)模和影響力呈現(xiàn)爆炸式增長。顯然,超大型賽事的舉辦給主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多方位的收益,但辦賽過程中和辦賽之后會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因此遺產問題不可避免地會激起學界和民眾的討論。
近年來,作為奧林匹克運動領導機構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持續(xù)關注遺產問題,2018年發(fā)布的《遺產戰(zhàn)略方針》(Legacy Strategic Approach)明確了對遺產的鼓勵、支持、監(jiān)測和促進手段。作為一份綱領性的文件,《方針》對奧運遺產設立了四個目標:一是要將遺產融入奧運會的全部周期內,二是對奧運遺產進行記錄和分析,三是鼓勵舉辦城市和奧組委進行奧運遺產慶典,四是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1],此后奧運舉辦國都需要將其作為遺產管理的準則。從內容來看,主要著眼于奧運遺產,但國際奧委會更深遠的目的是通過對奧運遺產采取積極的立場,影響其他管理國際體育賽事的組織。亞運會雖不屬于奧運會的范疇,但其作為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CA)管理之下的亞洲最大規(guī)模的綜合賽事,辦會目標和各項舉措歷來受到奧委會的深刻影響。因此,在奧組委大舉對奧運遺產進行規(guī)范的背景之下,2022年杭州亞運遺產應從何種角度進行解讀,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此,本文通過對奧運遺產概念的剖析,梳理遺產的定義、分類和維度,闡明重要性,從奧運遺產的視角對杭州亞運會遺產進行展望。
1.奧運遺產的定義、分類與維度
1.1奧運遺產的定義
奧運會自舉辦以來持續(xù)回應著各個時期的全球性挑戰(zhàn),從戰(zhàn)爭時期倡議世界和平到近年來促進性別平等、氣候變化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再一次面臨嚴重的不確定性,2020年東京奧運會已延期舉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在安特衛(wèi)普舉辦奧運會100年后,當我們面臨新的、不可預見的全球挑戰(zhàn)時,我們都應該努力延續(xù)奧運會留給我們的團結、和平和力量的遺產?!笨梢姡瑠W運遺產自100年前就已有了雛形。但“遺產”一詞首次出現(xiàn)在奧運文本要追溯到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會,二十一世紀以前未在官方文本中對其進行過具體的定義。隨著越來越多屆奧運會的舉辦,奧運遺產一度被認為包含負向的遺產,比如雅典奧運會預算超支嚴重,導致當年度的國家財政赤字,也影響賽后希臘經濟的持續(xù)增長等。不過,在遺產被引入《奧林匹克憲章》(Olympic Charter)[2](21-27)后,定義發(fā)生了幾次重要的演進。2008年,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Jacques Rogge)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稱遺產是“我們努力的持久成果”,2013年的《國際奧委會遺產手冊》(IOC Legacy Brochure)將遺產定義為“能夠顯著改變一個社會、形象和基礎設施的持久利益”。2015年9月的《奧林匹克遺產指南》(Olympic Games Guide on Olympic Legacy)[3](6)指出奧運遺產是一種“長期的,而不僅僅是實際影響的力量”,強調奧運會可以為主辦城市和地區(qū)帶來的有形和無形的利益;其后,國際奧委會主動將奧林匹克遺產的不同觀點整合到一個框架內,認為它是與眾多利益相關者公開對話的結果,即奧運遺產是一個兩種愿景相交融的產物,一種是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愿景即“通過體育運動建設一個更好的世界”的詮釋,另一種是舉辦城市提出的具體時空愿景的實現(xiàn)。2018年奧組委發(fā)布的《遺產戰(zhàn)略方針》(Legacy Strategic Approach)綜合了上述框架,直接將遺產定義為一種促進主辦城市和東道國的正向收益[1]。由此可見,目前國際奧委會對于奧運遺產的定義將其框定在正向效益之內,本文對于“遺產”亦采用的是此定義。
1.2奧運遺產的分類
根據(jù)遺產的形態(tài),可以分為有形遺產和無形遺產。有形遺產,有時也被稱為“硬”遺產,指容易被視覺捕捉到,也易于被公眾討論的東西,如新的體育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無形遺產,有時被稱為“軟”遺產,不容易被識別、定義或衡量,很少出現(xiàn)在公共談論中,但它可能與人們和社會的實際利益息息相關。無形遺產包括新的文化和非物質遺產資產、民眾態(tài)度或者行為的改變、工人的專業(yè)技能提升、不同國家的人們之間更好的理解及新型的社交網絡關系。
1.3遺產的7個維度
根據(jù)國際奧委會各類文本的統(tǒng)計,盡管奧運遺產的范圍因舉辦時間和地點而異,但依照舉辦城市的具體情況及不同奧運會產生的相同遺產,它們可以被限定在以下七個維度之內[1]。
1.3.1社會發(fā)展
這一維度的指向是多方位的,通常指的是一種不易觀察到的軟遺產。例如,將奧林匹克的價值觀和奧林匹克運動作為一種教育,增強對少數(shù)民族、殘疾人等群體的社會包容性,以及增強通過休閑運動和體力活動鍛煉而受益的大眾健康和福祉等。
比如索契冬奧會組委會在賽事舉辦前,對俄羅斯的學校進行一項普及奧林匹克運動和歷史的教育計劃[4],這一計劃特別設計了教學課程,授課人員不僅有學校教師,還將參與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志愿者、冬奧會大使和俄羅斯奧運會冠軍作為主講人納入其中,通過這些賽事相關者的講述,學生能夠更生動有趣地了解有關奧運會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孩子們形成對于奧林匹克的認識。截至索契冬奧會舉辦當年,這一計劃已在俄羅斯30個城市進行了10萬次以上的講授,惠及全境400萬人,有效推廣了奧林匹克的價值觀。
1.3.2城市發(fā)展
城市發(fā)展維度是較容易被大眾察覺的硬遺產,是民眾較為關注的大型基建項目,主要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交通和移動基礎設施發(fā)展,比如延伸的地鐵線路或火車系統(tǒng)、機場升級,對步行和騎車更友好的城市設施。二是城市基礎設施,如住房、水、衛(wèi)生、固體廢物處理、醫(yī)療保健和其他公共設施。三是城市服務和基礎設施,如通信技術、智慧城市電網、智慧建筑等。
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加速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奧運期間,北京大幅擴展了交通系統(tǒng),地鐵線路相繼修建或擴建,使路網規(guī)模從42公里增加到200公里。2014年索契冬奧會改善了該地區(qū)能源供應,建成了火電3座、熱電聯(lián)產1座、變電所19座,鋪設了一條長達174公里的Dzhubga-Sochi高壓天然氣管道,大大完善了當?shù)氐哪茉垂w系。
1.3.3環(huán)境發(fā)展
環(huán)境發(fā)展維度涵蓋了:空氣和水質的改善,向低碳技術和流程轉型,露天休閑區(qū)和綠地的增加,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恢復,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管理解決方案及民眾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環(huán)境意識的增強。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為解決空氣污染問題的催化劑,強化了人民的環(huán)境意識。奧運會期間采取的臨時措施使北京在比賽期間保持了最好的空氣質量,出現(xiàn)了被稱為“奧運藍”的湛藍天空,北京的日均空氣污染指數(shù)比此前8年的平均水平低36%。自2008年以來,環(huán)境遺產持續(xù)發(fā)揮作用,政府推出了重大舉措,以幫助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特別是2013年至2022年的《北京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這項大規(guī)模的計劃旨在清理、搬遷或關閉污染企業(yè);增加綠色能源生產;減少汽車廢氣的排放;在大片貧瘠的土地上重新造林。
1.3.4文化及創(chuàng)意發(fā)展
文化創(chuàng)意發(fā)展維度則指的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fā)展,民族文化的可見度的提高,新的設計、品牌和視覺識別的創(chuàng)立,以及城市或國家新的文化資產(標志性建筑、文化機構等)。
比如,1988年漢城奧運會閉幕30多年后,奧林匹克公園仍然是這個國家最引人注目、最持久的遺產之一,平均每天吸引1.4萬名游客[5]。同樣我國北京奧運會之后的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筑,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民眾前去觀摩。
1.3.5體育發(fā)展
體育發(fā)展維度主要包含通過大型賽事加強對運動員的支持,對新一代精英級運動員的篩選,有組織的基層運動俱樂部、體育系統(tǒng)的發(fā)展,冷門運動的普及,以及用于體育場館的翻新或升級等。
例如,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對日本的體育運動和基層俱樂部的發(fā)展產生了久遠的影響,截至2018年,新成立的日本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協(xié)會(JISA)已經在全國3.1萬家體育俱樂部幫助了65萬名青少年找到運動根據(jù)地[5]。中國的網球運動也在晏紫和鄭潔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雙比賽獲得獎牌后開始普及,成功推動此項運動在中國的投資,吸引了越來越多民眾的參與,目前估計已有1400萬網球運動員。
1.3.6人才和人際網絡的發(fā)展
這一維度是指通過賽事的舉辦,不同領域的新一代人才的涌現(xiàn)(技術、法律、建筑、項目管理、藝術等),各類人才專業(yè)技能的提升(體育管理、傳媒、旅游等),新的關系網絡的構建(志愿者、外交關系、賽事工作人員等)。
2004年雅典奧運會之后留下了寶貴的志愿遺產。在奧運會舉辦之前大約有16萬人申請成為志愿者,此前,希臘的常規(guī)志愿者人數(shù)約為3萬人。在奧運后,各種機構的志愿者活動保持了良好的運作,在全國定期開展志愿者活動。無獨有偶,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舉辦也促成俄羅斯建立了17個志愿者中心,冬奧會之后,這些志愿者中心則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幫助招募和委托大型活動的志愿者進行志愿活動,比如2018年的國際足聯(lián)世界杯。
1.3.7經濟價值和品牌資產發(fā)展
經濟價值和品牌資產發(fā)展維度指的是城市或者地區(qū)的全球形象和知名度的提高,旅游業(yè)和會展產業(yè)的發(fā)展,財政上的長期投資及受奧運會和奧林匹克運動影響的經濟部門的競爭力的提升等。
例如,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給這座城市和人民帶來了較為持久的國家品牌價值遺產。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戰(zhàn)敗,經濟隨之崩潰,東京奧運會成為一個轉折點,通過展示子彈頭列車、日本的衛(wèi)星廣播和超精確的計時設備等新技術,日本被外界定位為電子領域的全球領導者。2012年倫敦在賽后的五年里,為奧運公園周邊的六個行政區(qū)創(chuàng)造了約11萬個工作崗位。作為1932年、1984年和即將到來的2028年奧運會的東道主,如今洛杉磯仍然在享受悠久的奧運遺產。1984年奧運會仍然保持著歷史上最賺錢的記錄,盈余2.325億美元。
2.遺產的重要性——體育功能的延續(xù)
遺產作為體育賽事的一種特殊的賽后展現(xiàn)形式,實際上是體育功能的一種延續(xù)。近幾十年來歐盟和聯(lián)合國開始相繼承認體育在社會中的重要性[6](58-60),強調體育是發(fā)展與和平的“重要促進因素”。聯(lián)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進一步提到了體育在促進婦女和青年、個人和社區(qū)及對保健、教育和社會包容目標方面所作的日益明顯的貢獻,遺產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和通過賽事實現(xiàn)國家之間的和平對話,愿景更是與奧林匹克憲章的精神高度契合:《憲章》中提到目標是使體育為人類的和諧發(fā)展服務,以促進一個維護人類尊嚴的和平社會[2],“為人民和城市創(chuàng)造長期利益”的理念,與《遺產戰(zhàn)略方針》中提到的遺產“是一種促進主辦城市和東道國的正向收益”不謀而合。因此,遺產是通過體育賽事實現(xiàn)更美好世界這一愿景的持久載體,亦是體育功能的特殊展現(xiàn)形式。
回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戰(zhàn)爭造成大量人員死亡,經濟陷入癱瘓。在距離一戰(zhàn)停戰(zhàn)日僅僅兩年,國際奧委會選擇安特衛(wèi)普作為1920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當年的組織者克服了許多障礙,在那次奧運會上第一次宣讀了奧林匹克宣言、放飛了和平鴿,成功舉辦了一屆至今仍被公認為對體育、性別平等、團結與和平做出了持久貢獻的奧運會。一百年后的今天,當全世界都在抗擊毀滅性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時,象征著危機后團結和復蘇的1920年安特衛(wèi)普奧運會就像一把高高舉起的奧運火種,照亮身處黑暗隧道的人類。即使100年前的安特衛(wèi)普奧運會還未萌出“遺產”一詞,但它留給世人的何嘗不是體育功能的延續(xù)呢?
3.杭州亞運會遺產展望
2022年杭州亞運會開賽在即,亞組委的賽事準備工作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中。對于從未舉行過如此盛事的杭州,亞運會的舉辦又會給杭州帶來哪些寶貴的亞運遺產?基于奧運遺產概念、分類和它的七個維度,結合目前杭州的籌辦進度和計劃,主要從城市發(fā)展這一維度,也就是“硬”遺產的角度探討亞運會將為杭州留下的寶貴遺產。
城市發(fā)展為居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提供了保障,它的完善與否是衡量一座城市發(fā)展水平、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性和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標準。亞運會的舉辦,將提升杭州的交通基礎設施、大力改善公共體育設施、創(chuàng)造更適宜步行和騎車的場地、構建更成熟的智慧城市。
3.1加快提升交通基礎設施
杭州亞運會對城市的軌道交通具有明顯的加速功能。2018年國家發(fā)改委通過了對《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guī)劃(2017—2022年)》的規(guī)劃調整,旨在加強杭州的城市軌道交通與蕭山機場樞紐、杭州西站的銜接,提升公共交通體系對城市高質量發(fā)展及國際重大賽事的服務保障能力[7]。目前,杭州地鐵三期規(guī)劃的十條線路已全面開工建設,預計到2022年將全面建成。在三期規(guī)劃中,特批的杭州機場快線建成后,將橫貫杭州城市東西主軸,成為杭州東西向交通大動脈,更重要的是將杭州蕭山機場、杭州東站、杭州西站等重大交通樞紐進行串聯(lián),加快解決了杭州目前無機場軌道交通的難題。杭州地鐵四期工程已處于評審狀態(tài),城際鐵路和城市快速路正在加快建設,相較于亞運會之前的規(guī)劃,提前了10多年,建成之后將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形成綠色低碳出行的方式,緩解主城區(qū)的交通壓力。此外,亞運會亦對杭州的鐵路系統(tǒng)產生了更大的影響。在2020年公示的《杭州市綜合交通專項規(guī)劃(2021—2035年)(草案)》中提出在市內鐵路方面,將著力構建“五主多輔”的鐵路客運樞紐體系,形成以杭州東站、杭州西站、杭州站、杭州南站、錢塘站為主的鐵路體系,以進一步提升杭州的區(qū)域競爭力,引導中心空間結構發(fā)展。在對外區(qū)域交通方面,將形成長三角主要城市1小時互達,全國主要城市5小時互達的客運時效[8]。杭州亞運會的舉辦,將對杭州的機場帶來新的機遇,目前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正在擴建,擴建后預計能達到9000萬人次的容納承載量,在亞運會之后,蕭山機場將規(guī)劃提檔成為國際門戶樞紐,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慧物流樞紐[8]。在此背景下,杭州必將把握歷史機遇,大抓交通建設,給杭州的后亞運時代留下寶貴的遺產。
3.2大力改善公共體育設施
公共體育設施的充足完備是民眾運動休閑健身的基礎保證。然而,杭州市的體育設施在亞運會申辦前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用于舉辦大型賽事的大型體育場館設施陳舊、檔次規(guī)模偏低及建成年代較早,二是群眾體育設施配置單一,基本以老年人健身活動為主,缺乏足球、籃球、網球等適合年輕人的運動場地,三是街道和社區(qū)的同質化較高,人均用地不足國家標準。2016年發(fā)布的《杭州市體育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中指出杭州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與群眾需求還存在不少差距,特別是健身場地少、分布不均衡,品牌活動少、社會組織不健全,健身缺輔導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經常參加體育健身鍛煉的人數(shù)整體比例仍然偏低,有待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體育發(fā)展的氛圍[9]。
依據(jù)亞運會場館需要和杭州市體育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的精神,杭州已新建(建成)一批大型賽事場館,如杭州奧體中心、拱墅區(qū)運河亞運公園,余杭區(qū)體育中心、杭州錢塘新區(qū)輪滑館等以進一步優(yōu)化杭州市的體育設施區(qū)域布局。并且結合“節(jié)儉辦賽”的要求,充分利用現(xiàn)有和在建的場館資源作為亞運會的各項賽事舉辦場館,用以經濟地、可持續(xù)地滿足重大賽事的舉辦及日后場館的運營,如一些高校的場館:杭州師范大學倉前校區(qū)(7人制橄欖球、排球場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qū)體育館(籃球場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體育館(擊劍場館),浙江工業(yè)大學板球場競(板球場館)等。另外,根據(jù)2018年公示的《杭州市體育設施專項規(guī)劃》顯示,杭州將在亞運會之前構建“二心七副、一環(huán)八片、均衡網絡化”的格局,形成以主城區(qū)的黃龍體育中心及濱江區(qū)的奧體中心為雙核心的公共體育設施,其他幾個區(qū)組成的體育副中心,加之繞城綠帶和遠郊公園組成的休閑體育公園環(huán),逐步形成市民“15分鐘運動圈”和“5分鐘健身圈”,進一步推動解決全民健身場地少、分布不均等問題,縮小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與群眾健身需求之間的差距。
另外,《杭州市亞運城市行動計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健康城市打造行動,計劃每年組織健身活動1500場次以上,開展全民健身培訓服務1000場次以上;新改建并投入使用30個左右群眾性大型綜合健身場館;每個區(qū)、縣(市)建成1個以上亞運主題公園;實施“一個社區(qū)一個體育項目”計劃;逐步提高校園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比例[10],力爭將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落到實處。
3.3創(chuàng)造更適宜步行和騎車的場地
杭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亦是風景秀麗的旅游之都,城市中適合步行和騎車的場地是人們休閑健康出行的保障,也是展現(xiàn)杭州山水靈動和江南特色的極佳平臺。杭州提出實施“迎亞運·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專項行動,其中,將新建和提升改造健身綠道400公里,新建公共健身中心、健身廣場、健身公園15處。目前,在杭州繞城以內的主城區(qū),以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為“綠芯”、錢塘江與運河綠地為“綠帶”、河道沿線綠地為“綠脈”、各類公園綠地和廣場為“綠點”的城區(qū)綠道系統(tǒng)已經成網貫通,全域綠道總體密度達到1公里/平方公里,杭州市民出家門步行5分鐘,就可融入綠道網。此外,在新建的錢塘江大橋上,還將增加慢行騎車和人行道,以解決市民騎車出行難問題,鼓勵市民綠色休閑出行。
3.4構建更為成熟的智慧城市
浙江是最早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省份之一,杭州早在2017年即開啟了“城市大腦”建設計劃,城市的智慧化程度一直排在全國前列。目前,“城市數(shù)據(jù)大腦”交通治理的全域覆蓋,基本完成“城市數(shù)據(jù)大腦”在各行業(yè)系統(tǒng)建設,投入實際運行。杭州的辦會理念之一是“智能亞運”,可見對智慧辦賽的自信。在《綱要》中提出了數(shù)字治理賦能行動,這一行動亦是對智慧城市在亞運會舉辦過程中的深化,致力于拓展城市大腦應用場景,設立亞運會數(shù)字駕駛艙;面向全球征集黑科技技術,創(chuàng)造智能亞運“亮點”;到2022年,全市建成5G基站不少于3萬個;開拓5G,4K/8K高清直播領域應用;規(guī)范和推廣基于“健康碼”及衍生應用的基層數(shù)字化治理新載體[10]。在2022年亞運會比賽中,5G技術將與人工智能、區(qū)塊鏈、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邊緣計算、物聯(lián)網等新技術緊密結合,深化“智能亞運”5G應用解決方案,推進在智能場館、安防、生活、觀賽、運動保障等領域的全面應用??梢妬嗊\會之后,杭州將收獲豐富的智慧城市實踐經驗,繼續(xù)利用數(shù)字賦能提升杭州綜合治理水平。
4.結語
2022年杭州亞運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建設體育強國的具體實踐,是浙江打造杭州世界名城、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推動“兩個高水平”建設的歷史機遇,在籌辦過程中一直遵循“綠色、智能、節(jié)儉、文明”的辦會理念[12]。杭州亞運會雖未像2022年北京冬奧會一樣制訂遺產戰(zhàn)略計劃,但在籌辦過程中的理念和各項舉措都展示出與國際奧委會的《遺產戰(zhàn)略方針》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因篇幅限制,本文僅選取奧運遺產的城市發(fā)展維度對杭州亞運會的遺產進行展望。不可忽略的是,亞運會的舉辦必將對杭州的社會發(fā)展、體育發(fā)展、環(huán)境發(fā)展、文化發(fā)展和其他維度產生深遠的長期效益。另外,亞組委和亞奧理事會應逐步對標奧運會,更加重視遺產的各個階段,將遺產管理融入亞運會的全部周期內,從籌辦之前、籌辦過程中和辦賽之后對亞運遺產進行管理、監(jiān)控和記錄改進,以更好地實現(xiàn)通過體育建設更美好世界的愿景。
參考文獻:
[1]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Legacy Strategic Approach Moving Forward[EB/OL]. (2017-12-05)(2020-11-23)https://stillmedab.olympic.org/media/Document%20Library/OlympicOrg/Documents/Olympic-Legacy/IOC_Legacy_ Strategy_Full_version.pdf?la=en&hash=DEFC1FA693D515994113C 6AAC9C7EB82DECB2722.
[2]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The Olympic Charter[M].Lausann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1996.
[3]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lympic Games Guide on Olympic Legacy[M]. Lausann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15.
[4]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THE OLYMPIC LESSONS PROJECT [EB/OL]. (2019-11-03)(2020-12-27)https://www.olympic.org/news/olympic-legacy/sochi-2014/the-olympic-lessons-project.
[5]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WORLD CITIES DAY 2020: THE POWER OF SPORT TO BUILD HEALTHIER, MORE SUSTAINABLE URBAN COMMUNITIES[EB/OL].(2020-10-30) (2020-12-27)https://www.olympic.org/news/ world-cities-day-2020-the-power-of-sport-to-build-healthier-more-sustainable-urban-communities.
[6]許秋亞,董青.歐盟成員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新思路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8,40(11).
[7]中國發(fā)改委.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關于調整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guī)劃(2017~2022年)的批復[EB/OL].(2018-11-26)(2020-11.22)https://www.ndrc.gov.cn/fggz/zcssfz/zcgh/201812/t20181219_1145777.html.
[8]杭州網.《杭州市綜合交通專項規(guī)劃(2021-2035年)(草案)》正在公示征集意見[EB/OL](2020-10-15)(2020-11-22)https://hznews.hangzhou.com.cn/chengshi/content/2020-10/15/content_7831498.htm.
[9]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市體育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EB/OL].(2016-09-14)(2020-11-21)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16/9/14/art_1000045_2152315.html.2016-09-14.
[10]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市亞運城市行動計劃綱要[EB/OL].(2020-04-18)(2020-11-23)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20/4/18/art_812262_42606948.html.
[11]杭州文明網.踐行“兩山理論”的“綠”色發(fā)展之“道”杭州綠道建設助力打造“美麗中國”樣本[EB/OL].(2019-03-26)(2020-11-23)http://zjhz.wenming.cn/jdxw/201903/t20190326 _5761808.shtml.
[12]浙江在線.高標準高質量全力籌辦杭州亞運會[EB/OL].(2017-11-26)(2020-11-23)https://zjnews.zjol.com.cn/zjnews/hznews/201711/t20171126_5815319.shtml.
基金項目: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2019年新進教職工專項課題“2022年杭州亞運會籌辦的可持續(xù)生態(tài)化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19XJZD01);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我國校園足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與價值體系構建研究”(課題編號:19YJA89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