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於方婷
《歸一問題》是浙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每份數(shù)”“份數(shù)”“總數(shù)”三者之間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這一內(nèi)容從直觀的天平圖著手,讓學生經(jīng)歷從直觀圖示中抽象出數(shù)量關(guān)系的過程,在不同情境中概括出共同的模型,初步感知歸一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過程】
1.求包裹a有多重。
師:我們今天的學習從簡單的天平開始。
師:每個小正方體一樣重,包裹a有多重?
生:包裹a和三個小正方體一樣重。
師:你能補充一個條件,幫助我們求出包裹a具體有多重嗎?
生:如果知道一個小正方體有多重,就能求出包裹a具體有多重了。
師:那如果我補充的條件是這樣的——你也能解答嗎?(如下圖)
生:160÷2×3=240g。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兩個小正方體是160g,所以一個小正方體是160÷2=80g,包裹a相當于三個小正方體的質(zhì)量,再乘以3就可以了。
生:也可以從下面的天平圖開始想,包裹a和三個小正方體一樣重,要先知道一個小正方體有多重,再根據(jù)上面的天平圖可以求出一個小正方體的質(zhì)量是160÷2=80g,乘以3求出三個小正方體的質(zhì)量,就是包裹a的質(zhì)量。
師:剛才這兩種想法都是要先算什么?
生:都是先求出一個小正方體有多重。
師:哪個算式是先求一個小正方體有多重的?
生:160÷2。
【設(shè)計意圖:在簡單的天平圖的引導下,通過“包裹a有多重?”“要求包裹a具體有多重,需要補充什么條件?”這兩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要求包裹a具體有多重,需要知道一個小正方體表示多少,再乘以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就可以了?!?/p>
2.求包裹b有多重。
師:下面圖中的每個小正方體也是一樣重的,你知道包裹b有多重嗎?
生:400÷5×4=320g。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400÷5先求出一個小正方體的質(zhì)量,再乘以4,求出四個小正方體的質(zhì)量。
師:他先算什么?
生:一個小正方體有多重。
師:哪個算式是先求一個小正方體有多重的?
生:400÷5。
師:為什么要乘以4?
生:因為包裹b是四個小正方體那么重。
3.比較解題思路。
師:觀察這兩題的解題思路,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先求出一個小正方體的質(zhì)量,(板書)再求這樣的幾個小正方體的質(zhì)量。
【設(shè)計意圖:在直觀圖示的導引下,結(jié)合具體的解題經(jīng)歷,學生充分體會到,解決這兩道題時,都是先解決“一個小正方體多重”的問題。通過對比歸納,突出“一個小正方體多重”這個“一份數(shù)”,初步感知歸一問題的基本結(jié)構(gòu)?!?/p>
1.出示方格圖。
師:要求下面整個圖形表示多少,你能解決嗎?
生:這題沒有辦法做,沒有條件。
師:你覺得需要補充什么條件?
生:一個小正方形表示多少?
生:告訴我們涂色部分是多少也可以。
生:空白部分表示多少?
課件出示完整題目:涂色部分是150。求整個圖形表示多少?
2.學生獨立嘗試。
3.指名匯報。
【設(shè)計意圖:直接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補充條件,從直接想知道“一個正方形表示多少”逐步拓展到“涂色部分表示多少”“空白部分表示多少”,表明學生認識到可以從已知“一”擴展到主動來“歸一”,雖然補充的條件不同,但都需要先求出每個正方形是多少,凸顯出“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p>
4.比較三個例題的解題思路。
數(shù)學信息2個重160g5個重400g5個表示150問題包裹a(3個多重)包裹b(4個多重)整個圖形(18個表示多少)列式160÷2×3=240g400÷5×4=320g150÷5×18=540images/BZ_17_1525_349_1568_391.pngimages/BZ_17_1792_349_1835_391.pngimages/BZ_17_1545_480_1587_522.pngimages/BZ_17_1815_480_1857_522.pngimages/BZ_17_2064_352_2106_394.pngimages/BZ_17_2071_481_2112_523.png
師:仔細觀察我們解決的這三道題目。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都要先求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師:求出其中一份之后呢?
生:有這樣的幾份就乘以幾,再乘以所求的份數(shù)。
小結(jié):通過除法,我們求出一份是多少,再乘以份數(shù),就能求出總數(shù)。
5.構(gòu)建歸一問題的模型Ⅰ。
師:那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其中這種關(guān)系嗎?
生:□÷△×○。
師:誰能看明白?
生:□÷△就相當于例1中的“160÷2”,求的是一個小正方體的重量,○指的是三個。
生:□÷△指的是總數(shù)除以份數(shù),求的是其中的一份,○指新要求的份數(shù)。
小結(jié):像這樣先求其中一份是多少的,我們稱為歸一問題,可以用“□÷△×○”的運算結(jié)構(gòu)來解決。
【設(shè)計意圖:表格歸納,溝通天平圖和幾何直觀圖之間的聯(lián)系,突出“歸一”的思想,構(gòu)建解決正歸一問題的模型,并用圖形算式□÷△×○表征模型。】
6.構(gòu)建歸一問題的模型Ⅱ。
師:回到格子圖,如果要表示210,要畫幾個格子?
生:210÷(150÷5)=7(個)。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150÷5先求出一個小正方形表示30,再用210除以30,求出需要畫7個格子。
師:第一步也是先求什么?
生2:先求一個小正方形表示多少。
生3:也可以說先求出其中一份是多少。
師:為什么現(xiàn)在要210除以這樣一份的量?
生4:因為要畫幾個格子,就是要求210里面有幾個30,所以要用210÷30。
師:那它是歸一問題嗎?
生5:我覺得它不是歸一問題,前面的歸一問題是先求出其中一份的量,再乘以份數(shù),求總數(shù),而這一題并不是。
生6:我覺得它是歸一問題。歸一的意思是要先求其中的一份,它也是先求出其中一份的量,所以它也是歸一問題,只是它和前面的不一樣,前面的是已知份數(shù),求總數(shù);現(xiàn)在是已知總數(shù),求份數(shù)。
師:我同意生6的意見。這個題目也是先求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所以它也是歸一問題。它可以用□÷△×○這樣的結(jié)構(gòu)來表示嗎?
生:不能。
師:那可以怎樣修改?
生7:☆÷(□÷△)。
小結(jié):歸一問題可以用□÷△×○或者☆÷(□÷△)兩種圖形算式來解決,它們都是先求出其中的一份,第Ⅰ種結(jié)構(gòu)是已知份數(shù)求總數(shù),第Ⅱ種結(jié)構(gòu)是已知總數(shù)求份數(shù)。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初步建立正歸一的直觀模型基礎(chǔ)上,通過幾何直觀提出反歸一的問題,在正反歸一問題的比較中,進一步突出歸一的基本特征,并且構(gòu)建反歸一問題的模型,用圖形算式☆÷(□÷△)來表示?!?/p>
1.尋找生活中的歸一問題。
師:我們已經(jīng)解決了圖形中的歸一問題,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歸一問題。
要求:獨立列式計算。完成后思考:這是歸一問題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1)下圖的杯子內(nèi)已注入600毫升水,還要注入多少毫升水才能到達頂格?
(2)做蛋糕時放面粉和雞蛋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4個雞蛋搭配100克面粉口感最好,按照這樣的配方,500克面粉應(yīng)搭配多少個雞蛋?
2.學生完成后,分小組交流。
師:同學們基本已經(jīng)完成,現(xiàn)在請四人小組內(nèi)部討論一下,每人選一題說一說你所列算式的意思,并且說一說它是歸一問題嗎?為什么?
3.集體交流第(1)題。
生:600÷5×3=360(毫升),600÷5先求出一小格是120毫升,再求出三格是360毫升。這里先求出其中一格是120毫升,所以這是歸一問題。
4.集體交流第(2)題。
方法一:500÷(100÷4)=20(個)。
方法二:500÷100×4=20(個)。
小結(jié):方法一是用歸一的思路解決的,先求出其中的1個雞蛋需要搭配25克面粉;方法二是把100克看成一份,500里有幾個100就需要幾個4,也是好辦法。
【設(shè)計意圖:解決同一問題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用反歸一或倍比方法求解。在對比反歸一和倍比方法時,學生能深化“一份數(shù)”的認識,這是對歸一內(nèi)涵的拓展?!?/p>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生:我們今天學習了歸一問題,可以用□÷△×○或者☆÷(□÷△)兩種圖形算式來解決。
師:那你能自己編一編題目嗎?可以是用□÷△×○這樣的結(jié)構(gòu)解決,也可以是用☆÷(□÷△)這樣的結(jié)構(gòu)解決的。
生:我有320元,2個皮球需要160元,我可以買幾個這樣的皮球?
生:李師傅2小時能加工60個零件,8小時能加工多少個零件?
【設(shè)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編寫歸一問題,在對基本的數(shù)學模型進行各種情境變式的過程中,進一步把握基本結(jié)構(gòu),感受數(shù)學的特點和價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