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芬,劉平,陳靜,吳志勇,華清泉,王蘭
1.應城市人民醫(yī)院,湖北 應城432400;2.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湖北 武漢430000;3.武漢科技大學附屬醫(yī)院,湖北 武漢430000
鼻咽癌是一種位于鼻咽部的上皮惡性腫瘤,在世界范圍內(nèi)仍保持較高的發(fā)病率[1]。鼻咽癌具有局部侵襲和早期遠處轉(zhuǎn)移的特點,遺傳易感性、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和環(huán)境因素是鼻咽癌的三大主要誘因[2]。目前,對于局部晚期的鼻咽癌,化學療法、放射療法無疑是標準的治療方法,可將病死率降低18%,并將5年總生存率提高4~6%[3]。雖然鼻咽癌對放療和化療很敏感,但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轉(zhuǎn)移潛能,30~40%的鼻咽癌患者會在4年內(nèi)發(fā)生遠處轉(zhuǎn)移,因此這些治療方法的有效性受到嚴重影響,這也是鼻咽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4]。減少復發(fā)和預防轉(zhuǎn)移是鼻咽癌成功治療的關鍵。目前鼻咽癌的病理分子機制尚不清楚,了解鼻咽癌的病理機制,尋找新的治療藥物是非常必要的。木犀草素是黃酮類化合物家族中的一員,通常以糖基化形式存在于草本植物木犀草中。木犀草素可直接誘導大量人類癌細胞凋亡[5-7],并提高癌細胞對化療或生物治療藥物的敏感性[8]。大量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具有抗腫瘤的潛力,但其對鼻咽癌的作用及確切潛在機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探索木犀草素對鼻咽癌CNE1細胞生長、運動和腫瘤干細胞樣特性的影響以及是否存在ERK1/2和p38 MAPK信號通路的參與,檢測該通路相關蛋白的表達情況,從而確定新的治療靶點,以期為木犀草素應用于鼻咽癌的防治提供實驗依據(jù)。
1.1 細胞CNE1細胞株(中國科學院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委員會細胞庫,GDC0208),培養(yǎng)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養(yǎng)基中,放置于37℃、5%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1.2 試劑與藥物DMEM培養(yǎng)基、胎牛血清、胰酶、B27、bFGF、EGF(美國Gibco公司,批號:11039021、12483020、15400054、12587010、13256-029、PHG0311);RIPA裂解液(P0013HD,碧云天,上海);二喹啉甲酸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PA115,天根生物公司,北京);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檢測試劑盒(C00053,銳博生物,廣州);MatrigelTM底膜基質(zhì)(3356234,BD公司,美國);Super RT cDNA試劑盒(CW0741M,康為世紀,北京);Quantifast?SYBR?Green PCR Kit(204054,QIAGEN,德國);Ki67、Bcl-2、Bax、Survivin、c-My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imentin、Fibronectin、ERK1/2抗體、p38 MAPK抗體(批號:ab92742、ab32124、ab182734、ab76424、ab32072、ab72807、ab16700、ab32419、ab17942、ab4822,Abcam公司,美國);HRP標記的山羊抗小鼠以及羊抗兔二抗(批號:sc-2005、sc-2040,Santa Cruz公司,美國);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批號:KGA1016,南京凱基生物有限公司,中國);木犀草素(批號:L9283,純度:98%,Sigma公司,美國)。
1.3 儀器高速低溫離心機(Beckman公司,美國);CO2培養(yǎng)箱、ABI 7500實時熒光定量PCR儀(Thermo公司,美國);電泳槽、電轉(zhuǎn)儀(Bio-Rad公司,美國);27145型低黏附6孔板(諾為生物,北京);流式細胞儀(Beckman公司,美國);電熱恒溫水浴箱(Grant公司,英國);GDS-800凝膠成像系統(tǒng)(UVP公司,美國);ChemiDoc XRS凝膠/發(fā)光圖像分析儀(Bio-Rad公司,美國)。
2.1 細胞培養(yǎng)CNE1細胞株在含10%胎牛血清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當細胞匯合率達到80%以上時用0.25%胰酶進行消化傳代,取3~8代細胞用于實驗。藥物干預前,將細胞調(diào)整至適當密度,接種于96孔、24孔或6孔培養(yǎng)板中,待細胞生長至融合狀態(tài),用1%低血清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12 h使細胞同歩化。
2.2 分組與給藥將CNE1細胞分4組處理:對照組:在細胞融合后,用含正常血清的DMEM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48 h后,換為無血清DMEM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藥物處理組:在細胞融合后,用含低、中、高劑量(5、10、20 mg·L-1)木犀草素及正常血清的DMEM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48 h后,換為不加藥物的無血清DMEM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
2.3 Ed U染色檢測細胞增殖狀態(tài)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具體如下:將處理過的各組細胞用50μmol·L-1的EdU培養(yǎng)12 h,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細胞30 min,然后用5%的甘氨酸孵育5 min,磷酸鹽緩沖液(PBS)洗滌。0.5%Triton X-100破膜后,用抗-EdU抗體孵育30 min,再用5 mg·L-1Hoechst 33342染色30 min,熒光顯微鏡觀察并照相。
2.4 免疫印跡法檢測相關蛋白的表達使用裂解緩沖液裂解細胞樣品,并用BCA蛋白質(zhì)測定試劑盒定量蛋白質(zhì)濃度。含有20μg蛋白質(zhì)的10μL樣品在10%SDS-PAGE中分離,然后轉(zhuǎn)移到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用5%脫脂牛奶室溫封閉蛋白2 h,隨后加入一抗(Ki67、Bcl-2/Bax、Survivin、c-Myc、VEGF、Vimentin、Fibronectin、ERK1/2、p-ERK1/2、p38 MAPK、p-p38 MAPK,1∶1 000)于4℃封閉過夜,第2天加入對應二抗室溫封閉1 h,最后滴加ECL,設置曝光參數(shù),檢測目的條帶化學發(fā)光強弱。
2.5 Transwell檢測CNE1細胞的侵襲能力將木犀草素處理過的細胞消化離心,無血清培養(yǎng)基重懸細胞,以每孔1×104個細胞數(shù)量種入上室,下室加入有血清的培養(yǎng)基。48 h后用無菌棉簽擦去小室上層細胞,將transwell小室倒置風干,并放入含有500μL染色液(0.1%結(jié)晶紫)的12孔板中,染色20 min,PBS清洗3次,風干。在transwell小室直徑上,取5個視野,在顯微鏡下拍照計數(shù)。
2.6 成球?qū)嶒灆z測腫瘤干細胞樣特性收集對數(shù)生長期的CNE1細胞,用DMEM培養(yǎng)基洗1次并重懸,血細胞計數(shù)器統(tǒng)計細胞密度。在低黏附6孔板中加2%B27、20μg·L-1bFGF和20μg·L-1EGF的DMEM培養(yǎng)基,每孔接種1 000個細胞,置于5%CO2恒溫培養(yǎng)箱中。每隔2 d補加新鮮培養(yǎng)基,分別加藥處理14 d,于倒置顯微鏡下拍照并統(tǒng)計成球直徑和成球率。
2.7 RT-PCR檢測相關基因的mRNA表達使用TRIzol試劑提取總RNA,并通過超微紫外光分光光度計在260和280 nm處測定吸光度。按照試劑盒說明書,使用Super RT cDNA試劑盒合成cDNA。使用Quantifast?SYBR?GreenPCR Kit進行PCR,分別在95℃15 s和60℃60 s條件下使用ABI 7500將反應激活。用于該反應的CD33、SOX-2、OCT4及β-actin的引物信息見表1。
2.8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21.0(SPSS,Inc,Chicago,IL,USA)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所有實驗至少獨立重復3次,每個獨立重復檢測3次。測量數(shù)據(jù)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偏差。使用LSD方法進行成對比較,采用t檢驗比較兩組間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木犀草素抑制鼻咽癌CNE1細胞的增殖與對照組比較,中、高劑量木犀草素處理后,EdU紅色標記的細胞明顯減少,即增殖細胞占比減少。結(jié)果見圖1。
表1 RT-PCR的引物序列
圖1 鼻咽癌CNE1細胞的增殖變化(EdU染色,×400)
3.2 木犀草素抑制Ki67、Bcl-2/Bax、Survivin、c-Myc的蛋白表達與對照組比較,低劑量組Ki67和Bcl-2/Bax蛋白表達水平顯著降低(P<0.05),中、高劑量組Ki67、Bcl-2/Bax、Survivin、c-Myc蛋白表達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提示木犀草素可抑制鼻咽癌CNE1細胞中Ki67、Bcl-2/Bax、Survivin、c-Myc蛋白的表達。結(jié)果見圖2,表2。
3.3 木犀草素抑制鼻咽癌CNE1細胞的侵襲能力
與對照組比較,中、高劑量的木犀草素處理后侵入到小室膜底側(cè)的CNE1細胞數(shù)量明顯減少,即侵襲性細胞數(shù)減少。結(jié)果見圖3。
表2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Ki67、Bcl-2/Bax、Survivin、c-Myc的蛋白表達 (±s)
表2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Ki67、Bcl-2/Bax、Survivin、c-Myc的蛋白表達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Myc/GAPDH/%對照組組別 Ki67/GAPDH/% Bcl-2/Bax Survivin/GAPDH/% c-23.26±3.05 6.93±0.92 14.21±2.54 18.06±3.25低劑量木犀草素組 19.41±5.46* 3.81±0.28* 14.02±1.93 16.32±3.84中劑量木犀草素組 6.26±1.03* 0.18±0.04* 5.19±1.22* 6.87±1.47*高劑量木犀草素組 3.85±1.64* 0.04±0.01* 1.28±0.58* 1.02±0.94*
圖3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CNE1細胞侵襲能力的變化
3.4 木犀草素抑制VEGF、Vimentin、Fibronectin的蛋白表達與對照組比較,中、高劑量組VEGF、Vimentin、Fibronectin蛋白表達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結(jié)果見圖4,表3。
3.5 木犀草素降低鼻咽癌干細胞特性與對照組比較,低、中、高劑量組腫瘤干細胞成球直徑和數(shù)目均顯著減少(P<0.05)。結(jié)果見圖5,表4。
表3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VEGF、Vimentin、Fibronectin的蛋白表達 (±s)
表3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VEGF、Vimentin、Fibronectin的蛋白表達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VEGF/GAPDH/%Vimentin/GAPDH/%Fibronectin/GAPDH/%對照組66.29±9.64 42.41±8.05 93.45±10.24低劑量木犀草素組 63.11±8.05 41.45±7.26 89.14±12.53中劑量木犀草素組 19.25±5.42*13.43±4.92*22.77±6.42*高劑量木犀草素組 7.17±3.19*10.15±3.67*16.84±5.17*
圖4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VEGF、Vimentin、Fibronectin的蛋白表達
3.6 木犀草素抑制CD33、SOX-2、OCT4 mRNA的表達與對照組比較,低劑量組OCT4 mRNA表達量顯著降低(P<0.05);中、高劑量組CD33 mRNA、SOX-2 mRNA、OCT4 mRNA表達量均顯著降低(P<0.05)。結(jié)果見表5。
表4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腫瘤干細胞成球體積和數(shù)目的變化 (±s)
表4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腫瘤干細胞成球體積和數(shù)目的變化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成球直徑(l/μm)成球數(shù)目/100個細胞對照組128.64±19.06 87.29±16.41低劑量木犀草素組 95.31±12.85* 73.16±14.27*中劑量木犀草素組 28.14±6.93* 28.07±9.03*高劑量木犀草素組 10.27±4.62* 23.91±8.81*
表5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CD33、SOX-2、OCT4的mRNA表達 (±s)
表5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CD33、SOX-2、OCT4的mRNA表達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CD33 mRNA(2-ΔΔCt)SOX-2 mRNA(2-ΔΔCt)OCT4 mRNA(2-ΔΔCt )對照組1 1 1低劑量木犀草素組0.93±0.07 0.94±0.06 0.82±0.08*中劑量木犀草素組0.61±0.03*0.58±0.03*0.44±0.06*高劑量木犀草素組0.25±0.04*0.23±0.05*0.13±0.02*
圖5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腫瘤干細胞成球體積和數(shù)目的變化
3.7 木犀草素抑制ERK1/2和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與對照組比較,低劑量組p-ERK1/2蛋白表達水平顯著降低(P<0.05);中、高劑量組p-ERK1/2和p-p38 MAPK蛋白表達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結(jié)果見圖6,表6。
圖6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ERK1/2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的變化
表6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ERK1/2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的變化 (±s)
表6 不同濃度木犀草素處理后ERK1/2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的變化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p-ERK1/2/ERK1/2 p-p38 MAPK/p38 MAPK對照組組別0.88±0.05 0.36±0.05低劑量木犀草素組 0.69±0.06* 0.35±0.04中劑量木犀草素組 0.14±0.02* 0.07±0.03*高劑量木犀草素組 0.08±0.03* 0.02±0.01*
鼻咽癌是起源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腫瘤,常發(fā)生在鼻咽部咽隱窩和頂前壁部位,是我國南部和東南亞地區(qū)最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之一。鼻咽癌浸潤生長快,惡性程度高,且其解剖部位特殊,早期病灶小,癥狀不典型,臨床上易忽略及誤診,發(fā)病早期就可能發(fā)生頸部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甚至遠處轉(zhuǎn)移[9]。放療是主要的治療手段,但目前放射療法和化學療法不能完全根除腫瘤[10]。鼻咽癌放療后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zhuǎn)移是制約其療效,影響其預后的主要原因[11]。因此,研究鼻咽癌的分子機理,尋找新的鼻咽癌治療方法已成為鼻咽癌防治的關鍵所在。
抑制細胞生長和誘導細胞死亡是抑制腫瘤生長的兩種主要手段[12]。細胞凋亡對于維持組織穩(wěn)態(tài)和預防癌癥發(fā)展至關重要[13]。研究發(fā)現(xiàn),木犀草素可通過下調(diào)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達,上調(diào)Bax蛋白的表達,以劑量依賴性的方式有效抑制骨肉瘤細胞的增殖,誘導細胞凋亡[14]。木犀草素抑制過表達cMet的PDTX模型腫瘤生長,誘導細胞凋亡,并顯著下調(diào)MMP9、Ki-67和cMet的表達[15]。Wang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木犀草素可以抑制Eca109的增殖,下調(diào)c-Myc的mRNA水平,降低c-Myc在Eca109細胞中的蛋白表達。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一致,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木犀草素可抑制CNE1的增殖,下調(diào)Ki67、Bcl-2/Bax、Survivin、c-Myc蛋白表達水平,表明木犀草素能促進鼻咽癌CNE1細胞的凋亡,抑制其生長。
癌癥具有高侵襲轉(zhuǎn)移潛能,這是導致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17]。研究發(fā)現(xiàn),木犀草素對CAOV3/DDP細胞的侵襲具有劑量依賴性的抑制作用[18]。Zang等[19]通過Transwell實驗發(fā)現(xiàn),木犀草素處理可顯著抑制胃癌細胞的侵襲,間質(zhì)生物標志物Vimentin的蛋白水平呈劑量依賴性降低。研究證實在木犀草素處理后,Vimentin和VEGF的蛋白水平均明顯降低,抑制結(jié)直腸癌細胞的上皮間質(zhì)轉(zhuǎn)化[20]。同樣,木犀草素能夠抑制U87細胞的侵襲,抑制人膠瘤細胞對Fibronectin的黏附[21]。與之前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木犀草素抑制鼻咽癌CNE1細胞的侵襲,顯著下調(diào)VEGF、Vimentin、Fibronectin蛋白表達水平,表明木犀草素具有抑制鼻咽癌CNE1細胞侵襲和運動的作用。
鼻咽癌腫瘤干細胞能產(chǎn)生異質(zhì)腫瘤細胞,具有很強的自我更新能力,促進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鼻咽癌的耐藥、復發(fā)和轉(zhuǎn)移密切相關。Wang等[22]使用Hoechst 33342從NPC細胞系CNE-2中分選出的側(cè)群細胞具有干細胞特性,對體內(nèi)和體外的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具有抗性。研究發(fā)現(xiàn),給予mTOR信號抑制劑后,mTOR信號激活被抑制,CD133、SOX2、OCT4表達減少,雷帕霉素處理后,鼻咽癌腫瘤干細胞樣活性被抑制[23]。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木犀草素能夠明顯抑制在成球?qū)嶒炛蠧NE1的成球能力,降低其中腫瘤干細胞的比例,下調(diào)CD33 mRNA、SOX-2 mRNA、OCT4 mRNA的表達量,表明木犀草素能降低鼻咽癌腫瘤干細胞活性。
ERK1/2和p38 MAPK信號通路在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Shen等[24]研究發(fā)現(xiàn),p38 MAPK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降低參與了木犀草素介導的UPEC入侵抑制,木犀草素預處理細胞可明顯抑制p38 MAPK和ERK1/2的激活。木犀草素在EGF誘導的MCF-7乳腺癌細胞中具有抑制MAPK和p-ERK1/2信號通路活性的潛力[15]。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木犀草素明顯降低ERK1/2和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推測木犀草素可通過抑制ERK1/2和p38 MAPK的活性抑制鼻咽癌的發(fā)生發(fā)展。
綜上所述,木犀草素可抑制鼻咽癌CNE1細胞的生長和運動,降低鼻咽癌干細胞樣特性,其機制可能與抑制ERK1/2和p38 MAPK的磷酸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