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妮 蔡海濤 潘敬貞
[摘? 要] 縱觀近年高考題,立體幾何中外接球問題的試題頻頻出現.文章研究求解外接球問題最適應的方法,探究其解題策略.
[關鍵詞] 高考立體幾何;外接球;模型化
近年高考悄然興起立體幾何與多面體相關的外接球問題,如2020年全國卷Ⅰ理科第10題、2020年全國卷Ⅰ文科第12題、2020年全國卷Ⅱ理科第10題、2020年全國卷Ⅱ文科科第11題、2019年全國卷Ⅰ理科第12題、2018年全國卷Ⅲ文科第12題、2017年全國卷Ⅰ文科第16題、2017年全國卷Ⅲ理科第8題、2015年全國卷Ⅱ理科第9題、2015年全國卷Ⅲ文科第10題……從題型上看是5分小題,可能是選擇題,也可能是填空題;從難易程度上看,屬于中、低檔難度問題.這類試題對學生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實測情況考生得分率較低.
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認為解題過程分為弄清問題、擬定計劃、實現計劃、反思回顧等四個階段,并據此給出了頗具啟發(fā)性的“怎樣解題”表. 波利亞把傳統(tǒng)的單純解題發(fā)展為通過解題獲得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過程,他的目標不是找出可以機械地用于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方法”,而是希望通過對于解題過程的深入分析,特別是,由已有的成功實踐,總結出一般的方法或模式,使得在以后的解題中可以起到啟發(fā)作用[1] . 另外,我們該如何避免在考場現找思路,進行復雜的運算?
基于此,本文從外接球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解題時有條理地思考,尋找一個模型,把不熟悉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模型,幫助學生有效積累解題經驗和解題策略.
外接球的相關知識點
1. 外接球的定義
若一個多面體的各個頂點都在一個球的球面上,則稱這個多面體是這個球的內接多面體,這個球是這個多面體的外接球.
2. 性質
性質(1):過球心與小圓圓心的直線垂直于小圓所在的平面(類比:圓的垂徑定理);
性質(2):在同一球中,過兩相交圓的圓心垂直于相應的圓面的直線相交,交點是球心(類比:在同圓中,兩相交弦的中垂線交點是圓心).
試題模型化與解題策略化
1. 長方體模型
例1:(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理科第12題)已知三棱錐P-ABC的四個頂點在球O的球面上,PA=PB=PC,△ABC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E,F分別是PA,AB的中點,∠CEF=90°,則球O的體積為(? )
A. 8 π B. 4 π
C. 2 π D.? π
分析:如圖1,先證得PB⊥平面PAC,再求得PA=PB=PC= ,從而得P-ABC為正方體一部分,進而知正方體的體對角線即為球直徑.
簡解:如圖1,因為PA=PB=PC,△ABC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所以P-ABC為正三棱錐,所以PB⊥AC. 又E,F分別是PA,AB的中點,所以EF∥PB,所以EF⊥AC.又EF⊥CE,CE∩AC=C,所以EF⊥平面PAC,PB⊥平面PAC,所以∠APB=90°,所以PA=PB=PC= ,所以P-ABC為正方體一部分,2R= = ,即R= ,所以V= πR3= π× = π. 故選D.
解題策略:
如圖2至圖5,三條棱兩兩垂直,可以看成長方體的一部分,不找球心的位置也可求出球半徑.因為長方體的外接球的球心在體對角線的交點處,即長方體的體對角線的中點是球心.
找三條兩兩垂直的線段,直接用公式(2R)2=a2+b2+c2,即2R= ,求出R.
2. 對棱相等三棱錐模型
例2:正四面體的各條棱長都為 ,求該正四面體外接球的體積.?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分析:如圖6,正四面體對棱相等的模式,放入正方體中,2R= , R= ,V= π· = π.
解題策略:三棱錐(即四面體)中,已知三組對棱分別相等,求外接球半徑.如圖7,構造一個長方體,使得三棱錐的六條棱分別是長方體各個面的對角線,AD=BC=x,AB=CD=y,AC=BD=z.設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為a,b,c,根據長方體模型,2R= = ,求出R.
3. 定位球心位置模型
例3:(2020年高考全國卷Ⅰ理科第10題/2020年高考全國卷Ⅰ文科第12題)
已知A,B,C為球O的球面上的三個點,⊙O 為△ABC的外接圓,若⊙O 的面積為4π,AB=BC=AC=OO ,則球O的表面積為(? )
A. 64π B. 48π C. 36π D. 32π
分析:如圖8,由已知可得等邊三角形ABC的外接圓半徑,進而求出其邊長,得出OO 的值,根據球的截面性質(1),求出球的半徑,即可得出結論. 故選A.
例4:(2020年高考全國卷Ⅱ理科第10題/2020年高考全國卷Ⅱ文科第11題)
已知△ABC是面積為 的等邊三角形,且其頂點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球O的表面積為16π,則O到平面ABC的距離為(? )
A.? B.
C. 1 D.
分析:如圖9,根據球O的表面積和△ABC的面積可求得球O的半徑R和△ABC外接圓半徑r,由球的性質可知所求距離d= . 故選C.
解題策略:取△ABC的外心O ,過O 作平面ABC的垂線,在該垂線上取點O,連接OA,OA即為外接球半徑,由性質(1)得:R2=OA2=O A2+O O2.
例5:(2017年高考全國卷Ⅲ理科第8題)已知圓柱的高為1,它的兩個底面的圓周在直徑為2的同一個球的球面上,則該圓柱的體積為(? )
A. π B.? ?C.? ?D.
分析:如圖10,畫出圓柱的軸截面,AC=1,AB= ,所以r=BC= ,那么圓柱的體積是V=πr2h=π× 2×1= π,故選B.
解題策略:如圖11至12,一條棱垂直于一個面的棱錐、直棱柱、圓柱.
h為高,r為底面半徑或外接圓半徑,遇到后者,補形成圓柱,三角形外接圓半徑可用正弦定理求解,外接球的半徑R= .
例6:在邊長為2 的菱形ABCD中,∠BAD=60°,沿對角線BD折成二面角A-BD-C為120°的四面體ABCD,則此四面體的外接球表面積為________.
分析:如圖14,取BD的中點M,△ABD和△BCD的外接圓半徑為r =r =2,△ABD和△BCD的外心O ,O 到弦BD的距離(弦心距)為d =d =1,四邊形OO MO 的外接圓直徑OM=2,R= ,S=28π.
解題策略:如果找到球心位置,自然就找到了半徑,外接球的問題也就自然可以解決.
第一步:先畫出如圖15所示的圖形,將△BCD畫在小圓上,找出△BCD和△A′BD的外心H1與H2;
第二步:過H1和H2分別作平面BCD和平面A′BD的垂線,由性質(2),兩垂線的交點即為球心O,連接OE,OC;
第三步:解△OEH1,算出OH1,在RtOCH1中,由勾股定理有OH +CH =OC2.
注:易知O,H1,E,H2四點共面且四點共圓,證略.
在高三復習中,教師可從全國各地高考真題中抽取出以上題型的試題,并組成相應的題庫,進行試題模式化與策略化教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解題中識別題型,有效地促進學生將陌生問題轉化為熟悉問題,加快解題速度.
參考文獻:
[1]? 波利亞. 怎樣解題:數學思維的新方法[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