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陽
[摘 要] 利用順口溜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英語教學有其應用的可行性。本文以教書育人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立足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學情,結合作者在一線教學過程中編寫的順口溜,闡述在編寫英文順口溜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點編創(chuàng)原則。
[關鍵詞] 小學英語;順口溜;編創(chuàng)原則
將順口溜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由于這種教學并非主流教學方法,所以還未能形成體系,因此,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祖國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筆者探討編寫小學英語順口溜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點原則。
一、韻律性原則
順口溜最大的特點就在于自身的韻律性,通過有韻律的順口溜幫助學生總結、記憶所學習的知識點,同時通過順口溜的韻律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音意識,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英語語音存在的韻律之美,為學生進行自然拼讀以及后繼英語學習,更好地輸出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英語的韻律性主要是通過壓頭韻和壓尾韻,語言的重復,以及對仗等修辭手法來實現(xiàn)的,所以順口溜的編創(chuàng)者要在這些方面下功夫,精心編排出具有韻律性的順口溜。下面是一個有關于家庭成員主題的順口溜:
“爺爺是grandpa,姥爺也是grandpa。
奶奶是grandma,姥姥也是grandma。
爸爸是daddy,媽媽是mummy。
我就是I,I 就是我,II 我。”
韻律性強的順口溜便于學生朗讀,也便于學生們進行背誦,在反復背誦的過程中,學生們會將順口溜所要傳遞的知識進行更好地掌握,可見韻律性在順口溜中的重要性。
二、趣味性原則
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低段的學生其注意力維持時間短,極易分散,只靠順口溜的韻律很難保持學生長久的注意力,趣味性則是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在編創(chuàng)順口溜時可以從文字語言、肢體語言以及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方面來增強順口溜的趣味性。
(一)通過文字語言增強順口溜的趣味性
好的順口溜不僅要通過韻律來抓住學生的耳朵,還要通過有趣的內容來抓住學生的心。而幽默、夸張的語言以及學生比較熟知、感興趣的話題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因此在編創(chuàng)順口溜的過程中,教師要在教授英語知識點的基礎上為學生編創(chuàng)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語言更加生動有趣的順口溜。
(二)通過融入肢體語言來增強順口溜的趣味性
為了增加順口溜的趣味性,老師也可在編創(chuàng)順口溜的過程中根據(jù)知識的內容適當?shù)匕盐淖终Z言和肢體語言進行適度融合,通過編排一些動作,教師先進行動作展示,引導學生模仿,在這個過程中,整個班級都動起來。將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適當?shù)亟Y合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編創(chuàng)英語順口溜的過程中要依據(jù)順口溜的內容把肢體語言納入編創(chuàng)的范疇里。
(三)通過充分地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進一步增強順口溜的趣味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小學生也很容易接觸到電腦或者手機上的一些學習軟件,他們的欣賞品位也隨之提高。傳統(tǒng)的順口溜呈現(xiàn)形式單一,都是以口口相傳的形式或以文字的形式來呈現(xiàn),很難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在編創(chuàng)順口溜的過程中還要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納入進來,充分地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如PPT、電子白板、手機的錄屏截屏軟件等來彌補傳統(tǒng)順口溜呈現(xiàn)形式單一的短板,以音頻、視頻以及微課的形式來呈現(xiàn)英語順口溜,使順口溜既可聽又可視,進一步提高順口溜的趣味性。
三、知識性原則
編創(chuàng)者的主要編創(chuàng)目標應是通過順口溜來幫助學生學習掌握英語單詞、短語句型以及語法等知識,幫助學生總結所學知識點,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英語這一學科的教學服務。
在編寫順口溜的過程中,要把英語教學放到第一位,緊緊地圍繞著英語知識來進行謀篇布局,然后再尋求順口溜的韻律性,進行適當?shù)牡掠凉B透。
四、教育性原則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進行順口溜編創(chuàng)的過程中依據(jù)所講授的英文知識有意識地把德育融入順口溜的內容之中。通過順口溜一邊對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傳遞,一邊潛移默化地向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培養(yǎng)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熱愛集體,熱愛國家,遵紀守法等,正可謂“一體兩翼”。如:
“排是row, row row row。列是list, list list list。
排好排,列好列。爭做好學生?!?/p>
五、生成性原則
教師應注意和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參與到順口溜的編創(chuàng)過程中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提示學生注意順口溜的韻律性,做好對學生的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編創(chuàng)的順口溜圍繞著其所要呈現(xiàn)的英語知識點展開,不可離題千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順口溜的編創(chuàng),在師生互動中共同生成順口溜,這樣學生對順口溜的內容的理解將更加深刻,學習的效果勝過被動地聽講。如:
“雞蛋是egg,雞蛋孵化變小雞,小雞是chick,小雞長大變大雞。
大雞命很苦,大雞被殺掉,從此小雞變雞肉,chick 變chicken?!?/p>
六、邏輯、關聯(lián)性原則
一個好的順口溜不僅要音順,還要做到意順。每個順口溜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同時要注意順口溜的內容有邏輯性,內容要相互關聯(lián),這樣才能給學生呈現(xiàn)一個思維脈絡清晰的內容,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同時還能起到引導學生們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問題,培養(yǎng)其邏輯思維的能力的作用。如:
“大房子,許多室。臥室是 bedroom,起居室living room。
浴室是bathroom,教室是 classroom,藝術室 art room。
音樂室 music room,我愛我家,我愛校,我愛這些室?!?/p>
七、文化性原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傳播著不同國家和地域的文化,兩種語言文化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也提到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幫助學生們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相同與不同,拓寬學生的視野,有助于學生理解文化的不同,尊重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他們形成一定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如:
“茶就是tea,tea就是茶,綠茶就是green tea,紅茶不是red tea。
那是什么tea?紅茶應是black tea。”
西方人把紅茶叫作black tea,是從茶葉本身顏色來考慮的,而中國人稱為紅茶是從茶水的顏色考慮的,文化的不同導致有些詞不能用漢語來直接翻譯。
八、階段性原則
教育要遵循學生發(fā)展的階段性學習特征,編創(chuàng)順口溜的過程中要充分地考慮到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程度、對知識量和知識難度可接受的程度,對處在小學不同階段的學生所采用的順口溜的形式和內容也應該是不同的。比如說針對幾乎是零基礎的小學低段學生使用純英語順口溜是不可取的,同時順口溜內容里的英語也應該是相對簡單的,在編創(chuàng)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內容在量上不宜過多,隨著學生英語知識儲備的增加,學段的提高,順口溜的呈現(xiàn)形式相應地發(fā)生變化,知識的難度和知識量上也可以逐步提高。順口溜本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如果不遵守階段性的原則,將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編創(chuàng)順口溜時要注意階段性原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順口溜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學好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引導他們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馮桂萍.順口溜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妙用[J].教育導刊,2013(7).
[2]王加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巧用順口溜[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8(7).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