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蘭
摘 ?要:對于我國教學領域來說,在各個領域發(fā)展越來越快的時代背景下,教學思想與方式的創(chuàng)新是一項基本任務,是最基本的工作目標。為了迎合新時代下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做好教育工作,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我們必須要從創(chuàng)新視角出發(fā),思考教學的方向。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是決定著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科目,因此我們更要從創(chuàng)新角度去思考教學思想與方式的革新,為未來的教學工作打好基礎。
關鍵詞:創(chuàng)新視域;小學教學;道德與法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5-0120-02
Moral and legal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DONG Shulan ?(Wuning chengjiali primary school,Dongyang City,Jinhua City,Zhejiang Province,china)
【Absrtact】For the teaching field of our countr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creasingly rapi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ields,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thought and method is a basic task and the most basic work goal. In order to meet th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do a good job of education and train outstanding talents,we must think about the direction of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In primary school,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hat determines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so we should think about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thought and way from the angle of innovation,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teaching work.
【Key words】Innovation horizon;Primary school teaching;Ethics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在教學領域當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貫穿任何教學階段的一個基礎環(huán)節(jié),決定著學生能否成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社會人。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正處于起步階段,校方與教師更要重視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落實。在新時代發(fā)展趨勢下,我們需要結合當前的時代背景去思考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創(chuàng)新途徑,以育人為基本目標去思考未來的工作方向,以望得到更理想的教學成果。
1.貼近生活,激發(fā)學生能動性
道德邊界逐漸模糊,法律教育普及不到位,這是當前社會廣泛存在的問題,但是就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道德與法治教學顯然并未真正起到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品德與法律認知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過于晦澀,對于經驗與閱歷尚淺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的。另一方面,因許多教師習慣于將道德與法治視作理論學科,所以學生也習慣于死記硬背一些法規(guī)與概念,而并不會考慮在實際生活當中應當怎樣去做,也無法察覺到道德與法治在生活當中的實際存在意義。為了讓學生真正意識到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教師應當融入生活化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在生活當中的具體體現(xiàn),以及對于社會的影響,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有更深刻的理解。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因課本內容包含了許多復雜的概念描述,所以教師要將一些專業(yè)詞匯利用更加簡單直接容易理解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大家排好隊》這堂課時,一般會涉及秩序一詞,而學生對于秩序的理解卻往往十分不足,教師要從生活的角度去解讀秩序,要讓學生意識到生活當中,我們遵從秩序有怎樣的好處,如在班級集體出行時,排隊有利于尋找方向,跟從班級的前行秩序并不是單純的約束,而是一種互利的概念,我們遵從秩序,并不是單純?yōu)樗藥肀憷?,同時也是為自己帶來便利,因為只有遵守排隊的規(guī)則,才能夠避免自己面臨混亂,避免出現(xiàn)安全問題,我們遵守排隊的規(guī)則,便能帶動其他人共同遵守排隊的規(guī)則,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社會才能和諧。教師將生活中的例子融入其中,學生才能夠真正懂得秩序是什么,是否重要。
2.結合時代趨勢,開展信息化教學
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教學方式也在不斷革新,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為特殊的一門學科,最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的人格得到完善,以更好的狀態(tài)去面對社會,面對人生,面對自己的未來,融入社會,成為一個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人才。而在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階段的學生所面臨的信息沖擊很大,所以教師需要利用網絡背景去引導學生。教師對于網絡上的思潮變動要有敏感度,一旦網絡上出現(xiàn)大范圍傳播的言論或是現(xiàn)象,教師必須要事先了解背后的本質,并且利用合理的方式,幫助學生學會辨別網絡上的言論與思潮。例如,對于網絡上“學習無用”的論調,教師便應當特別警惕,因為小學生很容易因受此言論影響進而失去學習的欲望。網絡上有許多人在宣傳各個學科知識的“無用論”,認為許多學科知識很難找到實際應用的途徑,但實際上這往往只是目光短淺的體現(xiàn),任何一個學科的知識,都能夠在實際生活、工作與學習過程中用到,都能讓我們更加豐富,這是我們學習的意義所在,教師必須要意識到網絡的思潮方向,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
3.貫徹于行動,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在網絡時代下,人們想法越來越多,但是實際行動卻越來越少,而且道德與法治的體現(xiàn),也必須要通過一個人的行動,所以教師必須要將正面的理念落實于行動,引導學生進步。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所有需要教給學生的道理,自己要先明白,先做到,要懂得帶動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與情緒。例如,在大掃除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參與其中,要站在與學生平等的角度去思考,如同約束學生一樣去約束自身,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努力,自然也會積極完善自身,將正面的意識落實于行動,養(yǎng)成良好的言行習慣,成為一個知行合一的人,做到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有利。反之學生只懂理論,只會喊口號,而不去付諸行動,是無法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受到認可的。
4.充實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效率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就要從展現(xiàn)育人作用入手,教師自身也要積極總結教學經驗,采取適合的教育方法,將學生帶入到課堂學習中去,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與習慣。因此在教育中為實現(xiàn)教育目標,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的不足,以豐富教育內容為主,選擇適合的教育素材,更新教育方法,從灌輸式轉入到體驗式中去。第一,需要結合教學大綱中的內容,積極開展準備工作。只有明確教育目標,才能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出適合的教育方法,積極應對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還需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教學的生動性與趣味性,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第二,組織學生參與預習活動。通過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在組織學生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查閱其他資料,豐富學習內容,為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做好準備。所以在教育中教師需要及時將生活資源引入到課堂中,展現(xiàn)道德與法治教育的作用,為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第三,保證資源的多樣性。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小學道德與法治不論是在自由度上還是在靈活性上都是相對較高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育主題,挖掘適合的教育資源,采取多樣化教育形式,保持學生思維活躍性,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所以教師需要掌握學生心理特點,保證資源的多樣性,提高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效性。例如,在講述《溫暖老人心》這一內容時,為培養(yǎng)學生的尊老意識,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收集老人故事。對于學生來講,通過參與這一過程不僅可以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也可以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生收集完相關資料后,就可以在課堂中分享出來,而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面對學生所收集到的資料,教師需要及時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好這一知識的自信心。
5.開展小組合作,提高教學科學性
開展小組合作能夠將學生從被動學習者轉變成為主動參與者,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傾聽、理解與學習能力,在與其他同學互動與溝通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所以說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能夠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效果,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保持課堂氛圍活躍性,讓學生產生出學習欲望。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就要從創(chuàng)新發(fā)展角度出發(fā),豐富學生體驗與感受。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時,也要科學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針對學生的具體能力、水平與情況采取適合的指導方法,保證分組的合理性。可以說只有不斷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例如,在講述《安全記心上》這一內容時,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針對道路中行走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或是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方法感受交通安全法律。在完成這一活動后,教師需要及時針對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通過實踐可以看出,借助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轉變傳統(tǒng)說教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能力,豐富學生的感受與體驗。所以在小學合作教學模式下,教師就要主動對課堂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啟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在相互合作與探究中掌握知識點。
6.引入教學游戲,提高教學效果
只有引入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確保游戲運用的合理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因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且對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確保學生能夠產生參與欲望,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教師通過引入道德與法治知識,不僅可以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可以保持學生的學習動力。第一,組織學生獨立完成游戲。如在開展你比劃我猜的游戲時,就可以在組織學生先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當學生對知識產生清楚認識后,組織教師或是學生以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方式參與表演,鼓勵學生針對其中的表達意思進行分析,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學生產生出深刻的印象。第二,組織學生參與多人游戲。在設計游戲時需要引導學生自覺游戲,針對游戲設計、編排等進行探討,確保游戲能夠滿足多人參與需求。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游戲,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與思維能力,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目標。第三,在教學中需要針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在做好優(yōu)化設計與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豐富游戲內容,保持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如在講述玩的真開心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先與學生溝通,掌握學生的游戲愛好,并準備相應的游戲材料,然后就可以鼓勵學生主動與其他家人、朋友等一起參與游戲,讓學生感受到與他人一起玩游戲是十分開心的。在教育中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參與游戲是需要保證自身人身安全的。所以在教育中教師需要及時引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游戲的教育意義,在參與游戲中受到積極的影響,展現(xiàn)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用。教師自身也要及時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參與游戲,實現(xiàn)教育目標。
道德與法治是人類社會有序運行的基礎,在教學領域的重要意義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處于起步階段,教師更要重視道德與法治教育,要在豐富學生認知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言行習慣。因此文章基于創(chuàng)新視角分析了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策略,思考后續(xù)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石紅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01):49
[2]王宗紅.道德與法治生活化課堂的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3):46
[3]冉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