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劍敏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早已成為大勢所趨?,F代社會迫切需求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這一做法極為符合時代發(fā)展趨勢。初中學校展開德育教育時,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是必要途徑。通過細致分析語文課程內容,結合學生學習能動性,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可進一步熏陶學生道德素質,提高德育質量,助力全體學生綜合發(fā)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語文;德育教育;思考
德育教育是初中學習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政治課程教育,語文學科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關鍵陣地。初中生身心發(fā)展迅速,這一時期的學生思想相對混亂,價值觀有待建立,因此注重推進德育教育尤為重要??v觀初中語文內容,其中存在諸多德育知識。通過高效的德育教育策略,令德育知識真正走入語文課堂,在完成語文教學任務基礎上,深化德育內容。
1.初中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教師若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有效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勢在必行。通過創(chuàng)造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可進一步刺激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德育素養(yǎng)。在初中語文教學之際,德育教育的展開對學生日后學習及發(fā)展均具有重要影響作用。一方面,德育教育策略的展開,可促進學生提高整體素質。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課堂學習主體,是學校教育核心。在推進德育教育策略時,可促使學生養(yǎng)成優(yōu)良思想品質,促進其主動學習。另一方面,德育教育策略的有效推進,可助力學生提升學習效率。當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內容時,可對各種語文課程展開深入分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令其品味語文課文中的思想情感,進而提高語文課堂品質。
2.初中語文德育教育開展策略的有效途徑
2.1結合語文歷史,培育學生思想情懷
我國文化歷史悠久,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歷經多次戰(zhàn)役,無一不體現著歷代先輩對國家深沉的愛,以及立志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的赤誠之心?;诖?,在語文教材中包含大量優(yōu)質文章,深刻描述了我國人民對祖國的愛與情懷,這些內容對培育學生愛國情感及高效滲透德育內容,具有一定現實意義。例如,在教學《岳陽樓記》時,教師為了確保學生深刻品味文章情感,需要深入品讀教材,著重分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語句,促進學生感受作者的大無畏精神、樂觀精神等。在分析該語句后,教師還可以列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加以對比。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還應針對古人愛國行為、偉大抱負、包容心態(tài)加以介紹、講解,以便助力學生形成愛國情感、包容精神等,為學生注入精神營養(yǎng),促使其綜合發(fā)展,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礎「1」。
2.2結合語文情感,強化學生情感體會
初中時期的孩子,正值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他們,稍加叛逆,心靈及情感都相對敏感。為此,新形勢下的教師,應細致設計語文教學活動,注重圍繞學生現實狀況,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為高效落實德育教育做好鋪墊。例如,在教學《背影》內容時,語文教師便應細致結合文章內容,充分講解父親無私的愛意。由于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通過細致品味“父愛”,有利于其增強情感體驗,從內心深入認知父愛的神圣與偉大,以及父愛嚴厲的意義,并在成長中、學習中學會與父親交流,為構建良好的父子關系、父女關系鋪好路。在現實教學活動中,為了能提升德育教育效率,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教學內容、方式等。將“字詞”作為擊錘,逐漸滲透情感教育,指引學生多角度思考,深度品味父愛。通過情感體驗式教育,可確保學生在學習中深刻認知父愛的無私與偉大,進一步了解父親對家庭的付出,向默默付出的父愛致敬「2」。由此一來,便能進一步豐富學生情感,令其自覺汲取相關知識,為自己未來的人生及家庭發(fā)展而努力奮斗。
2.3運用語文作品,提升學生道德修養(yǎng)
引導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修養(yǎng),是我國初中語文教師在具體落實德育教育工作時的“頭號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實現對學生德育意識的高效培育。我國初中語文教材,囊括了眾多文質兼美的文章。其中,有關人物的描述、故事的講解等內容,都可為學生做好示范作用,指引學生健康學習,形成健康的做事準則,這對學生未來發(fā)展有一定積極意義。再如,在教學《陋室銘》內容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句便是分析重點,體現了作者處于惡劣環(huán)境下的樂觀心態(tài),教師課堂指引學生思考“環(huán)境”與“自我修養(yǎng)”間的關聯性,促使學生深刻認知堅守自我的重要性。接著,還可以以“環(huán)境與我的修養(yǎng)”為話題舉行其他教學活動。為了進一步強化德育教育質量,在具體教學之際,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細致品讀《陋室銘》,并上網搜索與該篇作者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分析作者經歷、特點、文章寫作背景等,以確保學生深入了解文章中心思想「3」。以此為基礎,對文章內容進行全面分析,致力提升學生修養(yǎng)。值得注意的一點,在語文課堂上滲透德育內容時,應時刻發(fā)揮學生“主人翁”意識,只有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德育滲透過程,才能收獲理想成果。所以,在教學語文內容時,德育教育的有效展開需要堅持“以生為本”原則,激發(fā)學生參與積極性,應用有效方式引導學生探究,促使學生在各種語文知識的學習中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
結束語:總的來說,當代教育者在培養(yǎng)人才時,需全面認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引入德育內容,進而刺激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熱情、動力,從而深刻吸收語文知識與德育內容。為此,新形勢下的初中語文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應積極融入德育教育內容,全面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培育學生道德修養(yǎng),通過高效落實德育教育,為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張小軍.關于初中語文中滲透德育教學的幾點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2020(18):128.
[2]封婭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德育的思考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8(24):48.
[3]葉燕珍.新課改視野下初中語文德育的思考與實踐探索[J].課外語文,2017(06):104-105.
(佛山市順德區(qū)勒流新球初級中學 廣東 佛山? 5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