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分析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從課外閱讀的時間、空間、方法、組織等維度,分別探討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課外閱讀? 閱讀能力? 閱讀方法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指出: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對于學生來說,閱讀不僅可以培養(yǎng)語感,而且可以豐富精神世界。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須高度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同時,新課標規(guī)定了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的總量不能少于145萬字。要達到標準中規(guī)定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就應該充分了解當前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課外閱讀方面有針對性地指導,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調查與分析
(一)問卷的設計與組織
調查目的是摸清當前部分小學各學段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閱讀時間、閱讀內容、閱讀方法及閱讀活動開展等方面的現實情況,以期找出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
為達到調查目的,筆者從閱讀興趣、閱讀時間、閱讀書籍來源、閱讀指導、閱讀交流活動的開展等方面,設計了10個問題進行調查。本研究隨機抽取5所學校,再從每所學校3個學段分別抽選30名學生進行調查。在調查前,與學生及其家長說明調查的目的及各項調查問題的含義,讓學生在其家長幫助下一起完成問卷。
(二)現狀分析
1.課外閱讀興趣不濃
從調查結果來看,隨著學段的提高,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會隨之增加,但低段孩子對課外閱讀表示厭惡和無所謂的達26.36%,中段達21.13%,高段達15.29%。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我們沒有弄清楚孩子真正感興趣的閱讀點在哪兒,或是我們沒有真正激發(fā)出孩子的閱讀動機,或是我們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如何去閱讀。
2.課外閱讀時間不夠
從調查結果來看,48.12%的受試者每天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不到半個小時。一是因為現在的小學生作業(yè)任務重,各種課外輔導班占去大量時間;二是因為學生課外空余時間受電子產品,特別是一些游戲產品影響很大;三是因為小學生的學習計劃性較差。
3.課外閱讀空間不足
調查數據顯示,課外閱讀材料的來源,有62.94%來自學校,11.76%來自同學,25.30%來自家庭;從課外閱讀材料類型來看,閱讀過的課外書籍超過3種的僅占12.75%。其原因主要在于家校對于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視不夠,沒有真正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以至于提供給學生的閱讀書籍缺乏針對性。
4.課外閱讀方法單一
從調查結果來看,有近83%的調查對象認為課外閱讀就是拿到一本書看一下而已;只有不到6%的學生會依據所讀材料的類型,較靈活地選用相應的閱讀方法。其原因主要還是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局限于課內知識的教學,沒能很好地把其方法拓展引導到課外閱讀上去,而我們的一些家長可能只在乎孩子是否閱讀了,不在乎其閱讀的方法。
5.課外閱讀活動偏少
從調查數據來看,調查對象中的近19%所在的班級或學校平均每年開展的相關活動不到1次。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學校側重于應試教育,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重視程度不高,進而影響課外閱讀的開展。
二、提高課外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家校共同引導,培養(yǎng)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是學生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一種心理傾向,是閱讀的重要動機。由于小學生心智發(fā)展還未完全成熟,因此需要家校聯手,從閱讀動機上著手,培養(yǎng)其課外閱讀興趣。
首先,家校應依據每個學段學生的心智發(fā)展特點,提供合適的書籍。在小學低段,學生識字量有限,專注力也不夠,教師主要應推薦一些情節(jié)有趣、緊湊的讀物,篇目不宜過長,如《逃家小兔》這樣的繪本故事。對于小學中段的學生,由于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識字儲備,可以推薦一些橋梁書,如:《青蛙和蟾蜍》《老鼠記者》系列。對于小學高段的學生,愛讀經典名著會讓他們擁有超出年齡的眼界和心胸,在這個階段,閱讀經典則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其次,家校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對于閱讀什么樣的書,閱讀哪些內容,教師在學??梢砸龑W生,家長應注意觀察和了解,通過交談,正確引導,但千萬不能對學生的閱讀書籍類型和范圍進行強制干涉,否則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甚至逆反心理。
(二)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合理安排閱讀時間
要達到一個好的閱讀效果,必須要有充裕的閱讀時間作為保證。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一個貼合實際的計劃,以確保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一是要挖掘校內讀書時間。課外閱讀的質量需要閱讀時間做保障,所以教師可以固定在校閱讀時間,如每天的早讀時間用來誦讀一些經典古詩文,也可以安排為“師生共讀”時間。二是要保障在家讀書時間。課外閱讀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所以各科教師都有義務精簡作業(yè),以保障學生有較為充足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三是閱讀時間應適度,不能一味增加學生閱讀時間,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閱讀興趣,有計劃地安排閱讀時間,循序漸進地增加時間。四是要落實好閱讀計劃和進度,學生有了閱讀計劃,就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閱讀量,家長應做好檢查,以保證閱讀效果。
(三)因材分類指導,豐富課外閱讀方法
由于學生閱讀時間有限,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使用教材。教材中的課文內涵豐富,教師如能結合課文在課堂上教給學生具體閱讀的方法,就能夠幫助學生掃除方法上的障礙。
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掌握閱讀的常用方法。教師應結合課內閱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如何選用這些方法,如何具體運用這些方法。如在講解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2課《精讀與略讀》時,可以具體指導學生如何使用精讀、略讀、跳讀、瀏覽等方法。
其次,要指導善用批注。教師在課堂上,應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批注的符號和格式,引導學生養(yǎng)成邊閱讀邊勾畫的習慣,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的習慣。如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給出了具體做批注的方法,教師上課時就可以把這樣的單元目標落實到具體的閱讀中去。
最后,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具體指導學生什么時候記筆記,應該記哪些內容,重點提示學生摘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等,這樣可以為中高段寫作做好語言方面的積累與支撐。
(四)拓展閱讀空間,創(chuàng)建閱讀活動
學生對一件事的熱衷度、參與度取決于對事物的興趣與愛好,想讓學生愛上閱讀,保持閱讀熱情,教師就應該采用孩子們喜歡的形式,開展親子讀書、好書推薦、圖書漂流等閱讀活動。
總之,課外閱讀是小學生獲取知識、積累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愿教師與家長攜起手來,充分挖掘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引領學生遨游書海,讓學生盡情享受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吳全會.基礎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朱怡.圖書漂流傳遞書香與快樂[J].科學大眾·教師版,2015(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