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蕾
[摘 要]統(tǒng)編教材采取精讀、略讀和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編排體系。略讀課文是精讀和課外閱讀的橋梁,是提升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對課堂教學進行明確的目標定位,并充分利用導讀提示,引領學生理解文章大意、品讀課文、拓展運用等,使學生遷移運用精讀課文所學到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出略讀課文的教學價值,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略讀課文;目標定位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01-0032-02
統(tǒng)編語文教材采取精讀、略讀和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編排體系。這樣的編排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體現(xiàn)了由扶到放的原則,有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略讀課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統(tǒng)編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每個單元都編排適量的略讀課文。整個小學階段共有略讀課文54篇,占據(jù)全部課文的26.6%,這充分體現(xiàn)了編者對略讀課文的重視。那如何引領學生科學有效地學習略讀課文呢?
一、明確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
在每個單元教學之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教材,理清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之間的關系,合理定位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一)大膽取舍,合理確定教學內(nèi)容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為什么要編排精讀和略讀課文呢?從字面來看,精讀課文就是要精細地讀;略讀課文就是要粗略地讀,不必要像精讀課文那樣“精耕細作”。但是,仍有許多教師在略讀課文教學的時候生怕學生學不會,逐字逐句地引領學生品讀。這樣教學,耗時費力,不僅極大地浪費了教學時間,而且不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上,教師要敢于大膽取舍,合理確定教學內(nèi)容,把教學重點放在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上,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出略讀課文的教學價值。
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由《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三篇課文組成,其中,《牛郎織女(二)》是略讀課文。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故事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因此,在《牛郎織女(二)》的教學中,教師既要讓學生借助閱讀提示,運用在上一單元學過的閱讀方法,盡可能快速地默讀課文,了解牛郎和織女故事的結(jié)局,也要讓學生運用在《牛郎織女(一)》中學到的方法,說說如果把牛郎織女的故事繪制成連環(huán)畫,自己打算畫些什么內(nèi)容。在這節(jié)課中,粗略地讀就是教學的重點,其中“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是之前學過的閱讀策略,在這篇略讀課文中進行運用。教師要把握這個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閱讀,讓他們把握主要內(nèi)容就可以了。
(二)緊扣核心問題,精教精導
閱讀教學涉及的字詞句段篇等方面的內(nèi)容是很多的。如果教師面面俱到,學生看似學了,其實什么也沒有學到。這需要教師緊扣核心問題進行教學,次要的方面盡量讓學生自學,這才是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
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的《不懂就要問》一課,教師要把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這個核心問題上,對 “把有新鮮感的詞句畫下來和同學交流”這個問題則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解決。這樣引領學生學習略讀課文,重點突出,目標明確,有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閱讀速度,落實閱讀策略
略讀課文只需要讓學生粗略地讀即可,不需要像精讀課文那樣精細地讀。略讀課文應以默讀為主,到了高年級,則要把讀的重點放在速讀、跳讀、瀏覽等讀的方式引領上,使學生逐步運用學過的閱讀策略進行閱讀。
如,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有目的閱讀”策略單元,課文有《竹節(jié)人》《宇宙生命之謎》《故宮博物院》三篇,其中《故宮博物院》一課是略讀課文。在這一篇略讀課文的教學時,針對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先讓他們以默讀、跳讀、瀏覽等形式自由讀課文,然后依據(jù)學到的有目的的閱讀策略進行閱讀。這樣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
二、略讀課文的教學建議
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略讀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以逐步提升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一)靈活運用導讀提示
每篇略讀課文的題目下面都有關于學習這篇課文的導讀提示。這是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目標要求、方法要領。借助導讀提示,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那如何借助導讀提示來引導學生閱讀呢?
1.根據(jù)導讀提示直接展開閱讀
根據(jù)導讀提示的要求展開閱讀,是略讀課文常用的教學策略。假如一篇略讀課文有三個訓練要求,教師就可以按照這三個要求安排三個板塊,引導學生學習。
如,四年級上冊的《梅蘭芳蓄須》這篇略讀課文 ,導讀提示是:“在京劇舞臺上,梅蘭芳主演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享譽世界。默讀課文,說說梅蘭芳用了哪些辦法拒絕為日本人演戲,在這個過程中經(jīng)歷了哪些危險與困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找資料,深入了解這位京劇大師。”根據(jù)導讀提示,在教學中,教師把整篇課文的教學分為三個板塊。一是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找出梅蘭芳是用哪些方法拒絕為日本人演戲的;二是品讀課文,并從中找出梅蘭芳主要經(jīng)歷了哪些危險與困難,重點引領學生感受最大的困難和危險的部分,體會梅蘭芳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三是拓展延伸,在自由查找資料中深入了解京劇大師梅蘭芳。按照這三個板塊來教學,抓住了略讀課文教學的重點,促進了學生語文學習質(zhì)量的提升。
2.適當調(diào)整提示內(nèi)容展開教學
略讀課文的題目下面雖然都安排有導讀提示,但不是所有的導讀提示都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經(jīng)驗等相適應。這就需要教師對導讀提示進行適當調(diào)整與修改。
如,五年級下冊《童年的發(fā)現(xiàn)》一課的導讀提示為“人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人究竟是從哪里來的?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我經(jīng)歷了怎樣的探究過程?結(jié)果怎樣?默讀課文,找出你覺得有趣的部分,說說自己的感受,還可以和同學交流自己有過什么‘發(fā)現(xiàn)?!睆膶ёx提示來看,這些提示與“童年的發(fā)現(xiàn)”這個題目的關系并不大。如果把導讀提示與課文題目結(jié)合起來,改變一下,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可以把導讀提示改為“快速默讀課文,說說‘我在童年的發(fā)現(xiàn)是什么。想想‘我童年的發(fā)現(xiàn)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結(jié)果怎樣。找出在‘我童年的發(fā)現(xiàn)中,自己覺得有趣的部分,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最后,結(jié)合自己的情況,說說自己曾經(jīng)有過怎樣的發(fā)現(xiàn)。”這樣對導讀提示進行調(diào)整后,閱讀板塊會更分明,更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3.合理增加內(nèi)容
增加導讀內(nèi)容就是指在教材原有提示的基礎上進行適度增添,以達到更好地為學生的閱讀服務的目標。
如,三年級下冊《方帽子店》這篇略讀課文,導讀提示只有一句話:“默讀課文,說說故事中的哪些部分內(nèi)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部分?!币胱寣W生說說故事中的哪些部分是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就要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整體感知。因此,根據(jù)教學需要,教師可以在這個導讀提示的前面加上“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怎樣的事情”。在解決完這個問題后,再讓學生說說“故事中哪些部分是讓自己最意想不到的”,這樣為學生搭建了適切的閱讀支架,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提升
1.粗知大意,了解文本內(nèi)容
粗知大意就是指讓學生在讀完課文以后知道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如,五年級下冊《紅樓春趣》這篇略讀課文的導讀提示是:“《紅樓夢》中的許多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寶玉、黛玉等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讀讀課文,能大致讀懂就可以。讀后和同學交流:寶玉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從這個閱讀提示可以看出,不需要讓學生對課文讀得很深,只要大致讀懂就可以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導讀提示的要求,引領學生粗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內(nèi)容以及自己對文中人物的看法。
2.注重品讀,提升學生的語言品味能力
對略讀課文的教學,在學生粗知課文大意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就課文的重點部分進行品讀,真正做到略而不簡、精教精練。
如,五年級上冊的《珍珠鳥》這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想想‘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課文中有很多地方寫出了珍珠鳥的可愛,請找出這樣的語句,體會‘我和珍珠鳥之間的情意”。從這個要求可以看出,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重點詞句的品讀上,從內(nèi)容到形式,如抽絲剝繭般地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表達特點和表達效果之間的關系。如此教學,真正實現(xiàn)言意兼得的目標,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
3.拓展運用,促進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
略讀課文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從語言品味方法引領學生閱讀,使學生從讀到寫,逐步獲得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當學生通過閱讀感受到“我”與珍珠鳥之間的信賴與美好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仿照著課文的形式寫一寫自己與其他動物之間相處的畫面。
綜上所述,略讀課文作為語文教學的有效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它的教學目標定位,大膽取舍,合理選擇教學內(nèi)容,并借助導讀提示和恰當?shù)姆椒ㄒI學生閱讀。這樣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略讀課文的教學價值,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