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西帥
摘要:在小學教育中,德育教育是最為關鍵的工作之一,也是小學教育的根本教育任務。小學班主任是班級管理教育的關鍵主體,也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人員,在實踐中小學班主任必須結(jié)合時代特征,靈活的應用各種方式來強化德育工作質(zhì)量,促進小學生成長,下面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
前言
新時期下,立德樹人的觀念已經(jīng)全面滲透到教育領域中,在小學教學中,班主任需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以此促進學生健康觀念形成[1]。在日常教學中,小學班主任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分析,采取多樣化的教育手段開展德育活動,從而促進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xiàn)。
1.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意義
在教育活動中,德育是最為關鍵的教育內(nèi)容之一,也是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教育主題[2]。開展德育教育的關鍵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在新課改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越發(fā)突出,各界對德育教育的關注力度也持續(xù)提升。與其他任課教師相比較,小學班主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不僅承擔著學生知識教育的任務,還需要對學生的生活、思想進行引導教育,并且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事實上,小學班主任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關鍵引導者、實施者,良好的德育教育能顯著提高學生道德觀念,指引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并且能促進良好班級氛圍的形成,有助于班級管理效果提升。此外,加強德育教育,還可以增強小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有助于小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教育中,班主任必須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開展德育教育,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2.強化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
1.1融入學生群體
小學班主任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領導者、組織者,也是小學班級管理的主體,對于學生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3]。在小學生學習階段,他們除了父母、同學,接觸時間最長的就是班主任,從某種程度上看,班主任就是學生眼前的“一面鏡子”,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優(yōu)勢,同時班主任的言行又會對學生成長帶來影響。所以在實踐中,為了保證德育教育效果,班主任就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并且要積極的融入到學生群體中,通過自身的良好道德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在過去的小學德育中,經(jīng)常以說教為主,班主任會直接要求學生做什么、怎么做,很少與學生同步進行,這就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在今后,小學班主任應該積極的融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的需求、習慣、喜好,并且班主任要尊重每個學生,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學習中的問題,成為學生的好朋友。班主任在道德方面對學生的要求,自己都需要做到,如班主任讓學生不能隨地扔垃圾,那么自己就要做到這一點,班主任只有做到了身先士卒,才能帶給學生好的榜樣,從而保證德育工作的持續(xù)影響力。
1.2德育教育要做到知行合一
小學班主任必須意識到,在德育教育中,如果只是口頭說教,而沒有落實到實踐中,學生是很難對班主任說的內(nèi)容有深入感受的。所以在實踐中,班主任要特別注意,德育教育不能停留在口頭層面,更要指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這些道德品質(zhì),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道德觀念。小學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積極的參加各種德育活動,讓學生能在真正的活動中意識到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性,促使學生能在今后自覺的遵守道德規(guī)范。如班主任在周末引導學生開展“孝敬父母、體驗親情”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自主收集一些與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感恩節(jié)相關的資料,并讓學生對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匯總整理,隨后班主任引導學生開展“我為父母做點事”的主題活動,如幫父母掃地、刷碗等,還可以組織學生制作相應的感恩父母卡片,寫下自己相對父母說的話,在活動結(jié)束后,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感受。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可以切身體會到父母的不易、辛苦,以此讓學生學會理解父母、體諒父母,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心理。此外,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參加“奉獻愛心,關愛老人”的活動,讓學生進入到社會上的敬老院,增強學生的尊老意識,促進學生優(yōu)秀品德形成。
1.3適時評價明確規(guī)章制度
很多小學生對班主任存在畏懼心理,擔心自己哪些方面沒有做好而受到班主任的批評,不敢與班主任進行溝通交流,而這也會對小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形成造成一定不利影響。所以在實踐中,小學班主任還需要注重適時的對學生進行評價,尤其是鼓勵性評價,要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積極因素,讓學生能自覺的踐行優(yōu)秀道德行為,引導學生形成健康道德品質(zhì)。對此,小學班主任需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制定明確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同時班主任還可以鼓勵學生一起參與到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中,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意識。在學生出現(xiàn)違反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情況以后,由班級中的其他學生一起確定處罰方式,讓學生可以做到自我監(jiān)督、相互角度。此外,小學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做到常態(tài)化、正面化,不能過于強調(diào)批評,而忽視了鼓勵,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的肯定、鼓勵會成為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工具。小學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開展“每周道德模范”的活動,在每周的班會上,讓學生自主選出班級中的“道德模范”,并且說說該同學的主要事跡,而班主任則需要給予“道德模范”相應的獎勵,為其他學生樹立道德榜樣,激活其他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德育教育實效性提升。
總結(jié)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是落實德育教育的重要主體,在實踐中,小學班主任必須全面把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科學規(guī)范的開展德育教育活動,指引學生能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質(zhì)及心理素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愛霞.新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價值及實踐路徑探索[J].好日子,2019(03):1.
[2]許瓊.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討[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9(21):210-211.
[3]梁彩云.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0(01):160.
(山東省新泰市向陽實驗學校 2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