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才,高玲
(江蘇海洋大學商學院,江蘇連云港 222001)
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潛力的重要標志。各個國家或地區(qū)的高等教育在科技水平的提升、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社會思想的培育及智力資本的保障等方面,均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應該緊扣高質量發(fā)展的時代主題,不斷提升辦學定位辦學水平,努力促進教育目標、教育手段和教育成果的高質量。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zhàn)略舉措,也是促進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一招[2]。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不僅在理論上回答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更在實踐層面上為高等教育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提供了行動指南。立德是根本,強調的是道德養(yǎng)成[3]。樹人是目標,強調的是人才培養(yǎng),涉及“為誰培養(yǎng)人”和“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兩大根本性問題?!罢n程思政”就是針對當前部分高校存在的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道德的問題,就是要防止高等教育培養(yǎng)出太多的“精致利己主義”。
同時,《教育法》 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督逃ā返谖鍡l明確規(guī)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蔽覈督逃ā返诹鶙l指出:“教育應當堅持立德樹人,對受教育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受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治、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p>
2020年5月底,教育部印發(fā)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5]。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yǎng)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p>
進入21 世紀以來,管理會計在國內的發(fā)展又一次迎來了歷史性機遇。在制定教學大綱、教學方案時,國內許多高校都將《管理會計》作為會計學、財務管理等專業(yè)的專業(yè)課、必選課、主干課程?!豆芾頃嫛烽_展課程思政建設相當重要,也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主要體現如下。
首先,日常教學團隊。從20 世紀90年代初至今,雖然管理會計課程在國內高校的開設經歷了一個反復的過程,但從目前來看這門課程在國內許多高校都已經積累了比較雄厚的教學力量,其中也不乏許多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也有許多年輕博士從事管理會計的教學科研工作[6]。
其次,項目建設團隊。由于管理會計工具或方法對許多單位都具有一定的廣泛適用性,現實工作中許多高校的政工干部、輔導員都比較熟悉一些管理方法或思想,開展該課程思政建設,可以考慮將高校的政工干部、輔導員納入建設團隊,進一步增強建設團隊的“思政基礎”。
《管理會計》課程的特點主要有:(1)教學受眾廣。在國內許多高校的教學計劃中,《管理會計》課程的開設往往會覆蓋會計、財務、企業(yè)管理、工商管理等多個系部的不同專業(yè)學生,學生人數眾多,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凸顯;(2)教學內容綜合性強、政策性強,教學過程中需要高度關注國家經濟方針政策的變化,嚴格遵從國家會計、財務管理方面的法規(guī)精神,課程內容里本身就蘊含很多思政育人要素;(3)實踐性強?!豆芾頃嫛方虒W過程中需要緊密結合經濟發(fā)展的現實情況,思政案例和教學素材非常豐富。
《管理會計》 課程在國內許多高校都有20年左右的教學歷史,因此教材資料、教研成果的積累比較豐富。主要包括:(1)日常教學工作積累豐富。目前,國內公開出版的《管理會計》教材版本較多,公開發(fā)表的涉及管理會計研究的論文數量上也很可觀,這就為本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提供了很大的選擇余地和參考空間。同時,高校在開設《管理會計》課程時,各種教學資料規(guī)范、齊全,教材、教學參考資料以及案例等教學資源也越來越豐富。(2)課程教學改革成果積累。近幾年來,許多高?!豆芾頃嫛氛n程教學改革工作扎實推進,能夠及時完成教學方案優(yōu)化、教學大綱修訂、試卷庫建設、網絡考試改革及MOOC 線上教學方式運用等多方面教改工作,并形成了一定的經驗積累和資料支撐,這些也為本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合理把握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內容,對于保證和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效果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按照《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要求,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yǎng)等重點優(yōu)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tǒng)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管理會計》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任務應該包括以下幾大方面。
第一,開展社會調查,圍繞社會上對會計人才思想政治素質、職業(yè)道德的新要求展開討論,進一步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
第二,根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優(yōu)化要求,討論教學大綱修訂,完成教材、教輔用書等教學資料的優(yōu)選。
第三,參與《管理會計》課程思政建設的全體成員認真學習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完成課程思政建設的政策理論咨詢與輔導。
第四,開課之前,全體任課老師討論、優(yōu)化教學內容與安排,完成各課程思政育人要素的教學素材準備及設計工作,修訂教案、教學PPT 等教學資料。
第五,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步落實各章節(jié)教學內容,其中要納入各課程思政育人要素,實現相應思政育人目標,并定期交流、反饋和總結建設情況。
《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充實,且具有很強的交叉性、實踐性。許多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與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現狀、企業(yè)管理的要求高度相關,各章節(jié)甚至蘊含多項思政育人要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將各項思政育人要素與專業(yè)知識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如春風化雨一樣“潤物細無聲”,就需要按照各章節(jié)的知識特點事先明確思政育人的實施方案。具體見表1。
總的來說,《管理會計》 課程思政的建設成果應該主要涵蓋教學性建設成果和研究性建設成果兩大方面。
表1 《管理會計》課程思政章節(jié)安排
(1)教學性建設成果。
教學性建設成果主要蘊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具體表現形式包括以下5 個方面。
①培養(yǎng)方案重構。
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緊密圍繞人才需求的新變化,積極參與論證人才培養(yǎng)方案重構,推動完成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渠道和培養(yǎng)計劃的再論證。
②教學大綱修訂。
圍繞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按照課程思政育人要素和育人目標的安排,及時討論教學大綱的修訂與完善等問題,為教學內容優(yōu)化提供依據。
③教學內容優(yōu)化。
按照教學大綱要求,認真做好教材和其他教學輔導用書的征訂和使用工作,及時做好教學進程表、教案、及教學PPT 的修訂工作,對照各項思政育人要素和育人目標,及時優(yōu)化各章節(jié)教學內容。
④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積極參加教學方式研討與改革,繼續(xù)落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根據各課程思政育人要素的特點和要求,進一步探索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應用。
⑤成績考核改革。
積極推動考試、考核方式改革,盡早完成試卷庫建設,優(yōu)化網絡考試安排,探索多渠道、分階段、全方位的綜合成績評定方法。
(2)研究性建設成果。
在《管理會計》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還應該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認真總結一些有益的經驗和做法,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形成包括教學論文、研究報告、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等在內的多樣化的研究性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