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敏,趙錦
(大連科技學院,遼寧大連 11605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于心理健康也越來越重視起來。高校作為人才的培育與輸出基地,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的同時,更應加強其心理育人方面的功能,培養(yǎng)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該研究通過心理健康水平測試,詳細深入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以及影響因素,根據(jù)測試結果以及當前教育教學實際,構建多維、立體的心理健康防護體系,讓學校成為大學生堅強意志的領航員、積極心態(tài)的護航員以及前進動力的助航員,實現(xiàn)大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
該研究對大連某高校大一大四學生采取整體取樣的方法,共測試學生數(shù)12 149 名,其中女大學生被試4 139 名。
該次測試采用3 份問卷,分別為大學生人格問卷,癥狀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
(1)大學生人格問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 簡稱UPI)。
UPI 問卷對于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具有早期發(fā)現(xiàn)及治療的作用,它對被試的身體健康、情緒、學習及人際交往等多個方面進行測量,能較客觀地反映被試的身心情況。
(2)癥狀自評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
本量表又稱為90 項癥狀清單,共90 題,簡稱SCL-90。該量表采用十級評分,分別對被試思維、情感、生活及意識等10 個方面進行測量。
(3)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抑郁自評量表是一種測量抑郁的工具, 包括20個項目,每個項目由七級評分構成。該量表使用簡便,并可直觀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觀感受,可以評定抑郁癥狀的輕重程度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特別適用于抑郁癥患者。
在輔導員或者心理教師的組織下,以班級為單位學生通過手機端自主進行測試,簡單便捷。獲取數(shù)據(jù)后,采用SPSS 25.0 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整體狀況。
根據(jù)UPI 的篩選標準得出如下結果:UPI 的第25 題為“想輕生”,對該題做出肯定回答者共有395人,在所有同學中占比為3.3%,此類學生為重點預警學生,需要心理教師重點訪談。
UPIⅠ類問題是指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共1 848 人,在所有同學中占比15.2%,這類學生需受到關注,必要時可進行心理咨詢。
UPIⅡ類問題是指可能存在心理困惑的學生,共2 287 人,在所有同學中占比18.8%,這類學生可進行自我調(diào)適或輔導員等引導。
UPIⅢ類問題為心理狀態(tài)良好或無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共8 014 名,在所有同學中占比66.0%。
(2)不同性別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男生在UPI 問卷的Ⅰ類、Ⅱ類心理問題檢出率分別為13.3%和18.5%,女生在UPI 問卷的Ⅰ類、Ⅱ類心理問題檢出率分別為18.9%和19.4%??梢园l(fā)現(xiàn)在學生群體中,女生存在心理問題的比率高于男生,說明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差于男生。這可能與女生心思細密、多愁善感的思維特點有關系,這種思維特點會影響到新生人際交往、入學適應性等各方面,進而影響到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1)對問卷中10 個因子中各個因子呈現(xiàn)陽性的人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并對各個因子的陽性檢出率進行排序,發(fā)現(xiàn)在所有因子中,強迫因子排在首位,其次為人際關系敏感,詳見表1。
表1 學生陽性因子位次排序
(2)將本研究中學生測評的SCL-90 的結果與全國大學生常模做比較,對比結果如圖1 所示,由結果可知本研究的大學生被試9 個因子上的得分均分都低于全國常模,說明該研究的大學生被試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較好。
圖1 本研究中學生測評的SCL-90 的結果與全國大學生常模作比較
針對抑郁自評量表的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的自評分數(shù)在不同變量上呈現(xiàn)不同結果,其中,女生的抑郁自評均分為42.78 分,高于男生均分40.61 分,說明女生的抑郁癥狀高于男生。關于年級變量進行分析,大一學生自評均分最高為41.66 分,大四均分最低為40.71 分。對不同入學動機學生的抑郁自評結果進行比對,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動機越低,其抑郁自評均分越高。
(1)學生整體心理狀態(tài)比較健康,UPIⅠ類學生在所有同學中占比15.2%,UPIⅡ?qū)W生在所有同學中占比18.8%,UPI Ⅲ類學生在所有同學中占比66.0%。
(2)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略差于男生。
(3)該研究大學生被試在強迫癥狀(31.59%)、人際關系敏感(18.21%)、敵對(15.78%)這3 個因子上的陽性檢出率較高。
(4)抑郁自評結果在不同的群體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結果:其中女生的抑郁自評分數(shù)高于男生;大一新生的自評分數(shù)高于大四學生;學習動機水平越低其自評分數(shù)越高。
根據(jù)測試結果,我們深入詳細地了解了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接下來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參考。在接下來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們應依托三全育人機制,從大學生的心理出發(fā),形成形式多樣又成效豐富的心理健康防護體系,為大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與保障。
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設計上可以根據(jù)學生心理測評結果以及教育教學規(guī)律加以適當調(diào)整。開展“1+X”教學模式,“1”是指開設一門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X” 是指根據(jù)學生的需求以及心理測評結果開設針對性的多門選修課,如根據(jù)本次測驗結果可增設“大學生人際溝通與壓力應對”“畢生發(fā)展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及“大學生心理成長”等多門選修課,讓學生根據(jù)自身需求靈活主動學習,改變被動的授課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強化和豐富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高校也應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采用線上線下、案例教學、團體輔導和體驗活動等多種教學形式,拓寬與豐富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在理論學習的同時,增加實踐教育環(huán)節(jié)如主題工作坊、心理行為訓練和團體輔導等活動,實踐活動的主題可以針對心理普測的結果和當前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來展開,如針對該次SCL-90 的結果,可以對該校大學生開展人際交往、舒緩情緒、對抗焦慮等主題的實踐活動。在實踐與活動中緩解同學們的心理壓力與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的形式相比于室內(nèi)理論學習,更容易讓學生們接受,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在活動中激發(fā)心理潛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減少抵觸心理。
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的過程中應具有全媒體、全平臺、全網(wǎng)絡的視野,爭取最大程度覆蓋到學生。應充分發(fā)揮官網(wǎng)和新媒體中心的作用,加強生命智慧教育,建設屬于高校自己的心理文化空間。同時各二級學院應根據(jù)自己學生特點和學科體色建立心理平臺可以是微信公眾號、抖音以及心理直播課等手段,通過網(wǎng)絡多元化、媒體全局化地為學生提供系列主題心理健康教育。
同時,在實踐過程中,應依托重要節(jié)點如“525”開展適合該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活動,將心理健康活動以“525”為節(jié)點擴散開來,將心理健康周擴展至心理健康月直至心理健康年,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政治教育結合,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心理健康活動可以與輔導員的日常班會、青馬培訓和團學活動進行適當結合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如人際交往能力提升、戀愛能力培養(yǎng)、挫折應對與壓力管理以及學習心理等主題豐富、有針對性立意的教育活動。
通過心理普測,可見心理測試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預防和教育干預起重要作用。針對UPI、SCL-90 和抑郁測試,我們可以給學生通過測試進行分類,建立動態(tài)的心理健康檔案,對于心理預警的大學生,尤其是心理Ⅰ類問題和出現(xiàn)“想輕生”想法的同學進行重點關注,通過一對一心理咨詢、定期跟蹤回訪、信息反饋、心理復測等途徑,力爭準確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特點,起到早預防、早干預的作用,幫助大學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健康向上人格,擁有良好心態(tài)。針對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略差與男大學生這一點,可以針對女大學生開展針對性訓練與學習,如人際交往技能提升、抗挫折能力提升、積極心理品質(zhì)培養(yǎng)等主題,有針對性的提升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同時,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幫扶體系,實現(xiàn)校外聯(lián)動。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寢室四位一體的校內(nèi)教育聯(lián)動機制,實現(xiàn)心理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干預。引入校外心理專家加強培訓互動,與心理??漆t(yī)院建立合作轉(zhuǎn)介機制,充分利用校外資源。同時,加強寢室心理安全員、班級心理委員以及輔導員的心理健康知識培訓,發(fā)揮朋輩引領作用,實現(xiàn)全員育人,構建立體防護體系。
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加強組織保障,黨委書記和校長親抓落實,強化是師資保障和硬件保障,充分實現(xiàn)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防護體系的構建。在對大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過程中,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教育相互結合、相互滲透,以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育影響學生,從而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和健康心理素質(zhì)。
建立完善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制度,構建學校、學院、心理健康教師、各學院心理健康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層級聯(lián)動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應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理論核心,遵循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本校學生心理特點制定針對全校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培養(yǎng)方案,與此同時,各學院應根據(jù)本學院學生心理現(xiàn)狀建立學院特色的心理健康培養(yǎng)方案與活動計劃,使心理健康教師、心理輔導員以及班級心理委員充分發(fā)揮積極影響作用,增強育人合力,充分實現(xiàn)全過程、全方位以及全員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