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敏
關鍵詞:活教育;小學數(shù)學;策略
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主觀意愿強加到學生身上,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和需要。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論,立足于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的研究,進行一系列兒童教育實驗,將活教育理論運用與實際教學,活教育理論具有科學依據(jù)及法理依據(jù)。通過靈活的教材、多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主體的學習宗旨,使得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罱逃淖谥季褪巧钊胪诰驅W生個人潛能,學生能運用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和探索。
陳鶴琴先生對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進行總結,小學生好動、好模仿、好游戲,喜歡合群、喜歡成功和稱贊。學習過程主要包括感覺、聯(lián)想、動作。只有將這些問題解決好,才能教育好學生。教師所要培養(yǎng)的學生將來是國家的主人,社會的建設者。因此,教學內容也要緊緊圍繞自然社會。書本知識是間接經驗,是人類長期積累的人類文明成果,脫離學生的直接經驗不易被學生所理解。教學要教學生求真,讓學生對所學事物有正確的印象。數(shù)學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教學中教學生學會知識不是最終目的,教師要潛移默化教學生認識到知識的意義,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例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教給學生基本的知識不是目的,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比例關系”,體會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對知識有深入的理解。比如,通過測量手的一扎的長度,在生活中買衣服測量腰圍時,就可以通過手的比例推測出腰圍。或者在警察勘察現(xiàn)場時,可以通過腳印的長度,推測嫌疑人的身高和體重。
活教育強調學生主動動手操作,學生動手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教學做合一,學生只有親自動手實踐才會收獲更深刻的體驗。教育靈活多樣,教育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交給不同階段的不同兒童,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要根據(jù)不同兒童的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數(shù)學是一門抽象性的學科,小學生抽象思維發(fā)展不成熟,具體思維占主導,教學過程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從而引導教學步步深入。例如,在學習《認識圓錐、圓柱、三角形》時,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學習其概念,讓學生想象圖形的形狀,找到圖形的特點,進行交流討論。同時,帶領學生進行動手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應注意哪些地方。同時,提問學生在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這些形狀。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邊所接觸的事物進行思考和形象化,體會這些形狀的作用。例如,生活中籃球場的三角架運用了三角形穩(wěn)固性的特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最常見的圓柱體,例如筆筒、煙筒、水桶等等。聯(lián)系生活實際,能夠使學生形成對所學事物清晰地表象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能夠對所學知識理解更深入。
小學數(shù)學學習自然化、生活化是現(xiàn)代數(shù)學教學的一大趨勢,數(shù)學學習是抽象的,同時也是具體的。將數(shù)學教學同學生的直接經驗聯(lián)系起來,數(shù)學教學才會取得良好教學效果。陳鶴琴先生關注學生的個自然成長,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主張讓學生在經驗中學,在自然中去發(fā)現(xiàn)。教師所要培養(yǎng)的是今后步入社會的學生,自然學生所學要同自然生活也要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1]王宏.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高效性[j].新課程(下),2013.(06).
[2]龔艷平.一切為了孩子——有感于陳鶴琴的《活教育與死教育》,2005
(作者單位: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qū)九原街學區(qū)解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