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瓊
摘 要:目前中國正處于新課程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因此涌現出了大批的全新教學理念,“學伴用隨”原則就是其中之一。該原則要求英語教師適當地轉換傳統(tǒng)教學思想,構建出讀、說、寫有機融合的現代化課堂。在閱讀教學中講解基礎知識與寫作技巧,用有效互動探討語言結構,最終布置寫作任務,實現以讀促寫教學,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诖宋恼聦⒁愿咧袝r期的英語教學為例,探析“學伴用隨”原則構建以讀促寫教學模式時的具體應用方法。
關鍵詞:“學伴用隨”原則;高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模式構建
一、 引言
寫作是高中英語整體教學體系中的一大重點環(huán)節(jié),根據對學生日常學習狀態(tài)的觀察可知,大家在學習知識后無法進行正確的語言輸出,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寫作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大家的寫作學習效率相對較低,導致整體英語水平難以提升,英語教學的價值無法全部呈現出來。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與完善,可以嘗試構建以讀促寫課堂,期間合理利用全新的“學伴用隨”原則,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為高中英語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基礎保障。
二、 “學伴用隨”教學原則的概念
所謂“學伴用隨”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明確創(chuàng)設語境的重要性,學生能否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使用方法是否正確都與他們身處何種語境有直接關系。教師需要在英語語言和語境之間建立聯(lián)系,將二者有機融合,從根本上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在教學中融入“學伴用隨”原則時教師需要注重以下三點:互動協(xié)同、讀后續(xù)寫以及交際驅動,讓學生可以在真實語境中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釋放出自己的想象力,在主觀能動性的驅使下提升互動強度,實現高效說、寫、演教學,進而提高整體語用能力。
三、 以讀促寫教學模式的構建原則
在構建以讀促寫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堅持三大原則:第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基本知識,重視對詞匯和句型的教學,累積大量語言知識,從而更好地創(chuàng)作優(yōu)質文章;第二,在閱讀教學中講解寫作技巧,教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內的閱讀文本,從中總結寫作技巧,用問答交流互動的形式引導他們對其進行理解與積累,從根本上提高寫作質量;第三,在閱讀教學中組織實踐訓練活動,為學生準備適宜的隨堂練筆,讓大家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同時也能在大量的訓練中積累經驗,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并改正不足之處,提高作文質量,促進學生寫作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構建出理想化的高效課堂。
四、 堅持“學伴隨用”原則,構建以讀促寫教學的英語教學模式
(一)明確教學主題,整合多元教學資料
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最大相似點是它們都建立在語篇的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從多元角度呈現出文章的共性。為了提高整體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對閱讀語篇的主題、重點詞匯、句式語言結構以及語篇的完整結構進行重點講解。期間也要堅定“學伴用隨”原則,即將創(chuàng)建語境視為重要環(huán)節(jié),結合語篇特點創(chuàng)造生動、輕松的語言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交流,將輸入的語言知識成功內化并掌握正確、高效的語言輸出方法,提高英語讀寫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語篇的主題,對課內外的多元教學材料進行整合,教學內容富有生活味,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課堂上教師還要不斷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根據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狀態(tài)在適當的時機提出與閱讀材料相關的生活化問題,從而展現出閱讀與寫作教學之間的相關性,提升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與表達能力,最大程度上強化他們的寫作水平。
如教授人教版必修一Unit 2 “Travelling Around”時教師通過對教學主題的了解進行資源整合,從中選擇出兩個具有代表性且能貼合高中生生活實際的問題,依此設置課堂的語言環(huán)境:“Do you like travelling? Who do you like to travel with?”“What places have you travelled to? Can you describe your trips?”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探討,并以此為基礎布置“My most impressive trip”寫作任務,適當地增加主觀觀點,從而實現以讀促寫的目的。
(二)了解語言結構,開展有效閱讀教學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必須重視對詞匯搭配方法以及語言結構的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寫作素材,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質的文章。想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高中英語教師首先需要對教材內的文章進行深入探析,將所有知識點整合,了解語篇中涉及的各類語言結構特點,以此為基礎展開閱讀教學。此外對于一些結構特殊的句子要設置與之相關的寫作任務,如對復合句進行整合或對主題句進行拓展。期間教師需要注意一點,上述任務都需要學生獨立完成,以引導者的身份激發(fā)學生閱讀、分析、解疑、論證的愿望,讓大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從而進行歸納總結,由此熟練掌握語篇的語言結構,這樣一來能夠形成一個教學的閉環(huán),從而豐富他們寫作的技巧。同時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學生會與教師、同學積極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創(chuàng)設優(yōu)質的語言環(huán)境,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也為后續(xù)續(xù)寫與口語活動的展開做好鋪墊。如講解人教版必修二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中“Whats in a name?”一文時,在第三自然段出現了“The four countries that belong to the United Kingdom work together in some areas.”教師要求大家重點分析其句式結構,將that的用法以及其在引導其他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時句式特點進行分析總結,用這樣的方式熟練掌握不同語境下的詞匯及句式用法,既能更好地理解閱讀文本的內涵,也能為后續(xù)的說與寫打下良好基礎。
(三)挖掘寫作主旨,組織多樣口語活動
“學伴用隨”原則要求教師將讀、說、寫三種教學有機結合,因此教師在講解閱讀文章時也能適當地組織口語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首先,教師需要明確閱讀語篇的中心思想,將其主旨進行拓展,以此確認主題組織口語實踐活動。如辯論、表演等,應著重突出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創(chuàng)設適合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闡述主觀觀點。這樣一來課堂教學氛圍會更加輕松、融洽;其次,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小組討論的機會,小組合作能很好地做到優(yōu)勢互補,同時也能產生思維的碰撞,大家對于創(chuàng)作思路以及詞匯、語句用法都會產生的不一樣的觀點,通過具有說服力的語言來確認口語交流的內容,而在小組比拼中也能突出解釋與舉例語言在闡述中的重要性,從而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為后期真正的作文創(chuàng)作打下良好基礎。在堅持“學伴用隨”原則的前提下真正實現高效以讀促寫課堂的構建,促進高中英語整體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