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雯雯 魏之涵 張紅蕾 濮彧 劉泓毅 霍小秀 郭睿
(1.河北北方學院研究生院 張家口 075000;2.空軍特色醫(yī)學中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北京 100142)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齡≥60歲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歲以前和60歲以后診斷的糖尿病患者。根據(jù)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的《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報告(2013)》,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9 390萬人,占總人口的14.3%。我國糖尿病患病人群以2型糖尿病(占90%以上)為主,老年2型糖尿病患病率為20.4%[1]。1857年Jordao首次報道了糖尿病患者合并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之后,越來越多的國內(nèi)外學者開始關注糖尿病患者的聽功能情況,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都會導致老年人情緒暴躁、抑郁等不良情緒。本文探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控制情況及可能危險因素對聽力的影響,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預防保健和治療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空軍特色醫(yī)學中心就診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共197例(主要根據(jù)門診OA系統(tǒng),住院病歷診斷編碼確定),同期未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人33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117例、女性80例;年齡60~93歲,平均(70.0±29.5)歲;空腹血糖5.5~18.7 mmol/L,平均(8.1±3.0)mmol/L,空腹血糖中位數(shù)為7.4 mmol/L;糖尿病病程1~40年,平均(14.1±7.4)年,病程中位數(shù)為10年。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中,男性195例、女性137例;年齡60~91歲,平均(70.1±27.5)歲。
病例排除標準:排除1型糖尿病,先天性聽力喪失,耳部畸形,中耳病變,耳毒性藥物、長期噪聲接觸等危險因素所致聽力損失的情況。
1.2 方法及分組 自行設計問卷調(diào)查表,由臨床醫(yī)師對每個研究對象進行病史采集并填寫完整量表。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性別、年齡、糖尿病相關情況(糖尿病病程、胰島素使用情況)、高血壓史、血脂代謝、吸煙史、飲酒史。按以上因素分組,分析這些因素對語頻、高頻聽力損失程度的影響,以及在各個聽力頻段的平均聽閾情況。按照ⅠSO標準8253-1測試雙耳在0.25、0.5、1、2、4、8 kHz頻率處的氣導,選擇最差聽覺耳確定語頻、高頻聽力閾值及聽力損失程度。純音測聽采用丹麥產(chǎn)MSA-84-1純音測聽檢測儀;聲導抗采用Madsen OTOflex中耳分析儀。本研究涉及檢查項目及過程均符合《赫爾辛基宣言》。
1.3 診斷標準
1.3.1 聽力損失[2]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聽力損傷分級法及Beauchamp 分級標準進行聽力減退判定,計算4個頻段(0.25、0.5、1、2 kHz)氣導閾值的平均值確定語頻聽力損失,4 kHz和8 kHz閾值的平均值確定高頻聽力損失,平均聽力閾值>25 dB判定為聽力減退。
1.3.2 聽力損失程度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1997年聽力障礙分級標準,分別將語頻(0.25、0.5、1、2 kHz)和高頻(4、8 kHz)損失程度進行分級,正常聽力閾值為0~25 dB,輕度聽力損失為26~40 dB,中度聽力損失為41~60 dB,重度聽力損失為61~80 dB,極重度聽力損失為81 dB及以上。
1.3.3 高血糖、血脂異常 參照2013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定義。
1.4 評價指標 本研究評價指標為患病率、聽閾均值。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資料收集結束后,將數(shù)據(jù)信息錄入電腦。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并運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糖尿病相關因素與老年糖尿病患者語頻、高頻聽力損失程度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糖尿病與聽力的關系 197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聽力受損173例(88%,173/197);聽力受損但無糖尿病267例(80%,267/33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32,P<0.05)。
2.2 糖尿病病程和胰島素用藥情況與語頻聽力損失程度的關系 19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語頻聽力損失155例(79%,155/197),其中,糖尿病病程<5年組語頻聽力以輕度損失為主(28%,30/109);5~10年組以中度損失為主(39%,15/38);>10年組以中度損失為主(48%,24/50),糖尿病病程<5年組聽力損失程度與其他2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使用胰島素組語頻聽力以中度損失為主(48%,10/21),不使用胰島素組語頻聽力以中度損失為主(31%,55/176),其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糖尿病病程和胰島素用藥情況與高頻聽力損失程度的關系 197例糖尿病患者中高頻聽力損失181例(92%,181/197),其中,糖尿病病程<5年組高頻聽力損失97例(89%,97/109);5~10年組高頻聽力損失37例(97%,37/38);>10年組高頻聽力損失47例(94%,47/50)。高頻聽力均以重度損失為主,糖尿病病程<5年組與其他2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按有無使用胰島素分組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以重度聽力損失為主,分別占比57%(12/21)、35%(61/176),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糖尿病病程和胰島素用藥情況在各個聽力頻段的平均聽閾情況 除0.25 kHz外,糖尿病病程越長,同一聽力頻段的平均聽力閾值越高。經(jīng)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在0.5、2 kHz頻段,糖尿病病程>10年的平均聽力閾值高于糖尿病病程<5年的患者;在1 kHz頻段,糖尿病病程為5~10年的平均聽力閾值高于糖尿病病程<5年的患者;在4、8 kHz頻段,糖尿病病程<5年的平均聽力閾值低于其他2組(P<0.05);不使用胰島素組在4 kHz頻段平均聽力閾值高于使用胰島素組。見表3。
表 1 糖尿病病程和胰島素用藥情況對老年人語頻聽力損失程度影響分布[n(%)]
表 2 糖尿病病程和用藥情況對老年人高頻聽力損失程度影響分布[n(%)]
表 3 糖尿病病程和胰島素用藥情況在各個聽力頻段的平均聽閾情況 單位:dB
2.5 糖尿病合并其他危險因素對語頻、高頻聽力損失程度的影響分析 以語頻、高頻聽力損失程度為因變量,以是否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飲酒為自變量,經(jīng)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僅吸煙是影響語頻聽力損失程度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吸煙加重語頻聽力損失程度(表4、5)。
表 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危險因素的例數(shù)分布情況(n)
表 5 糖尿病合并其他危險因素與聽力損失程度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重,糖尿病作為老年人常見代謝性疾病之一,其微血管和大血管病變可影響重要臟器功能,包括聽力。有研究[3-4]認為糖尿病可導致聽力受損,早期表現(xiàn)為高頻聽力下降,與老年性耳聾相似。糖尿病相關微血管病變、神經(jīng)病變和線粒體損傷是導致內(nèi)耳微血管和聽神經(jīng)損傷的主要原因[5-6]。但也有學者[7]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與聽力損失的進展無關。我們通過描述老年糖尿病患者聽力損失特征,分析語頻、高頻聽力損失發(fā)生率及在各個聽力頻段平均聽力閾值的影響因素,發(fā)現(xiàn)糖尿病不僅增加聽力損失的發(fā)病率,還加重聽力損失程度,與聽力明確相關。
本研究結果提示,糖尿病增加老年人聽力損害的風險,考慮與糖尿病相關血管病變有關。長期高血糖刺激引起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的加速形成和積累,增加多元醇通路活性,導致微血管損害[8];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影響聽神經(jīng)興奮性和傳播速度,微血管病變則通過減少毛細血管的血流,使耳蝸血供減少,造成聽力損害[2]。這與文獻[9]在糖尿病患者的顳骨組織發(fā)現(xiàn)微血管病變一致;與Ren等[10]認為長期高血糖和微血管并發(fā)癥使高頻聽力損失進展到低頻聽力損失一致。另外,糖尿病本身可導致葡萄糖進入細胞受阻,細胞外高糖引起內(nèi)環(huán)境紊亂,從而導致聽力損害。
關于不同糖尿病病程對語頻、高頻聽力損害的影響,本研究結果提示糖尿病病程越長,語頻聽力損害發(fā)生率越高,糖尿病病程<5年的語頻聽力損失以輕度為主、5~10年以中度為主、>10年的以中度為主,說明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內(nèi)的患者語頻聽力損失程度變化最顯著;糖尿病病程5~10年的患者高頻聽力損害發(fā)生率最高,均以重度為主。糖尿病患者早期聽力改變以高頻為主,與耳蝸底部血管比頂部多,高頻更容易受影響有關。但與文獻[3,11]報道的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具有中度或更嚴重的聽力損失風險略有差異,可能與宣傳教育、醫(yī)療儀器改進導致早期檢出率增高有關。因此,我們建議有必要對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群進行聽力監(jiān)測。
通過分析患者的用藥情況,我們發(fā)現(xiàn)及早規(guī)范使用胰島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語頻以中度損害為主,高頻以重度損害為主,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4 kHz頻段,不注射胰島素的聽力均值大于注射胰島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P<0.05);在0.25~1 kHz、8 kHz頻段,不注射胰島素的聽力均值小于注射胰島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是因為不注射胰島素組存在僅用飲食或藥物治療就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他們的聽力損害并不嚴重,影響了結果。有學者[12]研究表明胰島素依賴的糖尿病患者在高頻頻段聽力閾值增加與微血管并發(fā)癥和糖尿病持續(xù)時間有關。由于糖尿病主要影響高頻聽力[13],我們考慮使用胰島素對于高頻聽力可能具有保護作用,其中以4 kHz最具代表性。因此,建議對于血糖控制不好的老年患者應及時、早期、規(guī)范使用胰島素。
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飲酒常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產(chǎn)生并發(fā)癥的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有學者[14]研究表明以上危險因素更多地解釋聽力損失程度中的低中頻差異,能增加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病風險,而本研究結果顯示只有吸煙是加重聽力損失程度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能與老年糖尿病患者對血糖控制較好和其他危險因素的發(fā)生、發(fā)展得到有效的糾治有關。耳蝸毛細胞中存在煙堿受體,長時間吸煙對毛細胞功能損傷造成不可逆轉的累積效應,進而加重聽力損失程度[4]。2型糖尿病患者戒煙有助于改善代謝指標、降低血壓和蛋白尿,也有助于延緩聽力損害的進展。
研究樣本量少是本研究的主要問題,其次糖尿病相關的具有診斷意義的糖化血紅蛋白值以及與之相關的重要臟器,如眼底病變檢查缺失也是本研究的一大不足之處。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在被檢查出糖尿病時常合并多種并發(fā)癥,血糖的控制情況直接影響著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進展,血糖控制差可能通過產(chǎn)生損害高頻聽力的微血管并發(fā)癥對人體產(chǎn)生間接性長期影響[15]。所以,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期監(jiān)測聽力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對于有聽力下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應指導其嚴格戒煙,以延緩聽力損失的進展。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