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陽彬
【摘要】語言學習本身并不難,主要是缺乏相關(guān)的文化與生活環(huán)境,因為語言學習的方式較為特殊,需要在生活中不斷運用,才能逐步掌握。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之所以容易感到力不從心,主要在于教師的授課過程完全脫離了生活,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思考,努力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潛移默化地被感染;認真學習教材,注重課堂教學設計,努力將生活教育理論融入教學實踐。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生活教育理論;應用策略
引言:
英語教學一直是小學階段的“老大難”問題,許多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效果上都不盡如人意,追根溯源,在于英語本身是外來語言,不太接“地氣”,加上學生的語言思維主要受漢語學習的限制。陶行知認為,生活是教育的“發(fā)源地”,將生活教育理念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獲得生活化的教育,更容易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習方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有效地貫徹“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將英語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鏈接起來,拉近學生與英語之間的距離,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英語、學習英語,最后愛上英語課[1]。
一、營造良好的生活教育氛圍
生活教育理論研究側(cè)重于將生活教育要素的各種活動引入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課堂教學質(zhì)量。將生活教育理論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時,小學英語教師首先要充分重視英語教學與生活教育理論相結(jié)合的基本要求,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它保證了教學實踐的教育自然性和教學合理性,從而有效實現(xiàn)了小學英語的有效、順利教學,使更多的小學生在充分理解相關(guān)生活教育要素的前提下,能夠加強對英語基礎知識的綜合記憶[2]。
比如,在教學“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時,可以結(jié)合小學生日常生活的科學元素,積極引導小學生培養(yǎng)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部分小學生特別喜歡的各種食品知識為學習切入點,開設教學課程,增強他們對食品學習的積極興趣。
二、挖掘生活素材
時至今日,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經(jīng)無法滿足現(xiàn)代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要求,英語教師應當與時俱進,將生活與英語教學結(jié)合,多從生活中挖掘可用的教學資源,將生活素材轉(zhuǎn)化為教學素材,促進學生知識的內(nèi)化[3]。
以“Colours”這個章節(jié)為例,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見過了許多不同的顏色,教師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與顏色相關(guān)的單詞與句式。因此,教師可以將生活化素材作為道具進行教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隨后拿起一個蘋果問道:“Everyone,What is it?”學生異口同聲答道:“This is an apple.” 教師繼續(xù)提問:“What colour is the apple?”由于學生還沒有學習過與顏色相關(guān)的單詞所以無法用英語進行回答。在此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自然而然地導入“Colours”教學,選取出更多生活化素材引導學生認識更多與顏色相關(guān)的單詞,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高漲。由此可見,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物其實可以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道具,讓學生從生活中了解語言,從語言中認識生活,實現(xiàn)學習生活化,從而不斷提高對英語知識的認知。
三、布置生活作業(yè),鞏固學習效果
傳統(tǒng)的英語作業(yè)形式一般是背誦和默寫等,學生容易感覺到枯燥和無趣,這其實會消磨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興趣和熱情。因此,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應當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guān)的趣味性作業(yè),讓學生從生活角度出發(fā)去進行英語復習,從根本上鞏固英語學習效果。
比如學習完“My family”這個單元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布置一道有趣的視頻作業(yè),要求學生在周末的時候用手機一邊錄制視頻一邊介紹家人,并讓其將學過的詞匯運用于視頻介紹當中。例如學生先將視頻鏡頭對準自己的爸爸,并介紹道:“This is my father,He is watching TV……”隨后學生將視頻鏡頭轉(zhuǎn)向自己的媽媽,接著介紹道:“This is my mother,She is cooking now.My mother is a teacher……”緊接著,學生將鏡頭對準自己的弟弟,并介紹道:“ Next came my brother,My little brother is 3 years old…… ”視頻錄制結(jié)束以后,學生即刻將視頻發(fā)送給教師,便完成了家庭作業(yè)。這種具有生活氣息的英語家庭作業(yè)可以賦予學生一定的新鮮體驗,從而有效提高其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并獲得比以往更好的復習效果。
四、校園環(huán)境生活化
一方面在校園的整體布置和設置上,要結(jié)合雙語來進行,例如節(jié)約用水,節(jié)約用電,或者在學校的草坪上樹立“請勿踐踏草坪”即“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在自習室內(nèi)懸掛“請保持安靜”等雙語標識的字樣,可以使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氛圍。另一方面,在學校還可以建設一個英語角作為一個英語學習的興趣小組,每周以固定的時間開展英語口語練習,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構(gòu)建一個校園英語的練習場所,為學生搭建一個英語學習的小天地,方便學生可以隨時開展口語交流和學習。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xiàn)。對于學校而言,要重視小學的生活化教學,創(chuàng)建生活化校園氛圍和生活化班級氛圍。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促進生活化教學,學生也要積極地投入進來,在學習中充分地享受英語帶來的樂趣,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語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馬雪蕻.小學英語“生活課堂”的構(gòu)建[J].清風,2020(16):69-70.
[2]邱蕾.試論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內(nèi)涵及策略[J].家長,2020(24):58-59.
[3]楊穎.生活化的小學英語課堂建設研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