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陳燕
摘要:教育本身除褒獎之外必須包含懲戒因素,其來源于學生會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不良行為。我們允許學生犯錯,但并不意味著學生就可以經(jīng)常犯錯,對自己的錯誤不用負責任。只有犯錯后受到應有的懲戒,并為之付出必要的代價,才會記住教訓,學生的行為品格才會越來越完美、越來越健康。因此,懲戒是每一個班主任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當然,懲僅僅是手段,戒才是目的,身心健康才是我們教育者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懲戒教育;懲戒策略;身心健康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5-0083
一、懲戒教育的現(xiàn)狀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教育模式和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學校在新課改的大趨勢與社會輿論壓力下,大力倡導廣大教師要善待學生,珍愛學生,能用心發(fā)現(xiàn)并欣賞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贊揚,這無疑限制和束縛了教師懲戒行為的開展。教師實施正當?shù)膽徒浣逃獾椒亲h時,學校出于各種原因并不能竭力維護教師的合理教育行為,為了以達到息事寧人的目的,反而可能會不惜懲處教師。
二、懲戒教育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對花不應該只是嘆賞、親吻,也要手里拿起鐵鏟、剪刀、噴壺,應當準備巴黎綠(農(nóng)藥)。不要害怕,多噴灑些水,即使有些不愿意接受也無妨。”同時他還強調(diào):“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學生形成堅強的性格,能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能培養(yǎng)學生抵制引誘和戰(zhàn)勝引誘的能力……適當?shù)膽土P,不僅是一個教育者的權(quán)利,也是教育者的義務?!?/p>
1.適宜的懲戒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
我們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提倡尊重學生,維護學生權(quán)益,這不等于遷就忍讓不遵守紀律的學生。現(xiàn)如今,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家長的百般寵愛,使他們很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普遍缺乏責任心,很多時候表現(xiàn)為無組織無紀律。此時,學校的教育懲戒越顯重要,因為恰如其分的懲戒比一味地贊賞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從而使學生吸取教訓,使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懲戒的過程也讓他們有機會正視自我、改進自我。懲罰的痛苦感受既考驗了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學生也更能明白和理解生活中既有鮮花、掌聲,也有痛苦、失敗,這無疑有利于他們超越自我,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2.適宜的懲戒有利于增強教育效果
懲戒的目的不是為了使懲戒對象身體和靈魂吃苦頭,懲僅僅是手段,戒才是目的,身心健康才是我們教育者的終極目標。從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強化原理來看,人和動物自動出現(xiàn)許多行為,凡是受到強化或抑制之后出現(xiàn)的可能性會很小。例如,兒童因為好奇而去碰仙人掌,手被刺痛,下次再也不敢隨意觸碰了。由此看來,為了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及思想,適宜的懲戒無疑是一種有效手段。對于旁觀者而言,這無疑也是一種“殺一儆百”“以儆效尤”。也正如涂爾干所說:“懲戒并未賦予紀律以權(quán)威,但懲戒可以防止紀律喪失權(quán)威。
3.懲戒教育的存在是教育完整性的需要
教育本身除褒獎之外必須包含懲戒因素,其來源于學生會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不良行為。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有個性的、正處于身心發(fā)展中的學生,所以教育一定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此,教育者要采用的教育方法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如果教育中只有獎勵而沒有懲戒,那獎勵也就失去了它本該有的意義。再者,萬能的教育方式是不存在的,獎勵不能解決學生的一切問題,所以從教育整體來看,可以說:“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師更需要獎勵加懲戒,厚愛加嚴管。
在現(xiàn)實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允許學生犯錯,但并不意味著學生就可以經(jīng)常犯錯,對自己的錯誤不用負責任。只有犯錯后受到應有的懲戒,并為之付出必要的代價,才會記住教訓,學生的行為品格才會越來越完美、越來越健康。因此,懲戒是每一個教師,更是班主任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當然,懲僅僅是手段,戒才是目的,身心健康才是我們教育者的終極目標。
三、實踐案例
案例1
作為班主任,我們都碰到過各種學習遲到現(xiàn)象,對付這種現(xiàn)象,我們都曾在教室門口專門守候那些“落伍”者來“自投落網(wǎng)”,但總苦于不能把這個別學生固化成習慣的“劣性”連根拔除。
臨近期末,班里兩個學生因為睡懶覺而不吃早飯并遲到(他算定筆者不會來),走到教室門口,被筆者看到,于是他們就自覺地站在門外不進入教室,等候處理。筆者過去,他們馬上開始說:“老師,我錯了。我們愿意為此背一篇英語作文?!惫P者說了一句,“知錯就好,但是你們吃早飯了嗎?睡懶覺有什么感受?”他們很憨厚地笑笑。筆者說,“都快考試了,我?guī)銈內(nèi)コ栽顼埌桑菦]有下次。”他們感覺很是不安,同時更有一些悔恨之心了,筆者帶他們到教工餐廳吃好飯后又補充了一句:“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讓老師請客。”他們連忙說:“不會了,老師,一定不再遲到?!笔聦嵄憩F(xiàn)是:這頓早飯還真管用,從此兩個人真的從不遲到,而且在學習上開始用心了。
筆者認為,有些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只是自我控制能力上出了一些問題。因此,對于這些主觀上積極上進的學生不妨稍做懲戒,加以一些動之以情的行動或者言語,他們完全可以進步。像上述的兩個學生就是這類學生,我們要讓他們在主觀上自知、自糾、自省,行為也就好起來了。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做錯事情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我們允許學生犯錯,但不是指總允許學生犯同一個錯誤,如果一個學生犯錯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態(tài),則這個學生需要懲戒,恰當?shù)膽徒浣逃苁蛊浔苓^揚善。
案例2
寄宿制學校最怕學生夜不歸宿,這種事筆者也遇到過,但凡發(fā)生,所有學校的處理方式都是比較嚴格的,讓學生“無路可退”也是一種懲戒教育的手段。
高三的一次周末真是讓人心焦。整個學校就高三在校,筆者格外謹慎地查鋪,以防學生溜出去,晚上熄燈時間是9:30,核對了寢室人數(shù)后竟然發(fā)現(xiàn)少了三個學生。按他們一貫的口徑,同寢室學生告訴筆者他們?nèi)耍枪P者認為他們不太可能去廁所,筆者假裝說,知道了,他們回來時告訴他們以后動作快點,熄燈后早點就寢。說完后,筆者直接查廁所——沒人。查其他寢室——沒人,可以確定他們肯定溜出去了。在寢室樓下等十分鐘還不見人影,筆者就意識到對他們這個問題要進行制止了,平時問題小,總是小事化無,現(xiàn)在還屢屢犯錯,這次教訓應該大一些,且晚上溜出去養(yǎng)成習慣是很不好的。于是,在基本情況了解之后,筆者開始電話一一告知家長:“您的孩子晚上9點還在學校,現(xiàn)在9:30,該睡覺了,孩子現(xiàn)在沒在寢室,如果孩子有電話聯(lián)系您,請一定告知我!”接到這樣的電話,沒有一個家長不著急的,能趕的都往學校趕,配合教師一起去學校附近網(wǎng)吧找。找到后,這三個學生被家長帶回了家,相信家長們在家一定對自己的孩子有所批評教育。學生返校后,筆者再對這次違紀行為進行進一步處理:1.心情氣和地找學生談話,告知問題的嚴重性和危害;2.商量這件事情的處理辦法,讓孩子明白必須為自己的錯誤買單;3.利用班會通報和完結(jié)這次違紀事件。
四、懲戒教育的反思
懲戒只是教育的一種手段,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去劣存良。不管是社會環(huán)境還是家庭因素,多方面導致了現(xiàn)在的抗挫能力弱、心理素質(zhì)差。因?qū)W生矛盾、教師批評、家長數(shù)落而報復學生、教師,離家出走,甚至輕生的例子已屢見不鮮。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家長對他們的溺愛太多,表揚太多,成長可謂順風順水長大,聽不起逆耳之言,經(jīng)不起逆境之挫?,F(xiàn)如今的教育體制和社會背景,學生成為“被尊重”的主體,教師在對待問題學生上卻畏首畏尾,學生缺少了對教師的敬畏,教師失去了他該有的威嚴。教育是講究分寸的,過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賞識教育、愛心教育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沒有批評和懲戒的教育一定是不完整、不合理的教育。為了能夠有效實現(xiàn)懲戒目的,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適當?shù)刂v究一些策略,并把握好懲戒的對象、原則和程度,讓學生真心理解并接受。
1.懲戒對象
懲戒的對象,因人而異。有些學生偶爾犯錯誤,可能教師還沒有批評,學生就對自己的錯誤感到愧疚,甚至打算來認錯,只是有時他們沒有鼓足勇氣。對此,我們教師要做的只是適當?shù)刂赋鲥e誤和改正方向。倘若教師不問青紅皂白加以懲戒,那么很有可能讓學生覺得你小題大做,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摧毀其上進心。懲戒的學生應該是那些屢教不改、錯誤性質(zhì)比較惡劣的學生。
2.懲戒原則
懲戒是以教育為前提,以懲罰為手段,以不損傷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原則,以戒除為目的。同時,教師要考慮懲戒對象的心理、性格等主觀因素,注意懲戒方式的科學合理,不能一意孤行,不計后果,不分場合,這樣往往會給懲戒對象帶來傷害和痛苦。教師的懲戒一旦讓學生記恨終身,那么這種懲戒一定變質(zhì)了;如果教師的懲戒傷及學生的身心健康,那么這種懲戒是為教師職業(yè)道德和法律所不容的。
3.懲戒程度
費斯廷格的認知不協(xié)調(diào)理論認為,懲戒的強度達到剛能喚起所需行為和阻止不需要的行為而又會消除不協(xié)調(diào)時是最理想的。“懲戒”等于“懲罰”或“體罰”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他們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懲戒是指對學生某種思想、行為給予否定性的評價,通過一些強制性措施使學生分清是非、善惡,并通過意志努力去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同時,懲戒教育并非小錯小罰,大錯大罰。《易經(jīng)》也認為,適度的“小懲”即可“大戒”。所以,教師對待學生的懲戒不應是惡意的,而應該是善意的。教師應適時、適當?shù)貞土P,讓學生能夠警醒自己的同時糾正自己的錯誤。相反,教師過度的、變相的懲戒往往會使學生身心健康受到傷害,乃至傷害學生的生命。
4.懲戒策略
(1)“將功折罪”
將“功”折“罪”在某種程度上是指把學生某種學習或勞動任務看作是為自己錯誤行為“買單”,也是教師常用的懲戒方法之一。如果學生犯錯誤,教師經(jīng)常會懲戒學生背書、抄課文、為班級做好事等等,并希望以此來達到教育的目的。但是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其負面效應。因為學生可能無意間把學習和痛苦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因此要把握好這個“媒介”,如果“媒介”選擇恰當,效果則會意想不到。所以,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性格和不同情況、了解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后,有效地設計相應的懲戒教育方式,力爭實現(xiàn)對學生的錯誤有效矯正和對學生成長真正促進?,F(xiàn)代教育家魏書生對學生懲戒的方式就曾讓整個教育界耳目一新,為之嘆服。
(2)里應外合
教育懲戒沒有社會的支持、家長的配合都將失效,特別是家長的配合。作為教師,如果學生出現(xiàn)違禁事情,很多時候還是需要先與家長溝通的,消除誤解的同時,能和家長達成共識。為了能行之有效地戒除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和家長應當行為一致,使教育懲戒產(chǎn)生最大合力。學生在學校與家長共同努力下,行為習慣也必定會更規(guī)范。
(3)適時適量
教育懲戒是一把雙刃劍,不求十全十美,只求恰到好處。懲戒過頭,則變成體罰。懲戒濫用,效力則會大打折扣。經(jīng)常受罰的學生對教師的懲戒往往是近乎麻木、無所畏懼。更有甚者,過多的懲戒擊垮學生心理屏障,導致其自輕自賤、自暴自棄,乃至精神坍塌。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懲戒的“量”。同時,適時的懲戒也能助力懲戒目的的達成。非及時的懲戒不僅會因為時過境遷而使學生淡化錯誤行為,甚至會讓學生感覺“揭傷疤”“翻舊賬”,還會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上的反感和對立,更不用說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錯誤和改正錯誤。
教育是一門藝術,懲戒教育或許是這門藝術的巔峰。教師如果能夠長袖善舞,獨具匠心,能夠因時因地、因人因“生”地運用懲戒,真正撥動學生的心弦,定能贏得學生,定能使教育真正有效。學生犯錯在所難免,教師應該既不吝嗇表揚,也不放棄批評。既要學會賞識,又要學會懲戒,使學生常常處于陽光之中,這應該是為師者永遠的責任。師者,只是一條河,載著學生走一程,幫著他們解解渴;師者,教之有識,育之良性,師之德輔,矩之方圓。
參考文獻:
[1]吳式穎.馬卡連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張元陽.論教師懲戒失范的原因及對策[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8(1).
[3]暨金荷.剛?cè)岵⑴e,賞罰分明——試論在教育中如何適度運用“懲罰”教育[J].教育界,2014(10).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第三高級中學3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