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仕麗
摘要: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小學生綜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點闡述了“問題導學”式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問題導學;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5-0078
在傳統(tǒng)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教師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依然習慣于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長此以往,很多學生都逐漸喪失了對小學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入課程內(nèi)容
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生活經(jīng)驗方面還是在情感體驗方面都相對比較匱乏,對于信息技術學科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理念都相對處于比較模糊和混亂的階段,對于所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也缺乏必要的認知和了解,很難實現(xiàn)對相關理論知識的靈活應用。在實際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問題教學情境,從而提升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
比如,在講到小學信息技術中“表格制作”這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課程內(nèi)容。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使用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展示一個溫馨的畫面:“昏黃色的燈光下有一張整潔的書桌,上面擺放著各類教材課本和學習用具,最顯眼的是一張制作精美的課程表,課程表上還繪制了不同顏色的圈圈用以標注重點日程安排?!睆倪@個生活化的圖景入手,教師可以在學生看完之后提問“你們想不想擁有一張這么漂亮的課程表?”相較于傳統(tǒng)的“黑白格課程表”,很多學生都被這么充滿趣味性的課程表吸引了。這時,教師可以趁勢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課程表制作知識與技巧。通過上述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引入,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與此同時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接下來相關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制定定向目標,促進自主探索
近幾年,部分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受到“問題導學”理念的影響,嘗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提問的方式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但是由于相關的問題內(nèi)容與形式?jīng)]有經(jīng)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導致最終并沒有真正發(fā)揮相關問題的教學引導作用。實際上,一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對于課堂教學來說至關重要,相關教師要嘗試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合理設置疑問與布置任務,引導學生能夠獨立進行相關問題的分析與探索。
比如,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采取“問題—項目模擬”的方式來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相關的學習活動。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成6人左右的學習小組,然后按照教師所發(fā)布的“課程問題”制定相關的學習計劃。小組內(nèi)每個學生都需要承擔不同的分工,并且需要結合實際的公司企業(yè)的工作模式進行職位分配,其中需要有一名學生擔任“項目負責人”,主要負責整個問題解決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和最終裁決;其他學生則需要分別擔任不同的工作崗位,其中有的需要負責線索收集和知識積累,即通過探索相關的課內(nèi)外教材知識找到能夠解決該問題的實際路徑;還有的學生需要負責知識整合,即通過整理歸納不同成員的成果匯總出一條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通過將問題轉換成實際的“項目任務”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能夠給予學生更加明確的學習引導,促進其自主探索能力提升的同時,也能夠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
三、設置問題層次,引導針對提升
盡管學生進入小學不久,但實際上很多學生之間的差距就十分明顯了。尤其是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來說,有的學生從小就接觸各種電子設備,掌握十分豐富的電子信息技術操作經(jīng)驗;而有的學生對于電子信息技術則依然處于相對比較陌生的階段。因此,傳統(tǒng)的一刀切教學模式已經(jīng)遠遠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在“問題導學”教學理念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嘗試從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設置不同的問題導學層次,實現(xiàn)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引導學生能夠在適合自己的問題導學模式下實現(xiàn)針對性的提升。
比如,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提問”的方式來進行問題導學活動的開展。所謂的“分層提問”實際上指的就是結合班級內(nèi)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和針對性的“問題導學”。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現(xiàn)結合班級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以及考試成績將其分成ABC三個不同的學習層次。其中,針對A層次的學生來說,由于這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較為扎實,并且具有一定的獨立探索和自主思考能力,教師可以重點以各種探索性的開放問題為主對其進行引導,主要是考查和鍛煉其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而B層次的學生各方面相對比較平庸,但是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還是比較扎實的,教師可以重點以能夠鍛煉其創(chuàng)新思維的拓展類問題為主,通過引導其思考教材之外的知識內(nèi)容,幫助其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學科的趣味性,從而強化其在該學科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至于C層次的學生而言,對相關的信息技術基礎操作技巧以及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還不夠熟練,教師在對其進行提問的時候應該重點以各種基礎知識為主,并合理設置問題的難易程度,幫助其樹立學習信心,實現(xiàn)針對性提升。
四、總結
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從轉變教學理念入手,通過將“問題導學”教學理念與生活化教學理念以及活動式教學模式相融合,在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切實提升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尹慧紅,余蓓.用“魔方”舞動課堂——“魔方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6(6).
[2]汪文撤.激趣導學,舞動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歷史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4).
[3]丁書鷺.數(shù)字社區(qū):校園網(wǎng)站助力師生共發(fā)展[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1).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建設路小學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