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詩韻
【摘要】小學生的成長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家庭與學校是兩個重要的板塊。以往我們在學生教育管理中只強調(diào)校園教育,這是不全面的。如今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的新模式開始廣泛應用。本次研究對小學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合理改進的建議,希望能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家校共育;問題及對策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兒童不僅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更是國家社會發(fā)展的后續(xù)力量,是未來的國之棟梁。我們對小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負責,就是在對萬千家庭負責,對國家和社會負責。家校共育作為小學生成長管理的新模式,其優(yōu)勢毋庸置疑。但作為一種新模式,其中存在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加以關注。查漏補缺,積極改進,讓家校共育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
一、小學家校共育的教育價值
家校共育是一個基于家庭和學校有效互動而建立起來的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它改變了教育全憑學校來進行的舊局面,讓同學們在家庭環(huán)境與校園環(huán)境中同步接受教育熏陶。這就解決了家庭和學校教育理念不一致,教育方法不同步的問題,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通過家校共育的模式,我們要盡力對學生的性格個性、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消除家長方面在管理理念、生活習慣上存在的誤區(qū)。比如一些家長勞累了一天,回到家喜歡開著音樂大聲唱歌或者找一幫朋友喝酒抽煙,有的家長著迷于玩抖音、快手或者網(wǎng)絡游戲,對孩子缺乏管教和關懷。諸如此類的情況都是不利于小學生的成長的。通過家校共育模式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讓小學生獲得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熏陶。
二、小學家校共育存在的問題
家校共育的合作模式是需要建立在家長和老師的有效溝通基礎上。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家校共育中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并不是那么順暢和有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教育理念不一致,且家長不愿意配合老師做好家校共育合作(比如在寫作業(yè)這個問題上,有的家長主張給孩子減負,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有的家長卻截然相反,認為要給孩子壓力讓孩子好好學習,避免在其它事情上分散精力);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作為家長日常工作或者生意比較忙,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事情,以至于即便主觀上愿意配合老師進行家校共育,也幾乎難以有實際行動;還有部分家長文化水平較低,對于手機電腦操作不夠熟悉,或者對家校共育的具體執(zhí)行模式缺乏正確的認知,以至于難以有效配合老師開展工作。諸如此類的問題是導致家校共育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三、小學家校共育的應對策略
1.主動解決問題,和家長做好溝通對話。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途徑。作為教育工作者對此更應該有清醒的認識。針對家校共育中一些家長教育理念不一致,或者對教師的觀點主張不認可的情況,我們需要進行更細致的溝通互動。首先,班主任要跟學生家長明確進行家校共育的初衷,在活動目的上獲得認可。然后我們應該講清楚家校共育是一種怎樣的教育模式,需要家長給予怎樣的配合。考慮到學生家長忙于工作生活,我們應該在溝通對話方面盡量考慮家長的實際情況,避免一種生硬的召集大家開會的方式。讓孩子給家長帶封信,或者在微信群里分享一些關于家校共育的資料。
記得有一位學生,他是留守兒童,家里只有爺爺一個人照顧,對于家校共育的模式雖然能理解,但是在實際操作方面就會比較力不從心。比如,我們下發(fā)了一些表格,請家長們把孩子在一天或者一周內(nèi)的表現(xiàn)進行反饋,老人家很難做到。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選擇了在老人家每次接孩子放學或者開學的時候跟他聊幾句,用這樣的方式了解孩子在家里的學習生活情況,并且給老人家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用這樣的方式來溝通,雖然會相對浪費一些時間,但也解決了孩子和老人的苦惱,保證了家校共育模式的順利進行。
2.提供教育協(xié)助,做好家庭教育環(huán)境優(yōu)化。實踐證明,光靠家長們在認知上的共鳴與配合是不夠的,關鍵是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這涉及到家庭中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衛(wèi)生習慣、文明禮貌行為等很多方面。筆者知道有些學生的家長文化素質(zhì)較低,平時喜歡說臟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素質(zhì)。又如,在組織班級學生們開展經(jīng)典誦讀活動的時候,一些學生家長擔心購買經(jīng)典讀物花錢,不愿配合活動。對此,我們作為班主任也要積極考慮解決方案。
針對學生家長行為習慣不當,對學生有不良影響的問題,筆者會在班級群或者家長見面會活動中分享一些家庭生活注意事項,或者家庭教育指南類的資料,用來告知學生家長自身存在哪些不當行為需要糾正。家校共育,不是讓家長去嚴苛管教孩子,而是需要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以正面的啟迪。所以,家長自身在言談舉止、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糾正是更加重要的。而對于一些家長不愿意花錢,或者沒時間陪孩子的情況,教師也會盡量跟學生商量出一套解決方案。在經(jīng)典誦讀活動中,筆者會推薦家長下載電子書讓孩子讀,這樣就不需要花錢購買紙質(zhì)書籍,也能讓學生們順利參加經(jīng)典誦讀活動。
家校共育并不是把家庭教育的環(huán)節(jié)交給家長自己去解決,而是需要班主任繼續(xù)提供建議和協(xié)助,共同做好家庭氛圍的調(diào)整和優(yōu)化。只有這樣,才能讓家庭教育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為小學生的成長做出積極的引導。
3.做好班級管理,充分發(fā)揮校園教育職能。家校共育模式下,學校方面考慮的不應該只是分擔教育責任給家長,而是教師自身、班級自身要不斷優(yōu)化,提升學校教育的成果成效。要做到以班級帶家庭,以整體帶個體,促進整個班級所有同學的健康成長進步。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檢視和回顧自身,不斷回顧班集體教育管理活動的優(yōu)點與不足,從而更好地發(fā)揮教育工作者的主體責任。
從提升班級管理效能的角度考慮,筆者認為,班主任以及班級任課教師們首先要轉(zhuǎn)變觀念,拋棄以成績論高下的傳統(tǒng)思維,要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多角度發(fā)掘?qū)W生自身的亮點和特長,在教育中多做鼓勵引導。其次,我們應當重點做好班級中邊緣生、后進生、留守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他們是班級管理中的難點,但同時也是最需要我們?nèi)リP懷、指導的一批學生。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分層教育、情感關懷等方式做好教育指導,這對整個班集體的建設發(fā)展都有重要意義。此外,我們要注意搞活班級氣氛與活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建設活動。例如,班級書畫活動,班級英語興趣小組,班級文明禮貌表揚欄等等。通過多彩班級形成良好班風學風,這可以帶動學生行為習慣的良好轉(zhuǎn)變,更可以為學生家長積累好的教育管理經(jīng)驗,帶動家庭教育活動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小學是學生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吧賶巡慌?,老大徒傷悲”,我們要讓學生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個性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他們在未來的成長、學習、生活乃至工作中有良好的表現(xiàn),積極推進家校共育模式的發(fā)展,這是小學教育管理的新機遇,我們需要好好把握。
參考文獻:
[1]景賀淑.小學數(shù)學微課教學與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探究[J].學周刊,2020(15):79-80.
[2]魏桂芳.新課標下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實施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6):36-37.
[3]沈千一.教育,源自愛——記寧夏銀川市第十九小學“隨遷子女家校共育”社會調(diào)查活動[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20(04):26-28.
[4]李俊艷.家校共育,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都天府新區(qū)錦江小學區(qū)級課題“城鎮(zhèn)化進程中家校共育的現(xiàn)狀及思考”策略之一[J].亞太教育,2019(9):181.
[5]王羽.家長,不做看客的師生發(fā)展助力者——北京師范大學貴陽附屬小學家校共育實踐案例[J].中國教師,2019(8):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