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衛(wèi)堅
【摘 ? ?要】數學一直以來都在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結構當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具有極高的實踐應用價值且難度較高,在對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思維大有幫助的同時,也對邏輯思維和學習能力有著極高要求。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在重視開展數學教育工作的同時,從其學習難度層層遞增的學科特征出發(fā),還要不斷尋找能夠優(yōu)化教學的創(chuàng)新型教育方法,小學數學教學融合信息技術的教學理念由此提出。鑒于此,本文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 ?信息技術 ?融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42
數學知識普遍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教師在進行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在課堂上如果只是一板一眼地灌輸理論知識,機械地進行講解,會讓學生無法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的具體概念和內容。所以教師應該運用各種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如微課、多媒體等來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在進行知識點的講解時,可以用圖文并茂的課件來展現數學知識點,通過多媒體的信息技術手段,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堂上,保證每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走神,能夠跟著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進行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保證學生學習的持久性。
一、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原則
(一)必要性
學科整合對于教學而言具有重要發(fā)促進意義,是順應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大勢所趨。但必要不等同于全部取代傳統(tǒng)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活動,而是要尋求有效整合的平衡性,將信息技術的作用在合理的前提下不斷擴大化,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學方式在不斷交互融合下更具多樣性、層次性,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于數學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效。
(二)實踐性
信息技術的出現,讓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具象化、可視化,教學活動具有更強的實踐性。但由于部分教師對于信息技術運用不了解、不熟練,遏制了信息技術的作用發(fā)揮,讓學科整合路徑中出現梗阻。因此,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應該更加簡單、實用,不斷提升學生課堂實踐的頻率,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悟數學學科知識的魅力以及數學思想的真諦,透過教學實踐看到數學的本質內涵,從而不斷加深對于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將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
(三)廣泛性
信息技術的運用同樣要兼顧學科以及學生的教學覆蓋面,讓更多的學生融入教學實踐。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立足于教材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適宜的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工具,如計算機、多媒體教具等,讓學生的視覺、聽覺以及觸覺等多種感官都被充分調動起來,強化它們之間的協同作用,有效推動課堂教學進程順利開展,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策略
(一)提高自學興趣
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過程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力,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教學中,可以為教師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一個充滿好奇的年齡階段,將高科技的信息化教學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還能夠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數學學習不再枯燥乏味,充滿樂趣,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一節(jié)內容時,我利用信息技術操作設計出各種各樣由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組成的組合圖形,在課堂教學中展示給學生,讓其先自主思考應該如何進行圖形分解,然后用信息化教學演示有哪幾種分解方法以及用哪種方法求出面積最簡單、容易。另外,這種多樣化的圖形設計可以激起小學生對數學圖形的興趣,讓信息化元素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更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性,以此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二)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
小學生正處于智力和思維的成長階段,他們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感知能力有限。此時,如果教師一味地采取枯燥的講解方法,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出直觀的學習情境,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不但可以讓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起來,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之后的教學做好鋪墊。直觀情境能夠讓學生的視覺受到沖突,使學生主動進行數學思考,并在教師的幫助下找到探究的突破口,以此達到構建深度學習模式的目的。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習為例,小學生對平面圖形相對容易理解些,但是理解立體圖形便困難許多,他們在初次接觸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總是表現得很困惑。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操作電子筆,將屏幕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圖形進行拆分,然后要求學生觀察拆分后的長方體或正方體變成了什么。隨后再利用拉長、伸縮的方法對長方體或正方體進行變形,并要求學生思考長方體與正方體間存在怎樣的關系。這種建立在視覺感官上的教學方法不但深受學生喜愛,還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突破重點難點
信息技術能將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轉變?yōu)橛晌淖?、聲音、圖像等組成的動態(tài)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時,將信息技術作為演示或探究工具,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枯燥的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將較難的知識轉化成容易理解的內容,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感知抽象的數學知識,突破教學重難點。
例如,在“觀察物體”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讓學生換位觀察實物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無法快速、及時地將實物與二維圖片同時呈現。學生由于缺乏從三維實物抽象出二維圖片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很難將兩者聯系起來。為了突破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局限性,將VR技術融入數學課堂。我借助VR的浸入式環(huán)境,讓每個學生自己觀察實物的每個面。利用交互式功能,學生對準實物,按動按鈕,對實物每一個面進行拍照,快速將三維實物與二維圖片同步呈現。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回看自己的觀察角度。這樣就能使學生在觀察對比、直觀感知中理解與把握空間與平面的相互關系,積累活動經驗,發(fā)展觀察能力。
三、結語
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此外,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擴充自身的數學知識儲備,積極開拓當代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竹明.探究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有效融合[J].新課程·上旬,2018(3):115.
[2]陳曉燕.如何讓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的融合[J].讀寫算,2018(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