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
摘? ?要
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主問題”是對教學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多個相關聯(lián)的“主問題”組成了“主問題”鏈。在進行“主問題”鏈教學設計時,問題設計的思維角度、廣度和深度,直接決定了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因此,應通過“主問題”鏈的角度設計、廣度設計和深度設計,進行英語語言知識的系統(tǒng)構建,從而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整體培養(yǎng)、思維品質的全面提高以及跨文化意識的逐步提升。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問題設計? 思維維度? ?“主問題”鏈
思維由問題產生,又因問題而得到持續(xù)不斷深入的發(fā)展[1]。 通過設計有內在聯(lián)系的“主問題”鏈,就能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爸鲉栴}”是能對教學起到“主問題”是能對教學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作用的提問或話題。它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學習體驗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多個相關聯(lián)的“主問題”就組成了“主問題”鏈?!爸鲉栴}”鏈是英語學習的路線圖,對教材內容和教學過程有著內在的牽引力,它在導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運用一個或幾個有緊密聯(lián)系的、圍繞主題的、有著內在牽引力的“主問題”來進行導學設計,以達到簡化教學程序、深化教學內容、強化學生能力、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在進行“主問題”鏈設計時,可以從“主問題”鏈的角度設計、廣度設計、深度設計三個方面入手,進行英語語言知識的系統(tǒng)構建,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全面提高以及跨文化意識的逐步提升。
一、“主問題”鏈的角度設計
在進行“主問題”設計時,圍繞主題內容、話題或者功能,用精、少、深、活的問題來激活課堂。問題要凝練、要有啟發(fā)性、要有層次性,這樣才能使整個教學過程脈絡清晰,易于學生集中注意力,達到高效目的。在問題設計中,可以從下面幾個角度來提出“主問題”。
1.從認知層次、感情遞進的角度設計問題
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已占主導地位,并出現反省思維,但抽象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體形象作支柱。其情感過程也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錯綜的矛盾。因此,提問的過程應該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和情感發(fā)展規(guī)律。問題鏈的設計應由表及里、由淺及深、由現象到本質地逐步展開。
在牛津初中英語9A Unit 4 Growing up,Reading課時教學中,圍繞Spud Webb獲得成功的事件來展開設計:“Who is Spud Webb?”“How did Spud Webb succeed?”“What makes Spud Webb so special?”到“What can you learn from Spud Webb?”從了解韋伯及其成就,了解韋伯不平凡的經歷,總結韋伯成功的鑰匙,再審視自身,進行品格教育。四個問題層層遞進,形成了問題鏈,引導學生的思維層次逐步深入。
2.根據文章標題、文眼角度設計問題
標題、文眼是文章的靈魂,透過它可以窺視文章的基本觀點和主題思想。緊扣文章標題和文眼設計“主問題”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和關鍵。
筆者在牛津初中英語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Reading課時的問題設計中,圍繞標題設計了五個與teenage problems相關的問題:“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What problems does Millie have?”“What problems does Simon have?”“What should Millie and Simon do with their problems?”“What should we do with our problems ?”這五個問題各引領一個板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領悟,系統(tǒng)思考如何解決成長中的困惑與煩惱。
3.抓住教材的線索脈絡設計問題
文本的線索和脈絡是作者對事物發(fā)展的認識或推理。因此,牛津初中英語教材選取的文本都有其內在的線索和脈絡。依據線索脈絡進行問題鏈設計,能幫助學生體悟文本內涵,提升思維品質。
牛津初中英語教材9A Unit 8 Detective stories,Reading課時的問題設計時,圍繞Murder in West Town這個主題,設計四個問題線索,進行懸疑剖析:“What happened in west town?”“Who was the victim?”“Who was the suspect?”“Who was the murderer?”這四個問題以偵探的破案思維為線索,層次分明,層層遞進。學生根據這樣的問題鏈學習,興趣盎然。
4.圍繞語言知識的體裁、功能等角度設計問題
英語中的“主問題”設計除了可以圍繞標題,圍繞教材線索,還可以通過文章體裁、話題功能、寫作手法等進行設計。比如,一篇記敘文,我們就可以用記敘文的文體特點來設計。抓住“when”“where”“who”“what”“how”等疑問詞,運用“5W法”進行設計。再者,在9A Unit 5 Art world這個單元中,閱讀材料題目為Music without boundaries ,筆者在“Who wrote the music for the Beijing Olympics?”這個板塊中設計了快速閱讀環(huán)節(jié)?!癢ho is Tan Dun?”用于careful reading中訓練學生的細節(jié)查找能力?!癢hat did Tan Dun do?”主要設計解決學生的任務型閱讀能力。“What do you think of Tan Duns music?”解決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個課時,可以按一種方法來進行設計,也可以幾種方法整合設計。不管“主問題”鏈設計的角度如何,設計的成功與否都取決于能否整體構建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為主要參照指標。
二、“主問題”鏈的廣度設計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會通過問題進行引導與分析,一些教師通過隨意的連問、簡單的追問和習慣性的碎問組織課堂教學。但課堂如果沒有主線、沒有問題的預設,那么課堂知識構建就不系統(tǒng),學生能力培養(yǎng)就不完全,課堂教學的廣度就要打折扣。學習的高階思維過程是一個立足主題、邏輯提問、系統(tǒng)解答、持續(xù)追問、不斷明朗的過程?!爸鲉栴}”鏈的設計既要立足不同角度,還要強調內容廣度。設計時要考慮三條線索,不斷充實和支撐“主問題”鏈,即“知識線”“活動線”和“能力線”。
1.“主問題”鏈設計的知識線
知識積累是思維的前提和基礎[2]。 如果英語知識是碎片化的,就無法讓學生有效地進行知識的構建。因此,“主問題”設計時要注意知識線,即知識的層次性。通過“主問題”鏈設計,就可以把知識按照邏輯順序進行有層次地梳理。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設計“子問題”或者“輔問題”來支撐“主問題”。筆者以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 4 Do it yourself為例。圍繞DIY這一標題,筆者設計了三個“主問題”和三個“輔問題”(見表1),而教材的教學內容就放在了問題板塊之中。
表1? DIY問題設計
通過問題鏈設計,不僅可以串聯(lián)語言知識,還可以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或是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知識的重整、融合或拓展?!爸鲉栴}”鏈設計就是通過這種牽引力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語言知識,通過語言活動進行英語語言的輸入與輸出,英語學習就變得有條理,有系統(tǒng)。
2.“主問題”設計的活動線
英語學習不是知識的有序堆砌,它要通過各種活動的設計讓學習的任務變得簡單。因此,“主問題”設計要注意活動線。這個活動線也可以稱為學法線。要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把學生的課堂學習變得有序起來,把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水平提高起來。
(1)活動的技能設計
英語學科技能包括“聽、說、讀、寫、看”。“主問題”鏈設計要根據教學目標要求進行技能的設計選擇。可以是其中一項技能的深度訓練,也可以是多項技能的綜合運用。
(2)活動的難度設計
首先,要注意活動的整體難度設計。要根據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進行調整。如果學生整體水平偏高,活動的難度可以設計得稍高一點;如果學生接受程度偏低,則應該適當降低活動的難度。其次,要注意活動的難度層次設計。從簡單活動入手逐步深入,由易到難,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比如,在語言輸入環(huán)節(jié)的活動相對簡單,而在語言輸出環(huán)節(jié)則難度可以加大一些。
(3)活動的內容設計
活動的內容首先包括語言內容?;顒右笫钦莆沼⒄Z詞匯運用、句型交際、語法練習還是語篇理解。內容的設置也要按照由字詞到篇章的邏輯順序進行。其次包括活動選擇。按照課堂參與的情況可以分為individual work(單人活動)、pair work(雙人活動)和group work(團隊活動)。單人活動可選擇everyday talk,brainstorming,monologue,retell等;雙人活動可選擇interview,dialogue,debate等;團隊活動可選擇mind mapping,six thinking hats,reading circle,short play等。
詞匯運用、句型交際可以選擇情境設計的會話操練、造句訓練等活動。語篇理解可以選擇小組合作、任務型閱讀等形式。比如在美國閱讀教學中運用的“文學圈”閱讀形式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語法練習上筆者常用地道的英語美文美句賞析活動來替代應試型的操練活動。
(4)活動的評價設計
活動結束后評價與反饋的形式是多樣的。就評價的主體而言,有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從評價的方式來看,有語言評價、實物獎勵、等級評價等。也可以通過用積分計算和積分兌換獎品的形式來進行學習評價。
3.“主問題”設計的能力線
“主問題”設計要注意能力線?!奥?、說、讀、看、寫”英語語言的五會能力要在設計的時候進行考量。比如8A Unit 4第一課時屬于每個單元的引子,這個板塊語言知識不多,但對于本單元的學習具有引導作用。Welcome to the unit要讓學生對本單元內容有充分的了解,以多種形式鍛煉學生語言技能,以及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什么是DIY?”“怎么做DIY”和“我們可以做什么?”三大“主問題”為核心,把課堂知識有條理地融入其中,把學習方法化難為易融入活動中,把課堂活動分層次地融入到“主問題”下。以“主問題”為支撐,構建起一個以問題為設計線索的知識體系、學法體系和能力體系,從而有方法、有層次、有系統(tǒng)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三、“主問題”的深度設計
英語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問題之間的整體性、目的性、關聯(lián)性和層次性,就無法讓學生構建起思維的支架。這樣的提問方式缺乏集中的指向與思維的深度。教師在課堂設問就應當瞄準課堂教學目標,努力去設計有思維梯度的“主問題”,并以此為主線,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英語語言知識學習理解、實踐應用和創(chuàng)新遷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將知識內化為自我的技能和素養(yǎng)。
1.“主問題”的情境性設計
“主問題”的設計要有一條情境線索。通過“主問題”把課堂情境進行串聯(lián),通過“主問題”設計推進情境發(fā)生,通過“主問題”設計生成新的語言情境。
(1)“主問題”情境串聯(lián)
筆者發(fā)現這樣一個現象,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Reading第二課時,老師們通常喜歡集中處理文章中的語言知識。于是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一些老師講解知識點滿堂灌,學生學習知識滿堂記。教學只局限于對教材文本語言知識的解釋與分析,忽視了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品質的培養(yǎng)。
其實,Reading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就是通過各種語境,靈活、準確地使用所學課文中的語言知識,并為語言習得提供充分的訓練機會?!爸鲉栴}”引導的學案設計,通過問題引導來設計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學習。
筆者在牛津初中英語7A Uint 4 My Day,reading第二課時導學設計中就把知識點講解歸類在四個主問題下:“How is Millies school life?”“How is Lindas school life?”“How is Tonys school life?”“How is your school life?”前面三個問題用于知識的積累、語言知識的講解和操練,最后一個問題設計了語言輸出,綜合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講述自己的學校生活。通過符合情境的話題、例句、活動,既讓學生掌握了語言知識,又讓學生更深刻理解了單元話題。這樣的四個“主問題”把四個同學的學校生活這一情境進行了串聯(lián)。
(2)“主問題”情境追問
“主問題”的設計不僅可以用在引導課堂板塊的三四個最核心問題,“主問題”的設計要注重有線索的追問。追問要有主線并且符合實際語言情境,追問要有有層次,要有深度。
例如,在DTY這個單元第一課時的第一個“主問題”是“What is DIY?”,筆者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情境來進行追問?!癉o you like doing things by yourself?”“What is DIY in your mind?”“What DIY work did you do?”“What DIY work do you want to do?”這幾個問題圍繞DIY不斷進行深入追問,引發(fā)學生思考,鼓勵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
(3)“主問題”情境生成
主問題并非都是預設的。比如,在8A Unit 4第六課時task導學設計中,“What DIY work will you do?”這個主問題就給了學生很大的留白,很大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確定DIY work,然后討論生成主題,激發(fā)學習動機。
問題的生成必須基于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通過小組交流可以提升生成問題的質量。課中問題生成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通過自主學習,個人發(fā)現問題;第二步,通過小組討論,整合學習問題;第三步,通過全班討論,探究核心問題。
2.“主問題”之間的邏輯設計
在設計“主問題”時還要注意“主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邏輯通常指人們思考問題,從某些已知條件出發(fā)推出合理結論的規(guī)律。事物的內部邏輯聯(lián)系包括層遞關系、并列關系、主次關系、因果關系、總分關系等。我們在進行“主問題”設計時通??梢酝ㄟ^以上五種關系去思考問題設計的邏輯順序。
(1)“主問題”之間的并列關系
在牛津初中英語教材8A Unit 1 Friends第五課時Integrated Skills的導學設計時,筆者通過設計“What are Noras future plans?”“What are Sandys future plans?”和“What are your future plans?”三個并列的“主問題”串聯(lián)起整課時的教學,學生學習的脈絡就顯得十分清晰。
(2)“主問題”之間的層遞關系
在8A Unit1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這一課中,筆者就使用了這一設計方法。筆者設計了五個“主問題”,“What is a friend?”“What is a good friend?”“What is a true friend?”“What are important for a true friend?”和“Do you have a true friend?”。圍繞五個“主問題”分別解決了五個板塊的內容:words、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survey and practice,最后通過英語中的諺語進行總結:“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整個課堂通過五個“主問題”把教材內容串聯(lián)起來,它不局限于教材,而是高于教材本身。運用教材語言材料,鞏固了相關詞匯,掌握了相關句型,提高了聽說讀寫能力,也提高了交友辨別能力。
(3)“主問題”之間的主次關系
我們把這里的“次”問題稱為“輔問題”。如果“主問題”是樹干,那么“輔問題”就是樹枝。一般主干問題都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或者難度較大。因此,需要教師在圍繞“主問題”的基礎上設計“輔問題”,以促進“主問題”的解決。“輔問題”是指除主問題外的間接影響主問題的元素或對課堂主問題起補充作用的次生問題。
在8A Unit 5 Wild animals第五課時Integrated Skills設計中,筆者在“What do you know about tigers?”這個“主問題”下設計了這么幾個“輔問題”,“ What do tigers look like?”“What abilities do tigers have ?”“What qualities do tigers have?”“What danger are tigers facing?”這幾個輔問題在讓學生學習和理解老虎及老虎的生存環(huán)境問題上有了系統(tǒng)思考。
(4)“主問題”之間的因果關系
在8A 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第五課時Integrated skills中,筆者通過設計“What danger may we face today?”“How can we keep away from danger?”以及“What should we do first?”三個“主問題”成因果關系,在這種邏輯思維中,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和順序。讓學生了解掌握用英語表達交通事故和自然災害,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并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5)“主問題”之間的總分關系
在8A Unit 7 Seasons第五課時? Integrated Skills導學設計中,筆者通過設計“How is the weather?”“Hows the weather in Nanjing?”“Hows the weather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Beijing?”和“Hows the weather in different places in the world?”通過第一個主問題了解天氣季節(jié)的一些常用詞匯、句型。然后通過幾個分問題學會談論不同地方天氣,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氣候的認識。
“主問題”具有簡化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效率等作用。教師必須培養(yǎng)全局意識,從教學內容的整體和學生的整體參與出發(fā)進行“主問題”設計,使“主問題”具有帶動整堂課的教學牽引力。使主問題既富有探究價值,又富有吸引力,從而構建開放而又整體構建的英語學習場。以“主問題”為教學主線,讓學生去體驗學習的過程,最大限度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發(fā)生在學生身上。
參考文獻
[1] 郅庭瑾.為思維而教[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5
[2] 余映潮.對閱讀教學“主問題”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03):30-32.
【責任編輯? ? ?王?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