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琰
上海市松江區(qū)婦幼保健院檢驗科 (上海 201620)
電解質及凝血功能指標分別是監(jiān)測機體電解質平衡和出血、血栓性疾病的重要臨床診斷指標[1-2]。在實際臨床檢驗工作中,由于血樣存儲條件不同,可能給檢測結果帶來影響,探討血樣的存儲溫度和放置時間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可為實際臨床檢驗工作提供指導建議[3-4]。本研究即探討不同存儲條件下的血樣電解質(K+、Na+、Cl-)及凝血功能指標[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xiàn)ib)、凝血酶時間(thrombin time,TT)]檢測結果,并與即刻(放置0 h)檢測結果進行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進行體檢的36名健康成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32~41歲,平均(36.5±4.9)歲,所有受檢者在體檢前均未接受電解質輸液及抗凝血治療。
于早晨8:00左右采集受檢者空腹靜脈血,枸櫞酸鈉抗凝管同時采集3管,各2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清液,分別于室溫(25 ℃)、冷藏(4 ℃)、冷凍(-20 ℃)條件下放置0、2、4、6、8、12、24 h用于凝血功能檢測,即采用日本Sysmex Cs-5100凝血功能指標檢測儀,以凝固法檢測;無添加劑促凝管采集1管,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清液平均分成3份,分別于室溫(25 ℃)、冷藏(4 ℃)、冷凍(-20 ℃)條件下放置0、2、4、6、8、12、24 h用于電解質檢測,即采用羅氏c501生化分析儀,以離子選擇電極法檢測。
比較不同存儲條件下的電解質及凝血功能指標水平。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室溫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K+、Na+、Fib、TT 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放置24 h 的Cl-檢測結果與放置0 h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放置4、6、8、12、24 h 的PT、APTT 檢測結果與放置0 h 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室溫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電解質及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36份)
表1 室溫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電解質及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36份)
注:與放置0 h 比較,aP<0.05;PT 為凝血酶原時間,APTT 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F(xiàn)ib 為纖維蛋白原,TT 為凝血酶時間
放置時間K+(mmol/L) Na+(mmol/L)Cl-(mmol/L) PT(s)0 h 4.41±0.70 134.20±1.23 101.20±2.12 13.65±1.45 2 h 4.45±0.71 134.30±1.27 101.50±2.05 13.71±1.48 4 h 4.46±0.73 134.20±1.31 101.40±2.11 13.79±2.32a 6 h 4.44±0.72 134.60±1.29 101.60±3.00 14.55±1.29a 8 h 4.46±0.72 134.10±1.22 101.40±2.48 14.65±1.48a 12 h 4.47±0.73 134.70±1.20 101.50±2.32 14.99±1.32a 24 h 4.48±0.71 134.50±1.23 109.20±1.28a 15.12±1.17a放置時間 APTT(s) Fib(g/L) TT(s)0 h 29.40±6.56 15.51±3.21 3.25±0.88 2 h 29.55±7.12 15.54±3.19 3.21±0.76 4 h 29.92±6.32a 15.49±3.32 3.31±0.89 6 h 29.98±3.24a 15.47±3.43 3.43±0.56 8 h 31.68±1.47a 15.61±3.62 3.45±0.77 12 h 34.40±6.72a 15.66±3.56 3.62±0.73 24 h 39.12±5.12a 15.65±3.44 3.66±0.78
在冷藏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K+、Na+、Cl-、Fib、TT 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放置8、12、24 h 的PT、APTT 檢測結果與放置0 h 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冷藏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電解質及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36份)
表2 冷藏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電解質及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36份)
注:與放置0 h 比較,aP<0.05;PT 為凝血酶原時間,APTT 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F(xiàn)ib 為纖維蛋白原,TT 為凝血酶時間
放置時間K+(mmol/L) Na+(mmol/L)Cl-(mmol/L) PT(s)0 h 4.41±0.70 134.20±1.23 101.20±2.12 13.65±1.45 2 h 4.42±0.73 134.50±1.32 101.30±2.01 13.66±1.43 4 h 4.43±0.72 134.10±1.19 101.50±2.09 13.69±1.32 6 h 4.45±0.71 134.50±1.31 101.40±2.00 13.55±1.33 8 h 4.44±0.75 134.40±1.42 101.30±2.12 14.12±1.43a 12 h 4.48±0.69 134.30±1.45 101.60±2.13 14.43±1.32a 24 h 4.45±0.70 134.60±1.43 103.20±3.43 14.55±1.21a放置時間 APTT(s) Fib(g/L) TT(s)0 h 29.40±6.56 15.51±3.21 3.25±0.88 2 h 29.33±7.00 15.45±2.11 3.22±0.71 4 h 29.33±6.43 15.33±3.31 3.30±0.32 6 h 29.55±6.13 15.43±3.41 3.41±0.54 8 h 31.68±1.47a 15.51±3.33 3.45±0.66 12 h 32.40±1.64a 15.66±3.56 3.53±0.71 24 h 35.12±1.24a 15.44±3.12 3.56±0.81
在冷凍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K+、Na+、Cl-、PT、APTT、Fib、TT 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冷凍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電解質及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36份)
表3 冷凍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電解質及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36份)
注:PT 為凝血酶原時間,APTT 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F(xiàn)ib 為纖維蛋白原,TT 為凝血酶時間
放置時間K+(mmol/L) Na+(mmol/L)Cl-(mmol/L) PT(s)0 h 4.41±0.70 134.20±1.23 101.20±2.12 13.65±1.45 2 h 4.42±0.69 133.90±1.24 101.30±2.01 13.64±1.43 4 h 4.45±0.66 133.90±1.32 101.30±2.08 13.69±1.33 6 h 4.45±0.69 133.50±1.34 101.30±2.03 13.71±1.34 8 h 4.47±0.68 133.60±1.36 101.50±2.48 13.70±1.42 12 h 4.47±0.76 133.70±1.32 101.50±2.12 13..99±1.49 24 h 4.48±0.71 134.50±1.23 109.20±1.28 13.99±1.13放置時間 APTT(s) Fib(g/L) TT(s)0 h 29.40±6.56 15.51±3.21 3.25±0.88 2 h 29.44±6.54 15.53±3.13 3.23±0.79 4 h 29.45±6.33 15.56±3.14 3.24±0.81 6 h 29.46±6.12 15.67±3.17 3.25±0.78 8 h 29.68±6.13 15.66±3.34 3.31±0.72 12 h 29.78±6.71 15.71±3.16 3.32±0.77 24 h 30.12±6.79 15.75±3.20 3.38±0.80
在臨床檢驗工作中,血樣的質量穩(wěn)定是保證樣本檢測結果準確性的前提。近年來,臨床檢驗工作人員為了集中檢測的方便,往往將樣本于集中時間點送檢,但血樣質量是否穩(wěn)定及是否可真實反映血樣指標水平,研究報道不一[5-6]。電解質和凝血功能指標檢測是常見的機體生化檢測,其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是反映機體病理生理狀態(tài)的前提[7-8],因此,探討不同存儲條件對血樣檢測結果的影響非常必要。
存儲溫度和放置時間是構成樣本存儲條件的兩大重要因素[9-10]。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室溫、冷藏、冷凍3種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K+、Na+、Fib、TT 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存儲溫度、放置時間對K+、Na+、Fib、TT 檢測結果基本無影響,與以往研究報道相似[11-12]。在室溫條件下,放置24 h 的Cl-檢測結果與放置0 h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冷藏與冷凍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Cl-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Cl-對存儲溫度和放置時間均敏感,降低存儲溫度、縮短放置時間均可提高Cl-的質量穩(wěn)定性。在室溫條件下,放置4、6、8、12、24 h 的PT、APTT檢測結果與放置0 h 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冷藏條件下,放置8、12、24 h 的PT、APTT 檢測結果與放置0 h 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冷凍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PT、APTT 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PT、APTT 對存儲溫度和放置時間均敏感,降低存儲溫度、縮短放置時間均可提高PT、APTT 的質量穩(wěn)定性。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時間點只設置在24 h 內,后續(xù)將延長時間繼續(xù)研究,此外,12~24 h 的時間跨度太大,后續(xù)需將時間跨度縮小。
綜上所述,存儲溫度、放置時間可能對血樣電解質及凝血功能指標檢測結果產生影響,Cl-及PT、APTT 對存儲溫度、放置時間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