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培
(平原縣第一人民醫(yī)院,平原,253100)
孕產婦屬于人們重點關注人群,孕產婦得以順利分娩,不僅是家庭的愿望,更是社會目標。我國妊娠期女性在孕期與產后的管理中,健康狀況不樂觀,主要表現為營養(yǎng)知識缺乏、營養(yǎng)不均衡、剖宮產率較高、產后母乳喂養(yǎng)較低、產后抑郁癥發(fā)病率較高等[1]。高齡產婦是指年齡為35歲以上的產婦,在妊娠期需加強孕期保健護理,改善妊娠結局。本研究選取80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孕期保健對高齡孕婦睡眠質量、并發(fā)癥及妊娠結局的改善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平原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高齡孕婦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35~42歲,平均年齡(39.97±2.68)歲;孕齡8~18周,平均孕齡(14.24±1.31)周。觀察組年齡36~43歲,平均年齡(39.68±3.75)歲;孕齡9~17周,平均孕齡(14.17±1.26)周。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管理。所有孕婦進行建檔,并指導其按時孕檢,告訴其孕期有關知識和注意事項。
1.2.2 觀察組 觀察組給予保健護理。由門診收集孕婦的一般資料,并建立健康檔案,使用孕期問卷對孕婦的健康認知情況進行調查,并詳細記錄孕婦的年齡、職業(yè)、孕產史、文化程度等相關資料。做好孕婦的風險評估,由營養(yǎng)師、網絡醫(yī)師、產科醫(yī)師對孕期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結合健康管理指導手冊,為孕婦制定管理計劃。做好孕婦的健康管理,采用電話隨訪方式,對孕婦進行健康教育,在懷孕19周之前,每月電話隨訪1次;在懷孕19~27周時,每14 d隨訪1次;在懷孕27~35周時,每10 d隨訪1次;36周以后,每7 d隨訪1次。隨訪時間為30 min/次,內容包括補充微量元素、飲食指導、按時產檢的意義和目的、合理運動、心理調整、睡眠管理及孕期知識(飲食知識、心理管理知識、運動管理知識、行為管理知識等)。隨訪結束以后指導孕婦填寫隨訪信息表,對執(zhí)行計劃、隨訪內容、孕婦的情況進行監(jiān)督。設置24 h電話咨詢門診,對孕婦疑問隨時進行解答,記錄咨詢內容與隨訪問題,一旦發(fā)生特殊情況,建議其及時就醫(yī)。
1.3 觀察指標 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進行評估,詳細統(tǒng)計2組患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貧血、產后出血等并發(fā)癥發(fā)病情況,詳細記錄孕產婦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
2.1 2組孕婦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孕婦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2.2 2組孕婦并發(fā)癥發(fā)病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病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孕婦并發(fā)癥發(fā)病率比較[例(%)]
2.3 2組孕婦妊娠結局比較 觀察組剖宮產率為15.00%、新生兒窒息率為0.00%,均低于對照組的35.00%和1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孕婦妊娠結局比較[例(%)]
高齡孕產婦極易產生多種并發(fā)癥,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等,增加了不良分娩的發(fā)生率,如剖宮產、新生兒窒息等。因此為保障高齡產婦的妊娠及分娩安全,應加強孕期保健護理,改善妊娠結局。孕期保健護理是針對特殊人群實施的保健服務,因妊娠期較為漫長,所以對于孕婦健康管理有著較高需求[2-3]。孕期保健護理屬于一種延續(xù)護理,可通過電話隨訪對孕婦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及時解決孕婦存在的疑問,避免孕婦出現消極情緒;指導孕婦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遵醫(yī)囑飲食、睡眠,預防并發(fā)癥,改善妊娠結局[4]。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孕期保健護理,以電話等為基礎開展院外護理干預,通過電話隨訪分享孕期管理知識,及時解答孕婦的問題,消除疑惑。同時,結合孕婦的實際情況,調整護理方案,打破時間限制與地域限制,使孕婦得到更好的健康管理。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有助于孕婦順利渡過妊娠期,改善妊娠結局,加快恢復進程,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5]。
綜上所述,高齡孕產婦在妊娠期實施孕期保健護理,可有效預防妊娠期并發(fā)癥,改善睡眠質量,降低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改善妊娠結局,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