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媚,張海英
(1. 無錫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兒科,無錫 214001 ;2. 無錫市聯(lián)勤保障部第904兒科,無錫 214000)
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是2004 年世界變態(tài)反應組織(WAO)提出的新的醫(yī)學診斷名詞,是指同時患上上呼吸道過敏(過敏性鼻炎)和下呼吸道的過敏性癥狀(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綜合征[1]。CARAS 同時具備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的臨床表現(xiàn),多為反復性噴嚏、流鼻涕、鼻塞及咳嗽等[2]。兒童CARAS 復發(fā)率高、根治難度大,應選擇一種恰當?shù)闹委煼桨?。本研究通過觀察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聯(lián)合酮替芬和脫敏療法治療兒童CARAS 的效果,以期為CARAS 患兒的治療方式選擇提供重要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 年4 月~2017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6 例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53 例,給予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聯(lián)合酮替芬)和觀察組(53 例,給予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聯(lián)合酮替芬和脫敏療法)。對照組:男童28 例,女童25 例,年齡6~12 歲,平均年齡(9.1±1.3)歲。觀察組:男童29 例,女童24 例,年齡6~13 歲,平均年齡(9.7±1.6)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兒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經(jīng)中華醫(yī)學會1997 年修訂的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3]及2003 年制訂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診斷標準[4]確診;具有家族性哮喘史或過敏史;符合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輕度或中度癥狀者;智力發(fā)育正常。
排除標準:重度哮喘、結核桿菌所致的哮喘;鼻息肉所致鼻腔通氣不良;心肝腎及肺部疾??;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缺陷疾??;腫瘤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口服富馬酸酮替芬片(江蘇瑞年前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142;規(guī)格:1mg)1mg/次,每天2 次;及經(jīng)鼻吸嘴吸入布地奈德氣霧劑(瑞典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410,規(guī)格:5 mL:20 mg,200μg /噴,100 噴/瓶)200μg /次,每天2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60012,規(guī)格2mL)進行脫敏治療。滴于舌下,含1分鐘后吞服。每日一次,一般在每天的同一時間用藥,最好是早飯前用藥。若用藥后偶爾出現(xiàn)疲勞癥狀,可將用藥時間改為晚上。兩組均治療維持1 年[5]。
1.3 觀察指標
1.3.1 鼻炎癥狀評分 對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鼻炎癥狀評分進行評估。鼻炎癥狀評分標準分為噴嚏、流涕、鼻塞、鼻癢四項,具體計分如下:無癥狀為0 分;連續(xù)噴嚏3~5 個、流涕、每日擤鼻≤4 次,偶有鼻塞,間隙性鼻癢為1 分;噴嚏連續(xù)6~9 個、流涕、每日擤鼻5~9 次、間歇性鼻塞,鼻癢有蟻行感但可忍受為2 分;噴嚏連續(xù)≥10 個、流涕、每日擤鼻≥15 次、持續(xù)鼻塞,鼻癢難忍為3 分。將4 項分數(shù)相加即得。
1.3.2 哮喘癥狀改善情況 對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哮喘控制情況進行評分。采用漢化版兒童哮喘控制測試量表(Ch-CACT),25 分為完全控制,20~24 分為良好控制,20 分以下為未控制。
1.3.3 肺功能 對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肺功能進行檢測,采用瑞士 ndd EasyOne 肺功能儀,指標包括FEV1%(第 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以預計值的百分比)和呼氣峰流速(PEF)。所有患兒取仰臥位,20 次呼吸/遍,3遍/次,取平均值。
1.3.4 血清學指標 對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清學指標進行檢測,指標包括血清總免疫球蛋白 E(IgE)及嗜酸性粒細胞(EOS)水平。IgE 水平測定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法,儀器為760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盒由上海凱博生化試劑有限公司提供。 EOS 測定:取患兒外周靜脈血2mL,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測定,參考范圍為0.0050~0.0500。均由本院兒科化驗室檢驗人員進行。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mean±SD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鼻炎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前鼻炎癥狀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1 年,兩組患兒鼻炎癥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兒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鼻炎癥狀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患兒哮喘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前和治療后 3 個月Ch-CACT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治療后1 年,觀察組Ch-CACT 評分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哮喘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分)
2.3 兩組患兒肺功能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前FEV1%及PEF 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1 年,兩組患兒的FEV1%及PEF 均明顯提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比較
2.4 兩組患兒血清學指標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前IgE及EOS 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 個月、治療后1 年,兩組患兒的IgE 及EOS 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CARAS 是一種呼吸道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其中支氣管哮喘發(fā)生在氣道內(nèi),多于遺傳、環(huán)境等有關;變異性鼻炎則與Ⅰ型變態(tài)反應有關,兩者均為免疫性疾病,且功能相輔相成。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不同,CARAS 可分為過敏性鼻炎無支氣管高反應或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有支氣管高反應無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伴有支氣管哮喘這3 個階段[6]。由于臨床上常存在醫(yī)生漏診、誤診、給藥方式無效等造成的不良反應,那么根據(jù)CARAS 這一診斷名詞對過敏性鼻炎與哮喘進行聯(lián)合診斷和治療,對于減少誤診率和提高療效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布地奈德是一種糖皮質(zhì)激素,獨特的分子構型使得它具有較強的局部抗炎作用,具有作用強度高、全身不良反應少的優(yōu)點。經(jīng)鼻吸入后,該藥可通過減少支氣管收縮物質(zhì)的釋放來抑制鼻部和支氣管的刺激,另外減少氣道高反應性以改善肺功能[7]。目前,布地奈德多用于治療哮喘及過敏性鼻炎,可作為CARAS 患兒的防治中推薦使用[8]。酮替芬是一種H1 受體阻斷劑,能高效抗組胺,保護機體肥大細胞、嗜堿粒細胞,抑制過敏反應發(fā)生[9]。研究表明,白三烯能誘導患者呼吸道充血及刺激,酮替芬可通過抑制白三烯釋放來達到抗炎的作用[10-11]。目前臨床上采用經(jīng)鼻吸入糖皮質(zhì)激素,口服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茶堿類、抗組胺藥物等,但大多不能完全根治過敏性鼻炎和哮喘,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只能控制臨床癥狀[12]。本研究結果表明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聯(lián)合酮替芬和脫敏療法治療后,鼻炎癥狀、哮喘癥狀評分和肺功能較治療前也均得到了明顯改善,且鼻炎癥狀、哮喘癥狀評分和肺功能指標均優(yōu)于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聯(lián)合酮替芬組。提示脫敏療法(特異性免疫治療,SIT)有助于改善患兒的氣道通氣功能,通過降低氣道阻力來改善肺部順應性。
SIT 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可改變過敏性疾病自然病程的治療方法[13-14]。通過過敏原檢測可明確患兒發(fā)病的致敏原,在此基礎上減少或者避免與過敏性物質(zhì)接觸有助于緩解病情[15]。SIT 的治療主要通過給予過敏患兒遞增劑量的變應原提取物,降低效應細胞反應性,提高耐受能,當再次接觸致敏原后,不出現(xiàn)癥狀或者是只出現(xiàn)少量癥狀。該治療法側重于塵螨所導致的過敏,療效持久[16]。Ⅰ型變態(tài)反應主要是由IgE 參與的炎性疾病,研究表明,IgE 水平與變態(tài)反應及哮喘的嚴重程度和氣道高反應性密切相關,可作為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的一項重要指標[17]。EOS 可促發(fā)呼吸道炎癥,其活化程度決定著哮喘的嚴重程度,其計數(shù)可反映哮喘患兒的呼吸道炎癥的嚴重程度[18]。本研究結果顯示,CARAS 患兒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聯(lián)合酮替芬和脫敏療法治療后,血清總 lgE 及 EOS 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3 個月、治療后1 年時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血清總 lgE 及 EOS 水平均優(yōu)于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聯(lián)合酮替芬組。提示與脫敏療法合用后能有效控制血清學指標。
綜上所述,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聯(lián)合酮替芬和脫敏療法治療兒童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能夠改善鼻炎癥狀和哮喘癥狀,改善肺功能,降低血清總 IgE 及 EOS 計數(shù)水平,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