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萍,趙雪梅,嚴曉蕓,李 葉,王 玲,董 力,魏連存
(青海省第四人民醫(yī)院,西寧 810000)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傳染而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是我國的高發(fā)性傳染病,可累及機體多個器官,以肺部感染最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午后低熱、盜汗、乏力、消瘦、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等,嚴重威脅國民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1-2]。研究表明,結核桿菌入侵人體后不一定會即刻致病,若能早診斷,早治療,肺結核患者大多可臨床治愈,預后良好[3]。長期以來,痰培養(yǎng)是臨床診斷肺結核的金標準,但近年來,如γ干擾素釋放試驗(Tuberculous bacillus-interferon release test,T-SPOT.TB)、實時熒光核酸恒溫擴增技術(Real-time fluorescent nucleic acid thermostatic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SATTB)、肺結核核酸(Tuberculous bacillus-DNA,TB-DNA)定量等多種新型診斷技術可在分子水平對肺結核進行檢測,為肺結核患者的診斷帶來了新可能[4-5]。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研究分別采用了T-SPOT.TB、SAT-TB、TB-DNA 定量對肺結核進行診斷,來探討其診斷價值,旨為臨床診斷肺結核提供一種新視角。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本院的疑似肺結核患者153 例,一般資料見后述。納入標準:均為疑似肺結核患者。排除標準:合并有除肺結核外其他傳染性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免疫功能障礙者;合并惡性腫瘤者。按痰培養(yǎng)確診后結果分為肺結核組(n=78)與非肺結核組(n=75)。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會議表決通過。
1.2 檢測方法
1.2.1 痰培養(yǎng)試驗 采集患者痰標本后用齊爾-尼爾森染色法對其進行染色,試劑均購自北京凱瑞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體操作流程與評判標準均嚴格參照相關文獻標準[6]。
1.2.2 T-SPOT.TB 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清5mL,置于抗凝管內加肝素保存?zhèn)溆?。用結核感染T 細胞實驗試劑盒檢測患者外周靜脈血清,記錄斑點數(shù),評判標準:A 孔或B 孔斑點數(shù)≥6 即為陽性,反之為陰性。試劑盒均購自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操作流程均嚴格參照試劑說明書。
1.2.3 SAT-TB 采集患者痰標本后用SAT-TB 試劑盒對其中的分枝桿菌DNA 進行提取、擴增,擴增完成后用熒光檢測儀(美國GE,6022T)檢測樣本是否有熒光顯示,有為陽性,無為陰性。相關操作流程均嚴格參照儀器和試劑說明書,試劑盒均購自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4 TB-DNA 定量 采集患者痰標本后用FQ-PCR儀(美國ABI,QuantStudio3)對其中的分枝桿菌DNA 進行擴增,用熒光定量檢測試劑盒檢測其DNA 表達量,結果以>50 拷貝為陽性,反之為陰性。相關操作流程均嚴格參照儀器和試劑說明書,試劑盒均購自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均行T-SPOT.TB、SATTB、TB-DNA 定量檢測,觀察比較三種檢測方法診斷肺結核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kappa 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3.0 進行研究資料分析。觀測資料中的計量數(shù)據(jù),均通過正態(tài)性檢驗,以mean±SD 描述。兩組間的比較為成組t 檢驗或校正t 檢驗(統(tǒng)計量為t)。 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及率描述。組間比較為卡方檢驗或校正卡方檢驗(統(tǒng)計量為χ2)。診斷評估價值分析為配對卡方檢驗及ROC(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線)分析。 統(tǒng)計推斷的檢驗水準α=0.05。
2.1 肺結核組與非肺結核組一般資料比較 肺結核組與非肺結核組在年齡、性別、吸煙史、血壓、心率上均無明顯差異(P>0.05)(表1)。
表1 肺結核組與非肺結核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三種檢測方法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kappa 值比較 T-SPOT.TB、SAT-TB、TB-DNA 定量三種檢測方法診斷肺結核的敏感度%分別為93.6、83.3、71.8,特異度%分別為96.0、96.0、97.3,準確度%分別為94.1、83.7、70.6,三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T-SPOT.TB 診斷肺結核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大于SAT-TB、TBDNA 定量檢測,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ROC 曲線見圖1。
三種檢測方法的kappa 值分別為0.882、0.673、0.411,T-SPOT.TB 的kappa 值均大于SAT-TB、TB-DNA定量的kappa 值。
表2 三種方法在各組中的檢測結果(例,n)
表3 三種檢測方法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比較,n(%)
2.3 三種方法間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kappa 值比較 根據(jù)臨床習慣做法,設計了T-SPOT.TB+另外兩種方法的聯(lián)合應用,共3 種(T-SPOT.TB+SAT-TB,T-SPOT.TB+TBDNA,T-SPOT.TB+SAT-TB+TB-DNA)。經(jīng)觀測,三種聯(lián)合檢測方法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4,ROC 曲線見圖1。
結合前述表3 結果來看,三種聯(lián)合檢測方法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僅略高于T-SPOT.TB 的單獨應用。
表4 三種方法間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比較,n(%)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傳染性強,全世界每年的肺結核發(fā)病人數(shù)逾千萬,我國是典型的肺結核疫情高負擔國家,發(fā)病人數(shù)高居全球第2,如何防治肺結核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亟待解決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7]。研究表明,結核分枝桿菌的感染、潛伏與人類的SLC11A1 基因多態(tài)性與人群易感性有關,其致病多具有條件性,感染早期患者多無自覺癥狀,當由于內、外界因素而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細菌大量繁殖或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加強時才得以致病,因此尋求多方面、有效的診斷方式成為臨床防治肺結核的關鍵[8]。T-SPOT.TB、SAT-TB、TB-DNA 定量作為臨床診斷肺結核的新興技術,其診斷價值孰大孰小尚未明了[9]?,F(xiàn)為比較T-SPOT.TB、SATTB、TB-DNA 定量對肺結核的診斷價值,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結果顯示,T-SPOT.TB、SAT-TB、TB-DNA定量等三種方法間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效能較單獨檢測提高不多,且T-SPOT.TB 診斷肺結核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kappa 值均明顯大于SAT-TB、TB-DNA 定量檢測,提示相比聯(lián)合檢測與SAT-TB、TB-DNA 定量檢測,T-SPOT.TB 具有很強的鑒別肺結核能力,能更準確地判斷受檢者是否真實患有肺結核,甚至與作為肺結核診斷金標準的痰培養(yǎng)檢測具有較高的一致性。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結核分枝桿菌的致病過程主要可分為起始期、T 細胞反應期、共生期和細胞外繁殖傳播期[10]。侵入呼吸道的結核菌被肺泡巨噬細胞吞噬,而后在肺泡巨噬細胞內存活和復制,擴散至鄰近非活化的肺泡巨噬細胞和形成早期感染灶。在T 細胞反應期,結核菌在巨噬細胞內繼續(xù)生長,引發(fā)由T 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和遲發(fā)性變態(tài)反應,形成中心呈固態(tài)干酪壞死的結核灶,從而限制結核菌繼續(xù)復制,這一病理過程對結核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轉歸起著決定性作用,且大多數(shù)感染者均可發(fā)展至T 細胞反應期,因此這一時期也成為肺結核的標志性病理生理時期[11-12]。T-SPOT.TB 利用了酶聯(lián)免疫斑點技術以及特異度抗原ESAT-6、CFP-10,能通過記錄斑點數(shù)反映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由T 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反應過程中產(chǎn)生的效應T 淋巴細胞數(shù)量,從而反映患者是否存在T 細胞反應期,并以此來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結合分枝桿菌感染[13]。相反,SAT-TB、TB-DNA 定量檢測均使用到了DNA 擴增技術,在DNA 擴增過程中,由于容易出現(xiàn)實驗器材污染的問題,易造成誤差,并加以放大,從而出現(xiàn)假陽性,而結核分枝桿菌作為L 型細菌,由于缺壁并合有代償性細胞膜增厚,一般常用溶菌酶難以使其細胞膜破裂釋出DNA,從而又容易出現(xiàn)假陰性[14],降低了診斷效能。ZHANG Yumeng 等人[15]的研究表明,T-SPOT.TB、TB-DNA 定量的敏感性分別為96%、64%,特異度分別為88%、67%,且T-SPOT.TB 與聯(lián)合痰培養(yǎng)能提高肺結核的診斷陽性率;Linchuan 等人[16]的研究表明,T-SPOT.TB 可不受實驗樣本采集的影響,診斷活肺結核的陽性率、靈敏度均高于SAT-TB,且對活動性肺結核亦具有較高的診斷特異度;Tong-Tong Y 等人[17]的研究表明,T-SPOT.TB 可提高結核菌素試驗陰性、TB-DNA 定量檢測陰性患者中結核分枝桿菌的發(fā)現(xiàn)率,提高耐藥性肺結核的診斷效能。上述研究報道均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而聯(lián)合檢測法的診斷效能并不非常高于T-SPOT.TB 單獨檢測法,可能是因為T-SPOT.TB主要利用免疫反應來實現(xiàn)檢測目的,與SAT-TB、TBDNA 定量利用DNA 擴增的檢測原理相差較大,在檢測陽性率上較難達成一致,從而造成了T-SPOT.TB 檢測方法“一枝獨秀”,而其它兩法診斷效能較低的現(xiàn)象。
T-SPOT.TB 對肺結核的診斷價值要大于SAT-TB、TB-DNA 定量檢測,有望成為替代痰培養(yǎng)的檢測方法,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