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嬌,孫正瑩,何仁杰,趙毅玲
(牡丹江醫(yī)學院附屬紅旗醫(yī)院超聲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滑膜炎為主的慢性系統(tǒng)性自身免疫疾病[1],小關節(jié)是早期RA病變常見的受累關節(jié)[2],早期病理表現(xiàn)多為滑膜組織水腫、充血以及炎性浸潤,進而關節(jié)軟骨表面形成滑膜血管翳,造成骨侵蝕,因此早期識別關節(jié)滑膜炎癥有助于改善預后,高頻超聲能夠清晰顯示關節(jié)內軟組織結構,SMI是當前新興的檢測微血管的成像技術,運用自適應算法,能夠敏感顯示出低速血流[3],本文通過SMI模式檢測關節(jié)滑膜內血流信號,對血流信號進行半定量分級并檢測其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滑膜內血流信號豐富程度對于判斷RA炎癥程度、臨床診療方案療效以及預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本研究通過高頻超聲二維模式下檢查滑膜厚度、SMI模式下檢測滑膜血流等級及RI與DAS28進行相關性分析,旨在高頻超聲能夠為臨床醫(yī)生評估RA患者疾病活動度提供可靠的影像學依據。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間在牡丹江醫(yī)學院附屬紅旗醫(yī)院就診RA患者21例,將其納入RA組(A組),男5例,女16例,年齡24~65歲,平均(47.5±3.6)歲,病程2~15年,平均(7.2±0.9)年;選擇同期健康體檢的健康志愿者10名納入健康對照組(B組),男4例,女6例,平均年齡(45.5±8.5),A組與B組的性別(P=0.35)、年齡(P=0.49)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經牡丹江醫(yī)學院附屬紅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入選對象獲悉知情同意。
1.2 納入、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201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歐洲抗風濕病聯(lián)盟(ACR/EUIAR)的RA分類標準[5]。排除標準:(1)關節(jié)畸形;(2)其他結締組織病導致的關節(jié)腫脹、疼痛;(3)關節(jié)外傷、結核、腫瘤等;(4)不明原因的關節(jié)腫痛。
1.3 關節(jié)疾病活動度評分抽取空腹外周靜脈血檢測RA患者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并根據CRP水平計算28個關節(jié)疾病活動度評分[6](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DAS28=0.56×(TJC28)1/2+0.28×(SJC28)1/2+0.36×ln(CRP+1)+0.014×PGA+0.96;其中:TJC為壓痛關節(jié)計數(number of tender joints of 28 counted),SJC為腫脹關節(jié)計數(number of swollen joints of 28 counted),28個關節(jié)是指雙側肩、肘、腕、掌指、近端指間和膝關節(jié);患者總體評估(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PGA)是基于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的自身病情總體評估。根據患者DAS28將A組DAS28≤2.6分的患者納入緩解期組(A1組)7人,DAS28>2.6分的患者納入活動期組(A2組)14人。
1.4 滑膜血流狀況及半定量分級由同一位超聲醫(yī)師使用佳能公司Aplio500超聲診斷儀、14L-5線陣探頭、探頭頻率5~14 MHz,選擇骨骼肌肉模式對所有研究對象的雙側腕、第2~4指掌指及近端指間關節(jié)進行高頻超聲檢查,二維模式觀察滑膜聲像圖表現(xiàn)并記錄滑膜厚度最大值。SMI模式觀察滑膜血流并對其進行半定量分級;滑膜血流半定量分級標準,共分為0~III級[7],0級:滑膜內無血流信號;I級:血流信號呈點狀分布;II級:血流信號呈短棒狀,范圍小于50%的關節(jié)面;III級:血流信號呈網格狀,分布大于50%的關節(jié)面,將每例患者血流分級結果累計相加,作為血流分級指數[8-9]。測量并記錄滑膜血流的RI值,行3次測量取平均值。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行t檢驗,A1、A2、B組間多重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相關性分析應用Pearson或Sperman相關系數,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A1組、A2組、B組滑膜厚度比較A1組、A2組與B組三組間滑膜厚度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B組相比,A1組及A2組滑膜厚度增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A1組相比,A2組滑膜厚度增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A1組、A2組、B組滑膜厚度比較
2.2 A1組、A2組血流分級指數比較SMI模式下滑膜可見血流信號分布,見圖1。A1組98個關節(jié)中33個關節(jié)未探及血流信號,65個關節(jié)滑膜內探及不同程度的血流信號,血流信號顯示率為66.3%;A2組196個關節(jié)中16個關節(jié)滑膜未見明顯血流信號顯示,另外180個關節(jié)滑膜中見不同程度血流信號,血流信號顯示率達91.8%,見表2。A2組與A1組相比,血流分級指數增加,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A1組與A2組滑膜血流分級情況 [n(%)]
圖1 Con A 誘導肝損傷模型小鼠血清ALT和AST變化
2.3 A1組、A2組滑膜血流RI比較與A1組相比,A2組RI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A1組、A2組血流分級指數、RI比較
2.4 A組滑膜厚度、血流分級指數、RI與DAS28相關性分析A組滑膜厚度、滑膜內血流指數與DAS28具有相關性,呈正相關,RI與DAS28具有相關性呈負相關,見表4。
表4 A組滑膜厚度、血流分級指數、RI與DAS28相關性分析
RA的治療目的在于降低滑膜炎的炎癥程度、緩解關節(jié)的進行性破壞?;ぱ荇璧男纬墒菍е玛P節(jié)軟骨、骨組織受到破壞的病理學基礎,血管翳具有很強的破壞性,因此及時明確關節(jié)滑膜病變并判斷疾病活動度具有重要意義。高頻超聲能夠簡便、直觀地觀察滑膜、軟骨的病變情況[10],彩色多普勒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e,CDFI)在檢測血流成像上具有明顯優(yōu)勢[11],但由于滑膜內的新生血管較微細且血流速度較低,應用傳統(tǒng)CDFI效果欠佳,SMI的出現(xiàn)解決了這個難題,采用自適應計算方式保留多普勒血流信號,能夠顯示>0.01 mm血管的位置及走形,使微細血管以及低速血流被清晰呈現(xiàn)[12]。蔡曉峰等[13]對21例RA患者進行掌指關節(jié)及指間關節(jié)超聲檢查,結果顯示關節(jié)的滑膜增生可以利用超聲準確測量,本研究在二維模式下對腕、掌及近端之間關節(jié)進行高頻超聲檢查,結果顯示,與B組相比,A1組及A2組滑膜厚度增厚;與A1組相比,A2組滑膜厚度增厚,結果與蔡曉峰等結論一致,表明RA病變多發(fā)生在滑膜組織,且當疾病處于活動期時滑膜水腫、增厚往往是主要表現(xiàn);A1組與B組關節(jié)滑膜厚度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滑膜腫脹的病理情況的不可逆性[14],李君[15]等使用SMI及PDUS對80例RA患者進行手腕關節(jié)檢查,探討滑膜內血管增生的應用價值,結果顯示SMI在血流信號顯示率及血流分級方面(88.46%、50.00%)優(yōu)于PDUS(53.85%、11.54%),李君等認為SMI能夠更加精準顯示血流信號,本研究使用SMI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檢查,結果顯示A2組關節(jié)滑膜血流信號顯示率達91.8%,A1組關節(jié)滑膜血流信號顯示率為66.3%,且A2組滑膜血流RI較A1組減低,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與李君等研究結果一致,因此表明SMI在顯示滑膜血流方面、輔助評估疾病活動度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滑膜內動脈RI值的水平與疾病活動度具有一定關系;孫宏[16]、李萍[17]等認為SMI技術能明確早期RA患者增厚滑膜血管翳,血流分級與疾病活動度有較好的相關性,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數據表明滑膜厚度及血流分級指數與DAS28呈正相關,RI與DAS28呈負相關,結果表明高頻超聲能夠為臨床評估患者疾病活動度提供重要的影像學補充。本研究未進行關節(jié)滑膜造影或相應病理結果作為滑膜增厚的標準,同時本次研究樣本量較小,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倚,為了進一步明確高頻超聲在評估RA疾病活動度中的作用,在日后的研究中應設置更加準確的超聲造影或病理結果作為檢驗標準以及擴大樣本量驗證結論。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能夠清晰顯示RA關節(jié)滑膜病變的形態(tài)學改變及滑膜血流豐富程度,且具有簡便、重復性高、費用低、無創(chuàng)傷等優(yōu)勢,因此高頻超聲可作為檢查滑膜病變的重要影像學診斷方法,二維模式檢測滑膜厚度,SMI敏感顯示滑膜內血流信號能夠為臨床評估疾病活動度提供重要影像學依據。